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说到四川的佛教起源,一般人总以为四川的佛教是从西域经敦煌直接输入的,或是由洛阳经长安再翻越秦岭传入的。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文物考古资料,认为很可能是由比“丝绸之路”还早三百多年的蜀——身毒(音yāmdú,古印度的音译)道传入,即由古印度穿过缅甸再经云南,最后到达四川。

  • 标签: 汉代 佛教 中国 四川 传播途径 交通路线
  • 简介:中国佛教源于印度。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后。佛教传人中国。凉州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佛教传人中国较早且发展迅速的地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贾、僧人等驻足其间。推动了凉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的发展。竺法护、昙无谶、鸠摩罗什、玄奘等一批中外高僧曾在这里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凉州本土也造就了许多佛教高僧,如竺佛念、释智严、释宝云等,他们东来西去,

  • 标签: 中国佛教 凉州 高僧 魏晋时期 中西交通 丝绸之路
  • 简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哈佛大学和福格艺术博物馆组成的首批及第二批考察队曾对泾河流域公元六世纪魏晋时期和隋朝的五处一大佛寺、水帘洞、西王母宫、王家沟、罗汉洞没有记载的遗址进行考察、研究、拍照,本文详细记录了考察的内容,为我们全面了解这一地区的佛教石窟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 标签: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考察 公元六世纪 泾河流域
  • 简介:《成都文物》在今年首期上,发表了《汉代佛教人川途径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拜读了李豫川先生的文章后,觉得有不少可商讨之处。故为此文,以求教于李先生。

  • 标签: 汉代 佛教 四川 中国 传播途径 交通路线
  • 简介:<正>横跨现陕、甘两省的泾河流域,6世纪时,显然是一处重要的佛教艺术中心.虽然它不象云冈、天龙山和龙门石窟那样著名,但是曾有众多的朝拜者,由于它处于遥远的西部,其雕刻特质和造像技法,以及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少数绝对纪年材料,对研究中国早期雕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 标签: 龙门石窟 大佛寺 雕刻 云冈石窟 洞窟 王家沟
  • 简介:佛教于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晋前的主要活动为译经,东晋出现佛教学派,标志中国佛教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研孕至唐,名僧辈出,开宗创派,高潮迭起,天台、三论、唯识、华严、净土、禅、律、密八宗风行,盛极一时;唐代后期,禅宗之南宗异军突起,席卷南北,几乎垄断了佛坛.此后,禅宗、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以至欧美,至今影响很大.

  • 标签: 佛教丛林 创派 开宗创
  • 简介:<正>双桂堂位于四川省梁平县城西南12公里的金带乡双桂村,地处梁(平县)垫(江县)公路西侧。占地110亩,其中园林面积77亩,建筑占地33亩。山门向西,呈长方形四合院,四周红墙环绕,寺内殿宇七层,依次是大山门、弥勒殿(包括韦驮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包括舍利塔)。厢房众多,左厢有报恩堂(供有护

  • 标签: 破山 西南佛教 古寺 祖庭 藏经 舍利塔
  • 简介: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属佛教密宗。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七世纪吐蕃奴隶政权的建立,佛教开始从我国内地、尼泊尔和印度分别传入西藏,并与西藏原有的苯教长期斗争,又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独具西藏地方特点的喇嘛教。

  • 标签: 藏传佛教 造型艺术 造像特征 菩萨 佛母
  • 简介:在丝绸之路国际交通线和东、西文化交流的培育下。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地区成为5~6世纪佛教艺术流行的一个重要中心区域。这个地区佛教石窟的集中分布证实了佛教弘传的广泛性及其艺术深受西方影响的普遍性。然而外来影响也与当地传统产生互动,从而引起了创新和独立的发展。

