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心静脉回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为了使学员能立体观察心静脉分布及回流状况,形成一个立体印象,我们设计制作了心静脉透明标本,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解剖学 心静脉透明标本 制作
  • 简介:脊髓在受损后出现一系列病理过程如不同程度细胞死亡、组织水肿、胶质瘢痕形成和脊髓运动功能丧失,从而造成患者瘫痪。虽然临床治疗未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实验室研究却取得了很大进展。神经科学发展改变了以往认为损伤轴突不能再生观点,细胞移植,基因工程,分子技术发展等给脊髓损伤修复带来了广阔治疗前景。

  • 标签: 脊髓损伤 移植 基因治疗 分子技术
  • 简介:目的:阐明冠状韧带下层解剖学特点,并为医学影像提供解剖学基础。材料和方法:大体解剖50例肝和30具男性成年尸体断面标本,间距为1.22CM连续横断面标本。结果:1.腹膜从肝反拆至右肾和右肾上腺,形成肝肾韧带。文献和教科书所指冠状韧带下层,实际上是冠状韧带下层肝肾韧带这一部份。2.肝肾韧带在肝右缘与冠状韧带上层相互移行为右三角韧带。肝肾韧带在下腔静脉右缘越过其前面达左缘后反折至膈,形成冠状韧带左层。3.冠状韧带左层沿下腔静脉左缘向上达膈顶后进入静脉韧带裂与小网膜后层相续连。4.100%冠状韧带左层与冠状韧带上层、镰状韧带和肝尾状叶在第二肝门平面同步出现;但在第一肝门平面不同步消失。5.冠状韧带左层和右三角韧带出现或消失在邻近第一肝门平面。在第二肝门和第一肝门平面之间横断层面上观察到“冠状韧带下层”,就是冠状韧带左层,冠状韧带上层与冠状韧带左层之间为肝裸区(腹膜外间隙)。在右三角韧带出现断层,可见冠状韧带下层两个组成成份-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在右三角韧带和肝肾韧带之间是肝肾隐窝,在肝肾韧带与冠状韧带下层之间是肝裸区。6.本文还结合影像学讨论了冠状韧带左层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冠状韧带下层 断层解剖学 影像学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免疫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不同年龄发病(老年发病48例,非老年发病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非老年发病组抗dsD-NA抗体、Sm抗体、抗SSA、SSB阳性率,血液系统、肾脏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发病组(P〈0.05);老年发病组肌肉及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非老年发病组(P均〈0.01)。结论老年发病较非老年发病SLE患者体内有更弱自身免疫应答,病情侵袭性更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 临床特点
  • 简介: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已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由过去功能制护理--"护士协助医生做好诊疗工作"范畴逐步向直接为病人负责,独立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工作目标过渡.这就对21世纪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

  • 标签: 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 护理模式 解剖学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对80例成人离体心脏窦房结动脉起点位置、行程、管径和支数以及之间吻合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窦房结动脉 解剖学 心脏外科
  • 简介:“名师”在《辞海》中解释为“著名老师”,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著名老师”。狭义地说,名师特指教育人才精英,教育工作者杰出代表,教育理论创立者和教育实践带头人。简言之,狭义名师是包括广大优秀教师在内名家和大师。2003年教师节,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评选这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要项目。随着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开展,各省、校亦相继开展了相应级别的教学名师评选。为了深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创新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川北医学院推出了“教学名师”工程。通过教师评议,学生无记名投票,学院共评选出首届三位校级教学名师。解剖学教研室佘教授以其高度责任感、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首届三大名师之一。为了探索名师教学规律,激发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笔者通过一年多以来全程聆听解剖名师理论课和实验课,将其教学方法分析整理如下,以资借鉴。

  • 标签: 解剖学教研室 教学方法 川北医学院 普通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教师
  • 简介:对12只家兔下颌骨血管进行造影,铸型,墨汁灌注及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下列结果:(1)下颌骨体颊侧粘骨膜由面动脉分支供应,舌侧粘骨膜由颏下动脉和舌下动脉分支共同供应,下颌支表面的粘骨膜由局部肌动脉供应,这些肌动脉分别来自面动脉,颞浅动脉,下颌动脉,下牙槽动脉分支。(2)下颌骨体接受来自其粘骨膜动脉供血,但主要是接受下牙槽动脉供血;下颌支接受局部肌动脉和粘骨膜动脉供血。(3)下颌骨皮质内和骨孔内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向内与骨内牙周膜和骨髓腔内血管有丰富交通,向外与骨外粘骨膜血管有丰富交通,这些血供特点为下颌骨截骨术后移动骨块能从粘骨膜蒂得到血运代偿提供了形态基础。

