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患者的病因,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积极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9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71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形态、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引起PCP常见的病因。结果:引起PCP病因较多,其中,造血系统疾病56例占78.9%,其中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33例占46.5%,包括AA占16.9%、MDS占12.7%、AL占9.9%、MM占2.8%、HL占2.8%、MF占1.4%;造血系统良性疾病23例占32.4%,包括MegA占19.9%、HPS占9.9%、IDA占2.8%;非造血系统疾病15例占21.1%,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占9.9%、肝硬化占4.2%、脾功能亢进占4.2%、感染相关性疾病占2.8%。结论:对于全血减少的疾病患者,诊断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先考虑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再考虑造血系统良性疾病,然后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力求避免误诊。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的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的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的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的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研究输血对初诊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06-2016-12首次诊断的84例MM患者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42例)和非输血组(42例)。观察各组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输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比非输血组患者低。输血组患者硼替佐米的使用率更高。单因素分析中采取输血的患者PFS更低;年龄、ISS分期、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清β2-MG、血清钙和沙利度胺药物的使用是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采用多变量分析,高龄(≥60),高血清钙(≥2.75mmol/L)是影响MM患者OS的危险因素,高血小板水平(≥100×10^9/L)和沙利度胺药物的使用是OS的保护因素。Ig分型和沙利度胺应用是MM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输血不是MM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沙利度胺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OS和PFS。输血不影响MM患者的PFS以及OS,不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输血 多发性骨髓瘤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估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筛选方法,为各医院血片复检提供多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使用BC-5800血细胞分析仪,结合标本分析值并参照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标本筛选方法,将2000例标本分成4组,测得的结果分别与镜检结果作比较。结果:A组标本分析仪和镜检均未见形态学异常共有1440例,分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镜检阳性率48.6%,C组镜检阳性率23.3%,D组镜检阳性率83.6%,3组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规定的镜检筛选条件筛选后,复检率为29.5%,假阴性率2.1%,符合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关于假阴性率小5%的规定,为日常血片标本的复检提供多一种较好的途径。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 假阴性率 复检规则
  • 简介:患者,男,77岁.有脑梗塞病史,患2型糖尿病6年,2年前双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半年前出现静息痛,1个月前因左下肢发生湿性坏疽于本院施行膝上截肢术,现右下肢疼痛难忍.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足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一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其中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占30%-50%。虽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ureredcellaplasia,PRCA)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与ABO和HLA的不合程度有关,但移植早期的预处理措施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大大削弱其影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 简介:目的:检测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的质量指标,比较评价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的质量。方法:对119份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进行血小板、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的含量检测,观察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的血小板、WBC及RBC含量变化。结果:滤白前的血小板含量为(3.74±0.57)×1011/袋,合格率为99.3%,滤白后的血小板含量为(2.86±0.52)×1011/袋,合格率为75.6%,血小板回收率为76.4%,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白前的WBC含量为(1.37±0.45)×108/袋,滤白后的WBC含量为(0.41±0.20)×108/袋,白细胞去除率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含量在两个制备阶段均超过标准(均参考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要求)。结论:混合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及WBC含量在滤白前已达到质量要求,可以直接使用于临床;滤白后的WBC含量有明显的减少,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过滤去除白细胞可能会更安全。

  • 标签: 滤白 浓缩血小板 混合血小板 质量要求
  • 简介:患者,女,50岁。因"反复头晕乏力伴颜面浮肿20d"入院。20d来时感乏力,伴有头晕,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多次血常规检查Hb60~80g/L左右。门诊以"贫血待查"收住入院。平时饮食正常,自幼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体检:

