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化,民族志表述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仅仅只是"部分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主体性、语境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碎片、静止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体验、实践着、具有历史性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代理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学术范式。

  • 标签: 文化本真性 本质论 建构论 文化遗产 启蒙
  • 简介: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吕仪先生。他们各以自己专研故事学、神话学成就而著名,人们却没有机缘见到他们,因为他们不参加任何会议,不出席任何典礼,不赶任何聚餐场子。远求诸何其芳、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艺学 著名学者
  • 简介:<正>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学者,日本京都大学考古学教授林巳奈夫先生,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突出。他在中国青铜器研究上显著成绩足以使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中国学者汗颜。八十年代以来,他除了仍致力于中国青铜器探索外,其精力逐渐转向了中国古代玉器研究。所谓中国古玉是指汉代以前玉器,内容丰富而庞杂。经过十余年钻研,他在此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这一成绩又是如此突出,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十余年来,林巳奈夫先生勤于探索,于中国古代玉器研究多有创获。他这些成果都是以论文形式发表,相继刊载于日本京都大学《东方学报》等杂志。由于跨越时间较长,查找起来颇为不便。1991年,作者将已发表重要论文辑成《中国古玉研究》一书出版(《中国古玉研究》<日>,本吉川弘文馆,1991年,600页),大大方便

  • 标签: 玉器研究 古玉 中国古代 东方学 中国青铜器 山东龙山文化
  • 简介:民间文化是国家文化体系基石,承载并传递着民族精神。对民间文化数字保护,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传承原生空间受到冲击时代,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系统》不仅继承了数字存储优势,而且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提高了民间文化资源空间演示效果,增强了科研可利用性。GIS所具有的整合分析数据优势,及其突出空间区位性,为解决数字化时代民间文化整体保存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在划分民间文化空间演示类型基础上,认为数字过程应该保留语境信息,而空间思维模式所营造多种演示模型将会是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有效途径。

  • 标签: 民间文化 数字化 空间 GIS
  • 简介:<正>迄今为止,我们对于中国母系氏族社会认识还是很不够。在运用外国氏族社会理论考察中国母系氏族时,往往有许多窒碍不通地方。最突出是不能揭示中国氏族姓氏奥秘,而姓氏恰恰是研究中国氏族社会最重要线索。由姓氏入手,我们不仅可以得到对氏族社会婚烟制度一般认识,而且根据姓氏演变,我们还可以考察传说帝王婚配、继承关系以及世系变迁历史。

  • 标签: 姓氏 母系氏族社会 世系 婚配 继承关系 氏族首领
  • 简介:<正>以汉族为主体中华民族,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民族大融合,到汉代已经形成为一个稳定民族共同体。这时,中华民族有了共同语言、共同生活区域和共同经济生活,尤其是有了比较稳定共同文化心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作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风俗也形成并稳定下来。因此,汉代在我国民俗史上是个极其重要历史时期。

  • 标签: 中华民族 汉代 民族文化心理 儒家思想 中国民俗 儒家学说
  • 简介:<正>在亚洲,虎是猫科动物中最大最凶猛一种,分布地域非常广阔,东起海滨,西到威海,北起西伯利亚,南到东南亚,都有它们踪迹。虎形象,毛色斑烂,声洪力大,形态矫健,为大自然增添了壮观,予人以深刻印象。因此,自古迄今,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固然多所描写,创作出了无数优秀作品,表现在宗教崇拜方面,也充满了神秘色彩,留下种种神奇传说与有趣习俗,有的固然早已成为陈迹,但有的今天还继续残存,具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这

  • 标签: 兽面纹 中国古代 图腾崇拜 古史传说 猫科动物 宗教崇拜
  • 简介:西周、春秋时期民俗观及其在战国时期流变整体呈现从“谨俗”到“顺上”演变逻辑。这一演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方面:民俗主体变化、王权与民俗上下关系、民俗地域性以及民俗作为社会管理手段。这一演变本质是王权主义对民俗观改造。这一改造一方面是民俗功用历史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民俗作为一种“拟权”“文化”过程。

