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使用过程中,微颗粒的分散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纳米微粒在水中的分散;纳米微粒在溶剂中的分散;纳米微粒在固含量高的状态下的分散;纳米微粒在粉体中的分散等。近年来,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摸索出了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投人生产后有一些明显效果,这里且与同行共同探

  • 标签: 二氧化硅应用 纳米二氧化硅
  • 简介:为了研究醋酸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技术,选择丙酮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制备出直径分布均匀的SCA纳米纤维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及相关软件,分析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及形态;在静电纺电压为16kV、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1%、接收距离(C-SD)为12cm的条件下,纺出连续均匀的纳米纤维,其直径分布在200-300nm之间;对醋酸纳米纤维膜进行透气性测试发现,纳米纤维膜的透气性与中性定性滤纸的透气性相当。

  • 标签: 静电纺丝 二醋酸纤维素片 纳米纤维 透气性能
  • 简介:一、锆砂需求2006年全球锆砂需求为124万t,比2005年增长2%。欧洲需求占全球总需求33%,主要用于砖瓦釉用乳化液等陶瓷方面;北美占13%,主要用于铸件及精密铸造:日本占5.5%;中国占27%;东南亚占14%;其它地区占8%。从应用领域看,陶瓷领域占55%。因此,今后应密切关注中国和欧洲的需求动向。

  • 标签: 二氧化锆 锆砂 精密铸造 需求动向 乳化液 东南亚
  • 简介:由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等单位共同开展的,包括“锐钛型纳米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和“金红石纳米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等技术在内的“纳米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日前完成工业试验,产品质量优于国内产品和部分国外产品,并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利用上述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建成了技术先进、品种齐全的纳米氧化钛生产基地,一条年产200t的生产线即将正式投产。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制备 锐钛型 工业试验 投产 钢铁研究院
  • 简介:采用sol—gel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纳米级氧化钛溶胶及粉体;研究了水分含量、抑制剂种类、溶剂种类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钛制备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粉体制备与负载化的工艺条件;并用X射线、SEM表征了所制纳米TiO2的晶型、粒径和形貌。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工艺改进
  • 简介: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王俊与张龙、赵全忠以及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Wern.erBlau等人合作,首次报道了维层状MoS2纳米材料在近红外波段的优异超陕饱和吸收性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一纳米》。

  • 标签: 纳米材料 光子学材料 二维 美国化学学会 近红外波段 外国专家
  • 简介:光电子与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化学机械抛光技术(CMP)的更新。CMP作为目前最好的实现全局平面化的工艺技术(整体平面化的表面精加工技术),借助超微粒子的切削作用以及材料的化学腐蚀作用可以将硅基材料抛光成光洁平坦表面,已广泛应用在硅基材料、光学元件和电子集成电路等元件的表面平坦化处理。随着抛光精度的逐渐提高,CMP已成为首选抛光技术。为了获得超高精度表面,对抛光材料的调配与生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氧化铈(CeO2)作为高效的抛光材料,在高精度抛光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抛光材料 二氧化铈 应用 表面平坦化 全局平面化 抛光技术
  • 简介: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京大学等合作,通过化学剥离成单层硫化钽纳米片并将纳米片抽滤自组装而重新堆叠成硫化钽薄膜。重新组装的硫化钽薄膜打破了原母体的晶体结构,形成了丰富的均质界面,并获得了比母体材料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和更大的上临界场。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杂志》。

  • 标签: 超导转变温度 钽薄膜 硫化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美国化学学会 高温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盐Ti(OR)4为前驱体、无水为有机溶剂,再把、水、酸混合液逐滴滴入溶液中,经凝胶化后的湿凝胶置于真空炉中干燥,得到松散干凝胶粉末,对干凝胶粉末进行热处理,得粒径为.20—100nmTiO2粒子。

  • 标签: 钛酸丁酯 纳米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法
  • 简介:在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之久、多达588项之多的风险研究和评估之后,欧盟委员会终于在2005年10月15日公布了决议,将十溴苯醚列入《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的豁免清单,最终定论十溴苯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风险和危害。2005年9月2日,欧盟成员国就是否将十溴苯醚纳入豁免清单进行投票表决,其中超过2/3的成员国投了赞成票。

