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在山东寿光市沿海进行了一次环境考古调查和试掘,本次工作预设两个目的,即解决当地先秦时期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以及探索遗址分布与中全新世海岸线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寿光沿海地带的先秦文化序列为大汶口-龙山-商周时期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000~221年间.再根据考古和自然学科资料,寿光沿海的中全新世海侵在公元前4500~前3000年达到最大范围,之后海面开始下降进入海退期,并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和公元前1400年间有过两次停顿期.这对山东北部沿海今后的环境考古将有重要学术意义.

  • 标签: 环境考古 寿光沿海 文化序列 海岸变迁
  • 简介:石刻在全球古代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的石刻除了有自身传统外,相互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也较为频繁。山东汉代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凸显着自身的传统,一方面呈现了外来文化的因素,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画像石上和圆雕的胡人形象、石狮子、建筑上的石构件、与佛教相关的画像、外来乐舞等,它们是汉代山东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的重要物证。

  • 标签: 山东 汉代石刻 外来因素 丝绸之路
  • 简介:一、引言2006年6月至8月间,由山东省考古所、青州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山东省青州市政府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勘探及陪葬坑的发掘工作。探明该汉墓为“甲”字型土坑竖穴墓,墓室正方形,边长35米,墓道长40米。从发掘现场看,墓室西北角的陪葬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深4米,在陪葬坑底部有木板铺垫,底层南部清理发现有兵器箱,内部装有弩、镞、铁矛头、青铜鳟等铁器和铜器。经专家对墓葬形制、

  • 标签: 山东省 青州市 西汉墓 青铜 保护 发掘工作
  • 简介: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彩绘罗汉像是我国宋代泥塑罗汉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罗汉像保存现状较差,彩塑存在颜料脱落、残损、酥碱等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为此,本工作选取彩绘脱落严重的两尊宋代彩塑罗汉像,利用光学显微镜(OM)、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等分析其彩绘颜料样品。结果表明,彩绘罗汉像从塑制之初至今,经过数次彩绘,可确定的多达六次。黑色颜料为炭黑(C);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铅丹(Pb3O4),以及朱砂、铁红(Fe2O3)和方解石(CaCO3)混合物;绿色颜料为巴黎绿(Cu(C2H3O2)·3Cu(AsO2)2)和舍勒绿(Cu(AsO2)2),还发现有斜氯铜矿(CuCl(OH)3)及其与铅白(2PbCO3·Pb(OH)2)的混合物;橙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4)和铅丹混合物;蓝色颜料为蓝铜矿(2CuCO3·Cu(OH)2),人工合成群青(Na3CaAl3Si3O12S);白色颜料为铅白和方解石;黄色颜料为铁黄(FeO(OH));金色为金箔(Au);沥粉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白色底层为铅白和以硅、铝、钙为主的细白土。彩塑罗汉像重绘过程中,保持了将细白土作为底层和衣领镶边沥粉贴金的传统。彩绘颜料所用铅铬黄、巴黎绿、舍勒绿表明,彩塑罗汉像最近一次彩绘在清末之际,与文献记载相符,且这些人工颜料应是西方舶来之物。本分析研究结果为灵岩寺罗汉像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同时为保护修复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长清灵岩寺 宋代 彩绘罗汉 颜料 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山东寿光纪国故城出土的东汉时期器物,对研究故城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出土的立雕凤鸟镂孔熏炉造型优美;"永寿二年朱提"铜洗体现汉代"朱提"青铜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当时齐、滇地区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

  • 标签: 寿光纪国故城 东汉
  • 简介:1990年春,在山东省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附近发现汉、魏晋时期的墓葬三百余座,出土铜镜110面,据其主题纹饰特征分为13类。从中可以看出汉、魏晋时期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其流行的趋势,也反映了南武城地区手工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事实。

  • 标签: 平邑县 南武城故城 铜镜 魏晋时期
  • 简介:笔者集得一枚黄铜元,面“广东省造光绪元宝·每元当制钱十文”,背英文纪省“SHANG—TUNG”(山东)并飞龙图,钱径27.5mm,厚1.8mm,重7.7g。该币铸工精整,包浆熟旧,流通磨损痕迹自然,乃广东省造误配山东龙的错版光绪元宝铜元。