  • 标签: 民俗观 王权主义 拟权 文化化
  • 简介: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实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文化软实力。我们文化工作者要着眼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多出精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标签: 文化 软实力 中国梦
  • 简介:徐艺乙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本书对中国民俗文物概念、特征、品类、分布和历史演变情况,以及征集、认定、鉴定、管理、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和阐述,并从理论高度作了总结。由民俗文物正名,民俗文物基本特征、民俗文物发展源流、民俗文物分类、民俗文物调查工作历程、民俗文物调查征集等章节和附录组成,并配有相关图照250多幅。

  • 标签: 民俗文物 中国 上海文化 历史演变 出版社 征集
  • 简介:<正>佛教东渐,经数百年之传播,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佛教,其第一个宗派,即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它渊源于北齐、南陈,创立于隋代,鼎盛于唐朝,随着宋明理学之崛起,天台宗虽屡次中兴,但已“教宗天台,行归净土”,与其他佛教宗派一样,渐趋“三教合一”.笔者试对天台宗形成、发展与影响三方面作一论述.

  • 标签: 天台宗 天台山 弘法 三昧 知礼 中国佛教
  • 简介:<正>聪慧而狡黠鼠少小年纪,在祖母膝下常常听她教我学念那首人人会唱《小老鼠上灯台》歌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咕吱咕蹦下来。”那时不懂得这歌词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只知道老鼠既好玩,又讨厌,每到晚上就出来偷吃家里食物,连灯油也不放过,还听说老鼠把谁家小孩耳朵咬掉了一大块。多少年了,这歌词,现在居然也还记得。

  • 标签: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十二生肖 文化英雄 内部资料 神话传说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外销画产生背景、题材等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提示其风格特色及没落时代原因。

  • 标签: 外销画 审美情趣 中国窗口
  • 简介:作为现代科学中国民俗学,从1918年正式诞生算起,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历程。90年当中,民俗学研究活动曾发生过多次中断或者目标转移情况,前前后后参加进来学者们对于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认识也多有不同,因此,如何梳理中国民俗学整体学术思想发展脉络,就成为一件比较棘手事情。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思想发展 道路 现代科学 研究活动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对中国博物馆事业造成了巨大破坏。博物馆建筑被炸,大量馆藏文物被掠夺或毁损,许多博物馆藏品在迁移途中发生不同程度毁损、丢失,博物馆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国内其他文化机构所拥有的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也惨遭蹂躏,来自日本考古人员在沦陷区盗掘地下文物,使我国博物馆事业未来发展潜在资源遭受重创。战后虽然我国向日本进行文物追索,但巨大文物损失并未获得应有的赔偿。今天,以史实证明日军侵华对中国博物馆事业造成破坏,为继续追索被日掠夺文物提供新证据,是我们学界不可推卸责任。

  • 标签: 日本侵华 博物馆 文物 破坏
  • 简介:从笔墨抽象性这一特殊艺术思维入手,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笔墨技法并揭示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所需。

  • 标签: 中国画 笔墨 抽象
  • 简介: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热潮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与新问题阶段,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开展文明起源研究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深入进行。目前已有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要主动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探源工程,相对而言在专项研究上,容易得出新认识,可是在宏观上做总结性概括则有待不断地解读、探索。

  • 标签: 中国文明起源 研究 回顾 思考
  • 简介:<正>由严昌洪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是该社出版中国社会史丛书”一种。本书运用历史学和民俗学研究方法,以风俗嬗变与社会近代关系为主线,系统地勾勒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西俗东渐和经济政治变革大潮之下社会风俗演变轨迹。着重论述古老风俗与传统文化关系,中西风俗冲突与融合、经济政治改革与风尚变迁等重要问

  • 标签: 社会风俗 中国近代 中国社会史 冲突与融合 研究方法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