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黄山在印支.早燕山陆内造山之后,由于岩石圈的加厚,重力失稳,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发生岩石圈拆沉、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后造山伸展发育,地表浅部伸展、断陷盆地发育。早白垩世中期主要发育中酸性的岩浆活动;规模较小,多呈近东西向展布;早白垩世晚期,由于拆沉作用的加强,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发育,以酸性花岗岩为主,规模大,多为岩基状,同时地表浅部断陷盆地内火山喷溢活动发育。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成果表明:发育于燕山晚期.早喜马拉雕期的伸展作用所计算的应力场特征则明显的表现为NW-SE的伸展,应力场主要表现为盯.NW-SE的伸展,盯:和仃,近于水平,为典型的伸展应力场;喜马拉雅运动使黄山不断抬升,同时经受风化剥蚀,在第四纪期间,新构造运动使黄山地区发生三次幅度不等的抬升,尤其是距今约20077年的更新世初期,影响了黄山山体更为急剧的上升和沿节理或断裂发育的沟谷强烈侵蚀下切,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 标签: 花岗岩 地貌 构造演化 黄山
  • 简介:初步研究表明新疆哈密头苏泉地区哈尔欣巴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该岩体富硅(SiO2=71.87%-76.80%)和碱(K2O+N2O=7.39%-8.94%),贫铁、锰、镁(FeOt0.67%-2.04%;MnO0.03%-0.06%;MgO0.10%-0.61%),具较高FeOt/MgO比值,A/NKC=0.78-1.02,属准铝质花岗岩石.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石富Zr,Rb,Ce等不相容元素,亏损Ni,Co,Cr等元素.10000×Ga/Al为3.12-4.1,大于A型花岗岩下限值(2.6).在Zr,Ce,Nb,Y与10000×Ga/Al,及(Nb+Zr+Ce+Y)/(FeOt/MgO)、SiO2/(FeOt/MgO)图解中大多数点都落在A型花岗岩区域.在A1-A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对头苏泉地区哈尔欣巴A型花岗岩的厘定,为研究该区地壳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具重要意义.

  • 标签: 哈密 头苏泉 哈尔欣巴 准铝质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
  • 简介:为探讨阿尔金山前东坪基岩花岗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和构造演化背景,对东坪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坪花岗岩体富硅(SiO2均值为71.4%)、富铝(Al2O3均值为13.57%),其碱度率A.R.值为2.23~3.19,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44,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属于中等右倾型,铕负异常(δEu为0.44~0.61),轻稀土富集。其岩石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源自地壳杂砂岩重熔,没有地幔物质参与或参与较少。东坪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在加里东晚期的岛弧环境,指示南阿尔金山前地区存在大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其原岩形成于塔里木向柴达木地块的俯冲及碰撞演化背景。

  • 标签: 早古生代 S型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东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
  • 简介:近年来,我们在安徽、江西及广东等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部分岩体中发现了不少变余沉积结构构造,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提供了新的信息,对认识这些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成岩物质的来源、岩石成因及成矿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华南花岗岩广布于华南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中,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带附近,地壳活动性强,构造变动剧热,以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为最强,振荡运动频率高,振辐大,震旦—寒武系砂砾岩分布广,厚度大,深大断裂与线性褶皱发育,花岗岩类侵入体广布,各种有用矿产都很丰富。

  • 标签: 花岗岩化 变余沉积 岩石学特征 地壳活动 褶皱发育 深大断裂
  • 简介:摘要:但随着我国环境的恶劣程度不断加剧,边坡岩体风化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岩体风化对于我国环境来说是有较大危害的,岩体风化不仅会导致我国矿产资源的流失,风化后形成的碎石细沙也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甚至可能会在边坡地带形成滑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深入研究边坡岩体风化破碎造成的环境破坏,并且选用合适的治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通过这些探索能够缓解边坡岩体风化破碎的现象。

  • 标签: 边坡 岩体风化 治理方法
  • 简介:研究证明,东准噶尔境内广泛发育的碱性花岗岩在空间上与深断裂、蛇绿岩及偏碱性的钾长花岗岩类紧密伴生,并可规律地分为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南带)、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简称中带)和布尔根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北带)。南、中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图...