  • 标签: 下颌骨 血液供应 血管构筑
  • 简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重大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此病发病率星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有效方法是胰岛索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胰岛移植虽是治疗此病有效手段,但面临胰岛供体匮乏,免疫排斥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困难。能找到可以避免上述困难又能有效分泌胰岛素细胞将给亿万糖尿病病人带来福音。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病人 免疫抑制剂 分泌胰岛素 前治疗 重大疾病
  • 简介: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学提出了新方向与要求,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主阵地在于50分钟课堂教学。《人体解剖学》是当前大、中专医药院校学生必需学习而且须学好一门学科,该门学科不仅是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基础,也是各门临床学科基础,对该门学科理解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其它各门后续学科学习,乃至以后临床工作能力,而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能否学好该门学科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标签: 解剖教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基础学科 临床工作能力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 简介:目前,在供体器官短缺情况下,大家公认猪是最合适异种器官和组织提供者,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已有报道.如何将肝细胞最大限度完整地、无损伤地分离出来,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一步.我室在进行猪肝细胞分离中,逐渐探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常规麻醉、消毒、开腹,用D-Hank′s液进行肝脏原位灌注,再用0.02%EDTA-Hank′s液(37℃)灌注18~20min,摘取肝脏行多点灌注5min,置肝脏于60目钢网上,用直剪迅速剪开肝脏被膜,用镊子夹起轻轻抖动,并用1640液冲洗,边抖动边冲洗,使细胞滤出漏于烧杯中.与此同时,用剪刀把肝组织剪成小块,再用玻璃注射器芯轻轻研磨,边研磨边冲洗,操作要轻,并保持无菌,收集肝细胞,离心洗涤三次,并逐级用80目、100目、120目、150目钢网过滤.分离出肝细胞进行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查、PAS染色、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细胞存活率90±1.3%,PAS染色显示肝糖元丰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显示酶活性良好.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内质网等亚显微结构未见异常.对于猪肝细胞分离,国外文献报道多采用Ⅳ型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但费用很昂贵.在实践中,我们用EDTA代替胶原酶,采用肝脏原位灌注+多点灌注+机械研磨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此法与胶原酶灌注法比较,从分离肝细胞数量、活力、肝糖元及细胞中一些酶活性都与胶原酶法无显著差异,且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未见异常.我们认为此方法易于控制,价格低廉;而胶原酶法容易消化过度,造成细胞膜破损,或消化不完全造成多个细胞连在一起,且费用昂贵.实验证明,改良猪肝细胞分离方法为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法.

  • 标签: 分离方法 方法改良 猪肝细胞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不仅启动免疫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还在调节免疫反应与免疫耐受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肝脏因其固有的移植耐受性而在免疫耐受研究中深受关注,肝移植物容易存活,伴有肝移植其他器官(如心脏、肾脏等)移植存活时间也较其单独移植明显延长.最近有人提出,在肝移植耐受中DC可能起关键作用,但因其难于分离培养,国外仅美国Pittshburgh大学在做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材料与方法:1.肝非实质细胞分离:取6~8w小鼠,麻醉后无菌开腹,门静脉插管,用前灌液(PBS+肝素500μ/100ml)灌流2~3min,改用注射器缓慢推注2mlⅣ胶原酶(GIBCOL公司,0.05%);取材后剪碎,15mlⅣ胶原酶液(0.05%)体外消化30min.尼龙网过滤,PBS液清洗(400g×5min离心)两次,稀释成4~5ml细胞悬液.下铺细胞分离液Percoll(Pharmacia公司)制成不连续密度梯度液,500g×30min离心后,细胞分三层,先吸弃最上层细胞碎片,再吸取两液体界面的肝非实质细胞,避免吸到最底层血细胞,RPMI1640液(GIBCOL公司)清洗两次,400g×5min离心,即可得肝非实质细胞.2.肝树突状细胞(HDC)培养:将肝非实质细胞用含灭活10%胎牛血清(GIBCOL公司)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5×106/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加GM-CSF(GIBCOL公司)10ng/ml.培养第三天轻轻吸去未贴壁细胞,换液.后隔天半量换液,培养第7~8d可收取HDC.结果与讨论每只小鼠可得肝非实质细胞约1.0~1.5×107个,细胞大小不一,类型较多.培养24~48hr后,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少量HDC前体细胞半贴壁状散在分布,经筛选、扩增,第4d时HDC数量增多,出现6~8个细胞组成小集落.第7~8d,HDC数量增多,此阶段细胞有一明显增殖高峰,有大量半贴壁半悬浮集落,集落表面的细胞有小突起.第7~8d,每只小鼠HDC得率约为2~3×106个.因HDC难于分离培�

  • 标签: 分离培养 杆树突状 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