  • 标签: 白血病 单核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海藻糖和葡萄糖联合负载红细胞的效果,为冷冻干燥红细胞提供新的保存剂。方法:分别采用0、0.125、0.25、0.5和1mol/L的海藻糖、葡萄糖以及海藻糖联合葡萄糖37℃负载红细胞6h。然后采用邻甲苯胺法检测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负载液浓度为1mol/L时,3组的细胞溶血程度较重,即上清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在浓度低于1mol/L时,海藻糖联合葡萄糖组与单独海藻糖负载组溶血程度没有明显差别,但是2者低于葡萄糖组。结论:在浓度小于1mol/L时,海藻糖联合葡萄糖负载红细胞后对细胞的损伤较小,能够满足冻存的负载要求。

  • 标签: 海藻糖 葡萄糖 红细胞保存 冷冻干燥
  • 简介:目的:对2种不同白细胞过滤血小板采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检测2种不同采集方法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前后相关指标以及单采血小板计数和残留白细胞量,并计算采集效率。结果:994CF-E组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残存白细胞量明显低于994-EF组,而血小板产量和采集效率高于994-EF组。结论: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连续过滤去除白细胞,进一步降低血小板成品中的残留白细胞量,并提高采集效率。

  • 标签: 血小板采集 方法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隐血结果与沉渣镜检红细胞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优利特-300型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8A和11A试纸条,对尿液标本按操作规程进行干化学测定。同时混匀尿液作沉渣镜检。结果:在867份尿液隐血阳性标本中,镜检红细胞阳性为368份,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占隐血阳性的比率为42.4%。在2931份隐血阴性标本中,镜检阴性的为2861份,符合率为97.6%。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两个结果不一致,必须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决不能只看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而忽视尿沉渣镜检,更不能以干化学法代替镜检法,尽力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尿液 沉渣镜检 红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12例(N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CHB组),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4例(LC组),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常规分析。结果:LC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3组间RBC、Hb和HCT依次降低,而RDW依次增高;3组间PLT和PCT依次降低,LC组MPV、PDW和P-LCR高于NC组但低于CHB组。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三系血细胞参数均发生改变,且与病程相关。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 意义
  • 简介:目的:评估Amicns3.2版本软件,比较Amicus与Trima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时间。方法:平均分配献血员,保证献血员条件无差异情况下统计Amicus和Trima双份血小板采集时间。结果:在产品和产量抽样均合格,平均体重、身高、采前血小板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平均采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cus3.2版本软件缩短了双份血小板的程序时间,Amicus3.2版本采集时间上优于Trima。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 采集时间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征有皮肤红紫、肝脾肿大以及血管与神经性症状。发病率为0.4~1.6/10万人〔1〕,临床并不常见。笔者于2011年临床工作中,发现同时伴有WBC及PLT增高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对存在有β-连环素异常表达的T淋巴细胞自血病Molt-4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阿司匹林对Molt-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阿司匹林对Molt-4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析经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的Molt-4细胞β-连环素及cyclinD1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olt-4细胞的增殖,72h半数抑制浓度为1.58mmol/L;随浓度增加,cyclinD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影响Wnt信号通路调节某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将Molt-4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株Molt-4的增殖。

  • 标签: 细胞株 MOLT-4 基因 Β-连环素 CYCLIND1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对78例需要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患者作流式细胞筛查术检测,同时采用经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KPLUS试剂盒)做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实验结果。结果:流式细胞术的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为35.90%(28/78),PAKPLUS的检出率为25.65%(20/78),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AIPA技术鉴定,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中,有10例含抗HLA抗体,有1例含抗HPA-5b抗体,有9例为自身抗体。结论:成功建立了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并应用于临床检测;该技术拥有快速、易于操作的特点,且能实现程序化、标准化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筛查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多参数、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标准统一、方便卫生等诸多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细胞分析中。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由于仪器检测原理的限制及抗凝剂的标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个别血样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为避免仪器的错误计数不能及时被发现,错误的结果误导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患者因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所产生的身心影响,本文对我中心所遇到的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时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作了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分析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的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效果尤佳。

  • 标签: 去白细胞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简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在15%以下。在肺癌治疗中,尤其在放化疗之后经常出现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我科自2005—2012年出现肺癌并发骨髓抑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减少20例,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肺癌 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