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生物膜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9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单侧齿槽裂患者108例,年龄9~13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髂骨松质骨行植骨修复,试验组48例应用髂骨松质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覆盖行植骨修复。术后1周及3、6、12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试验组植骨成活率和临床成功率(97.9%、79.2%)高于对照组(86.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联合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中,可有效提高植骨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齿槽裂 骨移植 胶原生物膜 自体骨
  • 简介:上颌尖牙异位萌出致上颌中切牙根完全吸收一例报告孙新华1.病例报告:患者方×,女,12岁。1991年11月因上中切牙松动,并自觉右上中切牙胯侧有一新萌出的牙尖而来诊.检查:松动Ⅱ°,并无咬创伤,探无牙周袋,于的腭侧萌尖,未萌,均无萌出间隙.X线检查:上...

  • 标签: 萌出 上颌中切牙 上中切牙 切牙松动 孙新华 牙周袋
  • 简介:目的:评价义齿黏附剂和线性胎在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解剖式骀和线性胎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使用义齿黏附剂前后的咀嚼效率,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使用义齿黏附剂后,线性胎和解剖式胎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均较使用前得到改善(P〈0.05,P〈0.01)。义齿黏附剂使用前后,两种骀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黏附剂使用前,线性骀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高于解剖式骀全口义齿(P〈0.05,P〈0.01);使用义齿黏附剂后,两种胎型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骀全口义齿和义齿黏附剂均可改善义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全口义齿 义齿黏附剂 线性 咀嚼效率
  • 简介:背景:咬合力过载是种植体并发症生物力学的首要原因,包括种植体和(或)修复体折裂和(或)松动。它可破坏种植体和骨的结合.导致种植体周骨丧失甚至种植失败。目的:本文目的在于识别和评估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种植牙咬合力过载。也探讨了如何处理咬合力过载.防止种植体周骨边缘吸收。材料和方法:在PubMed数据库中搜索最新研究的电子文献.检测咬合力过载和种植体周骨丧失的关系。英文版的临床病例研究需至少10颗种植体。结果:检索出7篇文献。发现咬合力过载是种植体周骨边缘吸收的促进因素。结论:防止咬合力过载需要综合检查,确定治疗计划,精确的手术和修复操作,常规维护。如果发生了咬合力过载.进行种植并发症的生物力学处理.防止/治疗种植体周骨丧失需包括手术和修复体调整.如咬合治疗、修补或更换有缺陷的修复部件,手术处理骨凹陷。

  • 标签: 生物力学 骨重建 种植并发症 种植修复 种植 过载
  •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平台转换
  • 简介:本文报道1例由于下颔第三磨牙阻生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外吸收的病例。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丝影像学检查,发现易被诊断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导致的牙髓根尖周病实为牙根外吸收.拔除患牙后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应建立正确识别阻生智牙造成邻牙牙根吸收的意识.注意借助各种临床及辅助手段仔细检查。本病例提示应早期拔除异常萌出的智牙,以保护第二磨牙,维持牙列的完整性。

  • 标签: 牙根吸收 阻生牙 下领智牙 下颌第二磨牙
  • 简介:用种植体修复上颌前部的单个牙缺失具有挑战性。在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手术对软、硬组织造成的创伤会影响日后的美观效果。临床医生选用的手术技巧应是既不损害骨结合,又能避免影响美观的并发症,诸如临床冠增长或牙间乳头破坏等。本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在单个牙种植体术中,使用2种不同的翻瓣手术设计(即包括牙间乳头的可移动宽瓣和保护牙间乳头的窄瓣)的邻面牙槽嵴骨吸收情况。使用窄瓣术后邻面牙槽嵴骨吸收明显少于使用宽瓣者,这一差别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标签: 翻瓣 设计 单个牙种植体 牙槽嵴骨 吸收
  •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垂直吸收的牙槽骨改建,为牙周炎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5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加力对照组(A)、牙周炎垂直骨吸收对照组(B)、牙周炎垂直骨吸收加力实验组(C),每组各2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加力后8h,1、7、14、21d处死,取动物模型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牙槽骨进行组织学及免疫学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畸加力至7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无细胞结构,结缔组织可见少量炎症细胞,牙槽骨表面还可见功能活跃的多核破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GF-1表达达到峰值,光密度值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至14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组织中RUNX2的表达达到峰值,其光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正常加力对照组,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牙周炎症和消除咬合创伤后,正畸力能刺激牙周炎大鼠垂直缺损牙槽骨区域的RUNX2和IGF-1的表达增强,合成骨胶原和骨基质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牙槽骨的改建。