  • 标签: 光绪元宝 广东 铜元 山东
  • 简介: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纩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鬯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柑同,说明漆膜结构的抗老化能力较强,具有超稳定性,且溶有颜料的漆膜的抗热稳定性高。本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占代漆膜提供素材。

  • 标签: 汉代 漆膜 红外光谱 热分析 颜料
  • 简介:1996年9月~1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章丘市龙山镇孙家东南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所获遗存分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早中期等几个阶段,其文化特征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该遗址与城子崖城址有较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章丘市 孙家东南遗址 发掘 周代
  • 简介:山东章丘市王推官庄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Inthespringandautomnof1989and1990,threeexcavationswerecariedOutatWangtuiguanzhuangvillagetothenorthw...

  • 标签: 岳石文化 章丘市 陶器 遗址 层堆积 腹径
  • 简介:大范庄遗址是山东省东南部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采集到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物,对研究这一区域内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山东 临沂市 大范庄遗址 出土器物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 简介:1989年滕州庄里西村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一批铜器,经查出自—座已被破坏的西周墓葬。同时,该墓南侧暴露墓葬6座,滕州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7有铭文器6件,与滕国家族墓地有着重要关系。此次发掘为研究滕国史及西周封建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庄里西 西周墓 滕国史
  • 简介:2018年7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和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开幕。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北京大学教授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等出席开幕式。我馆副馆长陈成军主持开幕式。

  • 标签: 山东大学 考古发现 遗址 东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1973年5月,山东苍山城前村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因墓内出土长篇题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题记中的诸字提出新解,并把现存墓葬和原题记所言墓葬进行了比较,认为后人对原墓进行了较大改动。

  • 标签: 山东 苍山县 画像石墓 题记 汉代
  • 简介:山东章丘市小荆山遗址调查、发掘报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XiaojingshanisanimportantsiteoftheHouliCultureinNorthernShandongProvince;Intheautomnof1993,S...

  • 标签: 活动面 遗址 后李文化 章丘市 呈椭圆形 花岗岩
  • 简介:俊秀华丽的佛教蝉冠蝉冠菩萨像出土于山东博兴县著名的龙华寺遗址.通高120.5厘米,是山东省博物馆于2008年1月新近收藏的佛教文物珍品。菩萨像头后有巨大圆形头光,戴高冠,嘴角微翘,面含笑意;上身穿袒右衣,双肩覆搭披帛,帛带于胸前打结后分向两侧,

  • 标签: 菩萨 山东 维纳斯 女神 佛教文物
  • 简介:1989年3月下旬,山东省临沂市大岭乡大城后村村民张永志等兄弟四人,在村东1公里处挖土时,于地表下1米处发现一批齐国刀币(图1①),刀币盛放在一个大陶盆内,上置器盖。他们将陶盆砸碎,刀币取出,刀币如何排列已无法得知。出土刀币共2000余枚,现临沂市博物馆收藏1801枚,临沂地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收藏33市斤(约300枚)。这次出土的齐刀币超过了1972年海阳县出土的齐刀币的数量,从目前已发表的资料看,这批窖藏刀币数量之

  • 标签: 大岭乡 法化 张永志 山东临沂市 凸纹 背文
  • 简介:汉初山东的铸钱业及相关问题研究贺传芬山东地区,在西汉时代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以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的纺织、煮盐、冶铁业的发达著称。除此之外,西汉初期山东地区还有相当昌盛的铸钱业,对此,历史文献则罕见记载。清代以来,汉代钱范在山东屡有出土,出...

  • 标签: 相关问题 西汉初期 铸钱遗址 钱范 钱业 中国古代货币
  • 简介:吕剧是我国戏曲八大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山东、黑龙江、辽宁、江苏、新疆等地。为了使这一民间优秀剧种更加发扬光大,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怀下,山东省吕剧博物院于2002年3月在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市广饶县正式破土动工兴建。该院建筑面积6821平方米,建有展厅、报告厅、会议厅、休息室、办公室等,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外观为仿古式设计,古朴而典雅。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 标签: 山东 吕剧博物院 建筑工程 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