  • 标签: 佛教艺术 宁夏地区 甘肃 造像碑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 简介:翟法荣是归义军时期继洪辩之后的第二任都僧统。依据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翟法荣的二篇《邈真赞》的相关记述,我们可对翟法荣的宗教信仰有大致的了解。其一,法荣不仅本人重视戒、定、慧三学的修习,而且作为“三学教授”,他还督促指导其他佛家弟子修习三学。其二,法荣不仅精通律学,还是一名兼信南北二宗的禅师。其三,法荣的禅宗信仰渗入中观思想。

  • 标签: 翟法荣 佛教 信仰
  • 简介:西汉时期的峨眉山,还是“夷獠蛰居之地,山中荆榛遍布,野兽放逐其间,未可得而游也”(见清顺治年间翰林院修撰蒋超所著《峨眉山志》)。其地远离繁华都市和川I滇大道,故佛教的传人要比省内交通要道上的成都、乐山、彭山、蒲江、南充、绵阳、芦山、大邑、新津等地晚一些,但至迟也应在东汉之际。

  • 标签: 峨眉山 佛教 历史起源 中国 传承途径
  • 简介:在汉代和宋元墓葬启门图大行其道的时代,佛教艺术也引进了这种图像。北朝时期典型的启门图更多地表现为天宫图像,在隋代到盛唐期间沉寂下去,中晚唐时期再次重兴。宋元时期的佛教启门图多出现在丧葬语境之中,在经营位置、构图元素以及图像意涵等方面,都和墓葬启门图非常接近。除此之外,佛教艺术中还存在数量可观的非标准型启门图,大抵属于艺术工匠的独出心裁。

  • 标签: 启门图 佛教艺术语境 汉墓 宋元墓葬
  • 简介:大慈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区东部,是唐宋时期成都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佛教产生于印度,传人中国后不断发展,对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和生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寺院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至今人们没有进过寺院的为数甚少。汉至南朝时期成都是佛教从西向东传播的中转站之一。成都在佛教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中国佛教史上意义非常。成都的大慈寺曾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对今日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影响巨大,因此大慈寺的佛教源远流长,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位置。

  • 标签: 中国佛教史 成都市 大慈寺 佛教寺院 佛教文化 中国人
  • 简介:十六世纪,蒙古土默特部杰出首领、成吉思汁第十七代孙阿勒坦汗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同明王朝达成和议后,次年被明政府封为顺义王。从此,偃武修文、一心向善。1578年在青海湖东畔的仰华寺与索南嘉措举行盛会,率先皈依佛门,对此后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阿勒坦汗 藏传佛教 征战时期 归明时期 朝佛时期 传播
  • 简介: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止隋唐五代间,佛教类书产生并发展起来,佛教类书是类书编纂形式在佛教典籍中应用与发展,其功用主要是利僧众行文翻检的资料汇编。《经律异相》《金藏论》《法苑珠林》《释氏六帖》等就是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出现构建了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发展史。佛教类书与世俗类书最大的不同是佛教类书有为宣讲佛法做资料准备的作用,其或者就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底本而被直接应用到佛法的弘传中。

  • 标签: 佛教 类书 编纂
  • 简介:中国的佛教思想在五世纪中叶南北严生了较大差异,其造像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四川历年来发现了不少南朝佛教造像,这些造像不仅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仅就其中相关的两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

  • 标签: 四川 南朝 佛教造像 佛教思想
  • 简介:永乐皇帝。即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继太祖之后又一位英武而颇有作为的皇帝。同时,他还是一位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帝王,其在位期间赦令铸造的永乐大钟历经五百年至今风采依存,无论从其体量之巨、铸造之精还是铭文之多,都堪称世界佛钟的典范。永乐皇帝亲令赦造的这口大钟实与他浓重的佛教情结密不可分。本文欲就引发永乐皇帝佛教情结的诸多因素,永乐皇帝热衷佛教的各种表现以及这种佛教情结于其王朝统治中所发挥的作用等问题,阐明专制集权政权的统治者对佛教的认知取舍所采取的实际主义的态度。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 标签: 永乐大钟 永乐皇帝 佛教 明朝 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