  • 标签: 垂直吸收 正畸力 牙周炎 牙槽骨改建 SD大鼠
  • 简介:随着预防意识的增强和种植体的逐渐推广,全口义齿修复日渐减少,甚至有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老年无牙颌患者不想或因全身疾病的原因而不能接受种植义齿修复,那么只能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为了能够成功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牙科医生必须接受大量的教育和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所介绍的改良Lauritzen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的全口义齿修复水平。尽管Lauritzen法经改良后某些概念发生了变化,但诸如取印模、上[牙合]架以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一些参数的检查等具体操作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改良Lauritzen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全口义齿修复方法。本文对最近Dapprich/Oidtmann所著并由Quintessenz出版社出版的《Totalprothetik—KlinikundTechnikderweiterentwickeltenLauritzen——Methode》中的某些章节进行了节选和总结。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改良 老年无牙颌患者 种植义齿修复 临床经验 预防意识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适应电子病历、学术交流以及电子出版物的要求,使用计算机有效地记录牙位的牙位记录.方法:T和t作为记录牙齿的标识字符,T代表恒牙,t代表乳牙.从牙弓中线向远端,数字1~8和1~5分别代表恒牙和乳牙的名称.将所记录的牙位以上标和下标的形式写在标识字符的左、右两侧.结果:将所记录的牙位以上标和下标的形式写在T或t左侧或右侧,可准确记录牙齿在牙列中的位置和名称.结论:上-下标牙位记录可以简便而有效地标记牙位.

  • 标签: 牙齿 牙位记录法 上标 下标
  • 简介:把涉及种植的43例上颌骨重度吸收患者分成3组:植骨并种植者(植骨组)、改良的种植但不植骨者(实验组)、改善的总义齿修复者(非种植组),各组分别有16人、20人、7人。在一年随访中,10%的种植体脱落。只有少数的失败(3/22)发生于义齿修复以后。植骨组织的累积成功率为83%,实验组是96%。很多患者的移植骨块发生骨吸收,尤其是上置式植骨患者。从修复完成到追踪的一年期间,平均每个种植体边缘有0.5mm的骨吸收。尽管治疗过程复杂,但是,各种植组除了一位患者以外,其他人都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以及咀嚼力的提高非常满意。而那些未接受种植的患者能够适应他们的义齿,但对固位和咀嚼不甚满意。

  • 标签: 上颌骨重度吸收 植骨后种植 直接种植修复
  • 简介:目的:对单个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发生碟形和楔形垂直吸收并处于稳定期时的骨内应力变化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MSC-NASTRAN软件建立种植体周围不同形状、不同深度骨缺损的垂直骨吸收稳定期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及斜向载荷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单个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发生少量垂直吸收后并处于稳定期时,随着骨缺损深度的增加,垂直载荷下骨内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有很小幅度的波动;斜向载荷下骨内最大Von-Mises应力值会增大,但幅度不大.同等骨缺损深度的碟形和楔形吸收的骨内应力情况相差较小.结论:在骨皮质保持完整及种植体不松动的情况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少量的垂直吸收时,骨内应力情况随缺损深度增加变化不大;而且相同条件下两种形状垂直骨吸收的骨内应力情况较相近.

