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辩诉交易制度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辩诉交易制度近年来在我国刑事理论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我国亦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试图探索辩诉交易在刑事诉讼中的可行性,个别司法机关通过个案的审理,实践了辩诉交易在刑事审判中的具体作用。辩诉交易如果适用得当,确实能取得提高审判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及时保护刑事案件当事人利益的作用。但作者认为:辩诉交易如要在我国施行,必须结合国情,且任重道远。

  • 标签: 辩诉交易 司法解释 个案实践
  • 简介:从发生学的视角看,司法建议产生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和司法文化,当民众对法院的情感期待与司法独立的制度理性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时,司法建议能以一种柔性的方式缓和这一紧张关系。司法建议的产生对于提高司法效益、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不能漠视司法实践中这样的“小问题”,而应当从完善立法和相关政策着手,以实现司法建议从现象到制度的转变。

  • 标签: 司法建议 司法效益 司法公信力 和谐社会
  • 简介:新刑法第398条未予以完善之前,该条所规定之犯罪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应确定为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该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特殊主体,其既未遂形态仅存在于直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之中;其法条竞合犯只能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与"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分别适用特别法法条与重法法条定罪处罚;其牵连犯形态应当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定罪处刑.要对司法实践中的各种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科学适用法定刑,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故意犯罪重于过失犯罪原则与从严治吏原则.

  • 标签: 国家秘密 泄露 司法问题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检讨 刑事
  • 简介: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仅因为这个偏居欧洲一隅的岛国一度成为地跨五洲的“日不落”商业帝国,更是因为在几个世纪中,它是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输出制度的样板国。吉登斯将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宪政国家称为现代性两个最主要的制度维度,[1]而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的原生制度同时为这两者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国家构建 司法改革 亨利二世 世界近代史 意义 制度维度
  • 简介:公司清算是公司解散后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公司法人消灭的必经程序。我国公司法在非破产清算中没有像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那样确立法定清算人制度,因此导致公司解散后缺乏明确的清算义务承担主体,并由此引发了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中的多种不正常现象,严重侵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虽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的尝试,但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公司法上建立法定清算人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治本之策,围绕这一问题,有必要对确立法定清算人制度的必要性、法定清算人的确定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 标签: 公司法定清算人制度 公司债权人 董事 清算义务 非破产清算 法定清算人
  • 简介:跨国的商业贿赂往往构成犯罪,并且其危害性更大。司法协助是通过国际合作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举措之一。明定我国司法协助的主管机关,健全我国有关治理商业贿赂国际司法协助的国内法,完善我国司法协助的法制原则。改进我国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调查取证制度,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理商业贿赂的国际司法协助制度

  • 标签: 商业贿赂 司法协助 国际合作 腐败犯罪
  • 简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仅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之一。就制度沿革而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根据行刑衔接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发布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与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2001)、建立与发展阶段(2001-2011)、反思与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自上世纪50年代,在相关的法律中就出现了行刑衔接制度的雏形。在随后的一个甲子内,无论是在规范形态、适用原则、还是衔接机制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从更广阔的视角,从制度发展与理论研究两个层面上,遵循历史的脉络,分析探讨不同阶段中行刑衔接制度的原则、规范、机制以及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刑衔接制度

  • 标签: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衔接 沿革
  • 简介:<正>进入七十年代,美国的少年犯罪无论在数量上,抑或在严重程度上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美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亦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司法外处理,另一是转交普通刑事法院审理。所谓司法外处理,在美国称为"转向"(Diversion),含有转向它处之意,指使某些较轻微的、原属于少年法院管辖、处理的少年,脱离少年法院的正式审理程序,而交由各种社会机构进行监督、治疗或采取其它处理办法。"转向"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非犯罪

  • 标签: 少年司法制度 少年法院 青少年 新动向 少年犯罪 少年罪犯
  • 简介:<正>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依照法定的职权对现行法律的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它以法律的存在为前提,且其内容不得改变或违背法律原意,因而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本身。但近些年来,我国司法解释超越或替代立法的现象日益突出,正如一些法学界人士指出的,司法解释已成为法外之“法”或法律之外的补