  • 标签: 碱性花岗岩 A1、A2型 板内裂谷环境 东准噶尔
  • 简介:通过对石棉花岗岩基进行岩石谱系单位研究。按其相互间接关系和先后生成顺序共建立8个单元,归并为3个超单元,建立了1个超单元组合。各超单元岩浆演化明显。

  • 标签: 花岗岩 岩石谱系单位 单元 超单元
  • 简介:七十年代以来,人们从研究花岗岩的物质来源,确定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从I、S型两大成因类型,扩及M和A型花岗岩。并进而从研究花岗岩的形成环境入手,把大地构造与花岗岩的成因相结合,划分不同构造环境的花岗岩,把花岗岩与构造背景进一步结合起来。

  • 标签: 构造背景 构造环境 大地构造 物质来源 花岗闪长岩 岩体形成
  • 简介:摘要:本文以强风化岩工程为研究视角,结合案例工程的地质条件、工艺规划方案,分别从测量放线、导向槽、引孔、黏土、钢板桩等视角,探索钢板桩的工艺内容,以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为后续强风化岩地质施工规划、施工组织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强风化岩 钻机 黏土
  • 简介:摘要:随着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建造日益增多,对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越来越高,地基基础的岩层开挖与清槽捡底施工越发困难,大量存在超挖或人工捡底不到位等情况;本文结合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工程A-01地块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对砂质泥岩开挖及清槽提出“精细化施工工序,人工与机械紧密结合”的施工思路,采用人工与不同型号机械相结合,做到施工管理精细化,用以解决中风化砂质泥岩的开挖与清槽捡底施工问题。

  • 标签:
  • 简介:本文论述了粤北诸广、贵东花岗岩中140、120、90Ma三期铀矿特征,并对三期铀矿进行对比,阐明它们之间的差别。第一期铀矿(140Ma)与钾交代一云英岩化有关,是钾质交代系列。第二期铀矿(120Ma)与碱交代一绿泥石化有关,是钾、钠混合交代系列。第三期铀矿(90Ma)与钠交代-绢(水)云母化、硅化有关,是钠质交代系列。指出前两期铀矿成矿与硅化带无关。在此基础上用烃碱流体成矿理论对两种早期铀矿进行再认识。

  • 标签: 花岗岩 碱性地幔流体 铀成矿 钾质交代系列 钾钠混合交代系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平武地区花岗岩类十分发育。总体组成一近南北向的花岗岩带展布于古城断裂以北。花岗岩属次铝质钙碱性岩系,富硅碱高,富集W、Cs、Se、Sb、Zn贫Cr、Co、Ni、Zr。轻稀土富集,δEu具负异常,表现为同碰撞深熔花岩特征,成因类型则显示为以“1”型为主,兼有“S”型的混源型花岗岩岩K-Ar年龄及地质事件分析岩浆活动主体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 标签: 花岗岩类 演化 成因 平武地区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中部新太古代似斑状含榴石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并与黑云片麻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两者在宏观地质特征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紧密的继承性,因此认为该花岗岩为新太古代区域变质岩在高级变质作用条件下经历原地经深熔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

  • 标签: 含榴石花岗岩 似斑状结构 岩石地球化学 深熔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合从事多年的桥梁施工的实践经验总结,并以目前在缅甸境内的 PLATWA大桥施工事例,对特殊地质情况下的桥梁桩基础合理施工方案的选择进行探讨。

  • 标签: 花岗岩地层 预钻孔辅助施工
  • 简介:宁国—旌德一带有大量花岗岩分布,岩石类型较简单,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少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为燕山早期侵入的产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表明,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 标签: 岩浆岩 地球化学 成因 皖南
  • 简介: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广泛发育,前人对中国东部和铀矿有关的中酸性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推动了中酸性岩和铀矿找矿的进步。本文尝试应用大数据方法对比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与全球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采用不同元素比值对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得出72个元素对,做出2556个图解,从中优选出12个图解,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与全球A型花岗岩具有大体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许多判别图中,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位于全球A型花岗岩范围之内,且主要位于全球A型花岗岩的一侧,说明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更加亏损Co、Ni、cu、Nb、Ta和富集P205、Sr、Se、Pb的特征上。本文公布的判别图说明,落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范围之外的花岗岩是与铀矿无关的;落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范围内的可能与铀矿有关,也可能与铀矿无关;但是,与铀矿有关的花岗岩一定落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岩范围内。上述结论是初步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 标签: 大数据 铀矿 中酸性岩 A型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