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肿瘤靶向药物安维汀治疗结直肠癌所产生的副作用及其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作用,及时实施对症护理,并在饮食方面和心理方面加强护理。结果39例患者用药后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有过敏反应2例,出血反应9例,高血压4例,影响伤口愈合1例,其余耐受性良好。经过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得以缓解,所有患者没有因不良反应而治疗中断。结论熟悉药物安维汀所能产生的副作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症护理,可保证药物疗效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安维汀 副作用 结肠癌 直肠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儿。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儿为1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小儿癫痫治疗药物丙戊酸钠相比,拉莫三嗪在小儿癫痫的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药物副作用更小,其临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拉莫三嗪 小儿癫痫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摘要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应用广泛,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很多仅仅局限于动物试验。本文就近年来两种类型麻醉药的应用进展作了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吸入麻醉药 静脉麻醉呀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入研究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再总结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以随机法选择2014年08月~2015年08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85例患者,给药抗生素后,均出现副作用,通过分析出现副作用的原因,再予以综合性预防控制,再评定本院抗生素优化应用情况。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发现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涉及到药物自身因素、应用不合理以及监管失效等方面,其中又以应用不合理最为突出,出现副作用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诱因(P<0.05)。结论本院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仍然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优化抗生素应用程序,必须加强副作用预防控制,从而有效提升其利用价值,避免副作用出现。

  • 标签: 抗生素 副作用 原因 预防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1h2h后的体温、退热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用药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起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安全可靠。

  • 标签: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疗效
  • 简介:摘要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肿瘤药物往往也带来严重的毒副反应,如头晕、乏力、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全身不适等。耳压疗法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持久,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病人依从性高,而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耳压疗法 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例使用善存片减轻肺癌患者化疗后的副作用及其护理过程。患者化疗后体质下降剧烈,血象偏低,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使用善存片后,患者血象迅速恢复提高,化疗的副作用明显减轻。

  • 标签: 肺癌 化疗 副作用 善存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早期综合护理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副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护理。结果对照组出现全身反应、皮肤反应、粘膜反应、唾液腺反应、张口困难和口腔炎等副作用比例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2.69%;研究组9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应当实施以早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放疗带给患者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助于疗效的提升。

  • 标签: 鼻咽癌 早期综合护理 放疗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器械包装质量的控制,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检查包装区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做好检查包装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包装操作流程,根据2009年卫生部出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进行手术器械的包装,并加强包装环节质量监控。结论使消毒供应室包装质量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临床科室和手术室提供了各种质量保证的无菌物品。

  • 标签: 手术器械 包装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中的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00年-2014年在我院接受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4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所有药物服用均以国家抗病毒治疗手册为根据,主要包括四种治疗方案AZT+3TC+NVP、D4T+3TC+NVP、AZT+3TC+EFV和D4T+3TC+EFV。随访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副作用。结果400例患者随访时间(8.65±2.12)个月。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共96例,占24.00%,出现时间在服药后4周左右,平均持续时间(2.13±0.34)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皮疹共28例,占7.00%,主要为NVP类药物,共24例,而EFV药物皮疹发生较少,共4例。因此,及时的将NVP药物更换为EFV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皮疹情况。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和骨髓抑制也是常见的毒副作用,分别有15例和28例,占3.75%、9.50%。在随访过程中,有11例患者发生脂肪重分布,占4.50%,2例患者发生视力改变,占0.50%,胰腺炎1例,占0.25%,乳酸酸中毒1例,占0.25%,肝功能损害11例,占2.75%。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早起即可发生毒副作用,其中胃肠道反应和皮疹是常见的副反应,及时的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子宫肌注与臀部肌注给予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时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具有剖宫产指征合并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在胎儿分娩后给予产妇子宫体注射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臀部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结果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但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给药后呕吐、恶心、血压升高、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用于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时具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其在臀部肌注给药时,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在应用时,更加适宜采用子宫肌注法给药。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子宫肌注 臀部肌注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通过临床观察,系统探讨术后使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丹红注射液是否能够帮助维持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镇痛泵中麻醉药用量,从而达到减少相应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6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为小剂量镇痛剂合用丹红注射液组,实验2组为常规剂量镇痛剂组,实验3组为小剂量镇痛剂组。分别观察3组术后3天患肢疼痛程度以及胃肠道反应、腹胀、低血压、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作用发生的情况情况。结果实验1组患肢疼痛程度和副作用均明显低于实验2组,3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作用,能减少PICA中镇痛剂的用量,以达到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异烟肼、利福毒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在肠结核病中联合用药的副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用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对80例肠结核的病人进行治疗,2个月后分析各种副作用分布情况及表现形式。结果过敏反应频度占副作用的首位,共37例,占46.45%;其中过敏性休克3例,占3.7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占18.75%;剥脱性皮炎16例,占20%;急性肝坏死3例,占3.75%。结论联合运用异烟肼、利福毒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肠结核主要导致的副作用是过敏反应,主要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剥脱性皮炎,在临床上联合运用时注意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 标签: 异烟肼 利福毒素 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 肠结核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干预治疗吗啡缓释片的消化道副作用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确诊恶性肿瘤并根据癌痛程度的分级为中重度疼痛服用吗啡缓释片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均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治疗组在开始服用吗啡缓释片同时加用四磨汤口服液,观察服药后消化道副作用及生存质量情况,与对照组未作干预治疗的病人比较分析,通过KPS评分、睡眠、食欲等方面改善情况来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出现消化道副作用共18例(36.00%),其中I~Ⅱ度疼痛l2例(24.00%),Ⅲ~IV度疼痛6例(12.00%)。KPS评分提高10分30例(60.00%),睡眠改善38例(76.00%),食欲改善26例(52.00%)。对照组出现消化道副反应共35例(70.00%),其中I~Ⅱ度疼痛23例(46.00%),Ⅲ~Ⅳ度疼痛12例(24.00%)。KPS评分提高1O分12例(24.00%),睡眠改善21例(42.00%),食欲改善8例(16.O0%)。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干预治疗能显著减少或降低吗啡缓释片的消化道副作用,同时能提高生存质量,未发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 标签: 四磨汤口服液 吗啡缓释片 干预治疗 疼痛 消化道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EG-As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ENKT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ENKTL患者14例,采用PEG-Asp联合化疗方案观察其有效率。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氨、纤维蛋白原、血常规、肝功能变化及胰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初发患者有效率高达100%,复发患者有效率达38%。50%患者出现1~2度的血氨升高,34.38%(3级6.25%)患者纤维蛋白原下降,40.63%(3级9.38%)粒细胞减少,18.75%(3级1.56%)出现血小板减少,73.44%出现白蛋白减少,28.88%患者出现1~2度肝功能异常。相应治疗后,以上不良反应可控。结论PEG-As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ENKTL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虽多但可防可控。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丙戊酸钠联合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的治疗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42例,对照组使用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采取派利哌酮及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81%,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观察组为33.3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采取帕利哌酮及丙戊酸钠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帕利哌酮 丙戊酸钠 攻击行为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针灸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针灸治疗疾病,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影响到脏腑,达到治病的目的。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针灸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成果显示,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作用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大量的现代研究工作表明,针灸对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集中反映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镇痛三个方面。

  • 标签: 免疫力 系统功能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