  • 标签: 种植体 垂直骨吸收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布
  • 简介:人们研究牙位记录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提出的牙位记录有20多种之多,但迄今口腔医学界在这方面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我们根据人类牙齿在牙列中的排列特点,结合Word文档的上标和下标方式,设计了一种新的牙位记录方法,称之为上-下标牙位记录。在设计这种新的牙位记录过程中,需要解决在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我们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现针对该中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和说明。

  • 标签: 记录法 牙位 WORD文档 记录方法 医学界 设计
  • 简介:修复全口义齿上颌腭皱,使无牙颌患者戴义齿后的感觉更加接近自然.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近百副全口义齿采用一种简易方法修复腭皱,在临床上收到了很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全口义齿 上颌 修复 简易 方法介绍 无牙颌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患者在关节功能[牙合]板治疗结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颌骨及髁突位置的改变,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13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正颌手术前接受关节功能[牙合]板治疗7.5±1.5个月。对患者正颌术前(T0)、正颌术后即刻(T1)、正颌术后至少12个月(T2)的咬合、头颅侧位片、MRI检查结果进行测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正颌术后髁突和下颌骨的位置变化。结果:正颌手术(T1)纠正了所有患者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前伸运动及侧方斜导运动。正颌手术平均下颌骨前移量(YAxis-B,T1-T0)为(5.05±3.54)mm。与T1相比,T2时颞下颌关节间隙参数无显著改变。下颌骨位置参数中,仅Y轴到B点的距离(Y轴-B)在T2与T1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改变量平均值为(-1.64±2.48)mm,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Y轴-B改变值〈2mm(84.6%),仅2例患者出现〉2mm的后退(15.4%)。结论:关节功能[牙合]板治疗可增加ICR患者正颌手术的稳定性,可能是关节功能[牙合]板保守治疗能够稳定ICR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

  • 标签: 板治疗 特发性髁突吸收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 复发率
  • 简介:目的临床复查中,对于下颌骨萎缩患者,由于口底升高常导致难以放置口内平行投照牙片,而口外拍摄技术,如曲面断层片则常常存在下颌前牙区影像的失真。在本研究中,对口内平行投照牙片和曲面断层片在评估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方面进行了比较。材料和方法应用曲面断层片和平行投照牙片对下颌前牙区的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进行测量,对种周袋深度,种植体动度,出血指数进行临床检查并记录。在统计分析中选用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混合模型,临床参数及其对骨吸收的影响采用Bland-Altman方法计算。结果计算曲面断层片(MKII种植体系统组为2.4mm±0.2mm,Frios组为1.6mm±0.2mm)与口内平行投照牙片(相应为2.6mm±0.2mm和1.4mm±0.2mm)上的骨吸收测量值之间的最小均方差为0.2mm(范围为0.1~0.8mm)。上述2种X线投照技术在测量边缘骨吸收精确性方面临床上是可比的。结论在下颌骨严重萎缩,牙片放置困难的情况下,曲面断层片可以替代口内平行投照牙片来对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情况进行评估。

  • 标签: 曲面断层片 平行投照 牙片 下颌骨前牙区 种植体 骨吸收
  • 简介: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心理因素是其决定选择正颌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首要因素。列举部分在正颌外科中常用的心理测量量表,尤其是人格评估量表。分析国内外心理测量在正颌外科中的研究现状.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对牙颌面畸形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在正颌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术后满意度的目的。

  • 标签: 正颌 人格特征 人格评估 量表
  • 简介:高熔合金制作网状义齿支架模型有两种方法,一种为连模,另一种为脱模.脱模法制作简便,按常规方法要求,在石膏模型上直接制作.由于制作的铸件蜡型需要脱离模型,取下时易导致铸型变形,而影响铸件的精确度.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针对铸造网状义齿支架制作上的这一弱点,在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网状义齿支架 脱模法 钢丝支架支撑法 冷处理方法
  • 简介:前伸再定位(牙合)垫(anteriorrepositioning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discdisplacementwith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盘的作用机制;复位关节盘同时可促进髁突良好的骨改建;治疗关节盘移位中存在的问题;与稳定型(牙合)垫(stabilizationsplint,SS)的比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垫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 髁突骨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