  • 标签: 司法解释制度 立法解释 权力机关 《决议》 法律解释制度 法律效力
  • 简介:<正>英国是普通法法律制度的发源地。长期以来,一方面,判例法在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等一系列诉讼活动和程序,缺乏系统的、结构严谨的法典加以调整;另一方面,整个司法机器的运转与大陆法系国家相比,处于一种分散的多元机制。二次大战以后,英国曾对刑事法律进行过改革和调整。在司法制度

  • 标签: 刑事司法制度 英国 大陆法系 法律制度 诉讼程序 判例法
  • 简介:针对司法解释制度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后的《立法法》增加规范司法解释的规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司法解释制度仍然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包括:司法解释范围与立法解释范围的界分不合理且缺乏现实可行性,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与修改后的《立法法》对司法解释进行的规制不匹配。为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司法解释制度进行优化,主要路径包括:合理界定司法解释的范围,完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

  • 标签: 司法解释制度 《立法法》修改 法理反思 结构优化
  • 简介:为确保司法官(含法官、检察官,下同)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能力,落实司法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的改革举措,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司法官的任命将以通过省级遴选为前置条件。按照司法改革试点方案要细化、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要求,试点省市正在分别组建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并在起草制定有关遴选文件。如何建立一个设置科学、选任有据、运作有序、公平合理的司法官遴选制度,已经成为与司法官员额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等改革举措密切相关、配套实施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法官遴选制度 司法官 司法公信力 司法机关 司法体制改革 顶层设计
  • 简介:<正>在中国漫长的法制演进历程中,尽管具体的司法制度屡经更迭,但整个司法组织间则一直保有一种高度一致的协调。新中国四十余年的司法实践亦复如是。然而,从1992年开始,中国两大司法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在司法解释以及具体执法工作中却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罅隙。当司法人员面对两个互有冲突的司法解释处于执法两难境地的时候,似乎不曾有人意识到,检法冲突是中国司法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利益多元化

  • 标签: 司法制度改革 法律制度 普通法系国家 检法冲突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
  • 简介: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乃至整个法人制度的重要特点,而滥用有限责任逃避法律责任,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是对有限责任制度的严重侵害,各国立法和司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其予以抵制,建立严格责任制度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本文探讨了严格责任与有限责任的关系,严格责任的历史发展和法律渊源、严格责任的适用要件、严格责任对中国公司法的影响等问题。本文认为在中国公司法制度完善过程中,建立严格责任制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 标签: 严格责任 有限责任制度 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 债权人 法律制度
  • 简介:<正>在近代社会,青少年犯罪激增,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并且,其发展愈演愈烈,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在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更为突出,因而使得监狱和教养机构里拥挤不堪,各类法庭(院)的备审案件已大大超过负荷量。在美国现有10—18岁的青少年3,200万人,每年约有4%左右的人因违法犯罪而在少年法庭受审。据圣地亚哥市青少年监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市10—17岁的青少年有213,000人,约有8%的人即105,000——106,000人犯罪。一半以上的重大刑事案件系青少年所为,美国用于监禁方面的费用甚至

  • 标签: 少年司法制度 少年法庭 青少年犯罪 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司法现代化的形式合理性表征,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以司法现代化为视角,考察20世纪中国司法独立的百年曲折历程,勾勒近现代中国司法独立思想的形成与确立;从清末变法修律这一司法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探讨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发端及其得失;分析其内在矛盾及其制约因素。当代中国的司法独立历经了勃兴与衰落、反思与改革、重构与进步的艰难发展历程。透过这世纪沉浮,折射出司法独立的思想与制度变迁脉络,从而揭示这一变迁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性。

  • 标签: 司法独立 司法现代化 中国 法治原则 领事裁判权 清朝末年
  • 简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关系到公司和企业的主体资格是否存在的问题,从而该制度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制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新《公司法》第20条虽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这仅是“无视”公司人格,只因“约定俗成”关系,称之谓“公司人格否定”。然而,公司还存在,其法人人格并没有完全被否定。对于近阶段滥用公司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情形,仍应当慎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新《公司法》的人格否认和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定存在否定程度、选择性、否认发起者及否认依据和理由的不同;新《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对单位犯罪的影响表现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

  • 标签: 新《公司法》 人格否认 单位犯罪
  • 简介:试述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王炜蔡忠杰我国《公司法》第4条第2款规定:“公司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法在此将公司与其财产的权属关系界定为“法人财产权”。本文试就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作粗浅论述。...

  • 标签: 企业法人财产权 国家所有权 公司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所有权 经营权 他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