  • 标签: ROHS指令 十溴二苯醚 欧盟委员会 豁免 阻燃剂 欧盟成员国
  • 简介:国外媒体报道,准晶体已经挑逗和吸引了科学家们长达30年,现在这个奇怪的材料组有了一名古怪的新成员:由自我装配的有机分子形成的维准晶体。这种奇特的准晶体是扁平的,由单层的五边环分子组成。这种分子在这一层内形成组,就像微弱的氢键将彼此连接在一起。这个分子组奇特的装配方式导致这一层里的其它分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包括五角形、星形、船形和菱形。

  • 标签: 准晶体 二维 实验室 有机分子 合成 装配方式
  • 简介:VO2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68℃附近可以发生低温半导体相与高温金属相之间的可逆相变。在光、热的激励下,金属-半导体相变致使光学透过率、电阻率以及磁学等特性发生突变,基于此特性,VO2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具有良好性能的VO2薄膜的制备工艺、光电特性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VO2薄膜的基本相变性能,介绍了国内外氧化钒热致变色薄膜制备的研究进展。

  • 标签: VO2薄膜 金属-半导体相变 制备方法
  • 简介:提出了以硫酸法钛白生产的中间产物硫酸氧钛或偏钛酸为原料均匀沉淀法生产纳米氧化钛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500t/a和1000t/a两种规模工业生产纳米氧化钛的水解沉淀反应:500t/a生产规模的水解沉淀反应采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法;1000t/a规模采用直接蒸汽加热、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案,并对主要设备的选型进行了计算。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生产规模 水解沉淀反应 工业生产
  • 简介:一、全球次电池市场发展总况及预测1.全球次电池市场发展总况从次电池的销量来看,Avicenne的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除铅酸电池之外的其他次电池市场[指镍镉电池(NiCD)、镍氢电池(NiMH)、锂离子电池(Li—ion)和液流电池(FlowBattery)、钠硫电池(NAS)等其他次电池]销量增速很快,1990年总销量约420.5万kWh,到2012年即增长到4016.2万kWh,增长了9.55倍。

  • 标签: 二次电池 锂离子电池 市场发展 数据显示 镍镉电池 铅酸电池
  • 简介:人们对多功能便携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照相机、摄像机等小型便携设备的小、薄型电源的开发,对用于机器人、混合电动汽车等的中型、大型次电池的开发越来越寄予期待。在上述制品用的次电池方面,目前对锂离子电池的依存程度很高。人们已打消了

  • 标签: 二次电池 技术需求 材料开发 锂离子电池 能量密度 双层电容器
  • 简介:乙炔聚反应制备乙烯基乙炔(MVA)是氯丁橡胶合成工艺中的重要过程。传统的乙炔聚反应因Nieuwland催化体系与MVA形成的配合物的活性高,会进一步与乙炔反应形成乙烯基乙炔(DVA),甚至高聚物。控制Nieuwland催化剂的活性,减少DVA和高聚物的产生,提高反应选择性,可实现节能减排。加入LaCl3以改善Nieuwland催化剂活性,调控乙炔聚的催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LaCl3-Nieuwland催化剂可抑制DVA的产生,减少DVA与乙炔继续反应形成高聚物,可提高MVA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80℃下,MVA/DVA值从6左右提高至19,MVA选择性由80%提高至95%,高聚物的生成量大幅度减少。LaCl3-Nieuwland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反应活性,60℃时,反应产物气相中MVA的体积分数达到10%。计算结果表明,传统Nieuwland催化剂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聚形成MVA高379.8kJ·mol^-1。而LaCl3-Nieuwland催化剂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聚形成MVA高686.07kJ·mol^-1。LaCl3-Nieuwland催化体系可强化乙炔聚形成MVA。

  • 标签: 催化剂 聚合 选择性 乙炔 二聚
  • 简介:纳米氧化钛因其粒径只有普通氧化钛粒径的1/100~1/1000,即10-100nm,所以具有普通氧化钛所不具备的巨大的表体效应和优越的光、电特性,在环保、能源、汽车、涂料、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纳米氧化钛作为一种高效、安全和多用途的防晒剂,是高档防晒化妆品如防晒霜、粉底霜、口红等最重要的和用量最大的无机添加剂。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制备技术 防晒化妆品 攀钢 无机添加剂 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