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技术要点、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CAR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例,以颈总动脉入路,在颈动脉-股静脉逆向血流保护下,行颈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达到解除狭窄、重建血运的目的。详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评价TCAR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疗效。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行左侧TCAR 2例,右侧TCAR 1例。共植入颈动脉支架3枚,手术时间分别为65、59、55 min,腔内操作时间分别为13、18、11 min,颈总动脉阻断血液逆流时间分别为15、20、13 min,对比剂使用剂量分别为20、25、15 ml。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分别随访7、7、6个月,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颈动脉支架通畅。结论TCAR采用经颈动脉入路,颈动脉-股静脉持续逆向血流的脑保护系统可有效预防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卒中发生,是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保护装置 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肝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PRINGLE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的出现,给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流程和治疗决策选择带来了极大的改进。近年来CT-FFR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始运用,但目前的开展普及并不广泛,亟需进一步规范CT-FFR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三项国际研究的发布,从CT-FFR的优势与劣势阐述我国 CT-FFR 开展的机遇、意义和挑战,结合最新循证临床医学证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心脏科与放射科合作共赢的倡议,以及当前研究需要注意的事宜,以供临床从业者和医疗管理部门参考。

  • 标签: 放射学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血流变全血粘度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对预后的关系。用回顾性分析法,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并发中毒性脑病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流变全血粘度水平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检查治疗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流变全血粘度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盐酸贝尼地平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CSF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CSFA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贝尼地平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帧数(CTFC)。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9%VS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FC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TFC较对照组更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尼地平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的大力推广。

  • 标签: 盐酸贝尼地平 冠状动脉慢血流 心绞痛 临床疗效
  • 作者: 徐文才崔莹莹陈浠娟吴越蒋月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背景与目的:目前尚无有效评价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指标,CT灌注成像或许可作为评价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有效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放疗对食管鳞癌血流灌注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RT组)22例和恩度联合放疗组(RT+E组)23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联合组在放疗开始每一天恩度7.5mg/m2静滴14d。两组病例均于放疗前(0Gy)、放疗后(40Gy)行CT灌注成像,对两组CT灌注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恩度对各灌注参数和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1.血流灌注:两组患者放疗后较放疗前BF、BV均明显降低,MTT值增高(p<0.05);恩度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后,BF(81.08ml/100g/minvs72.14ml/100g/minp=0.01)、BV(3.97ml/100gvs3.48ml/100gp=0.05)升高,MTT值降低(9.87svs8.51sp=0.046);2.近期疗效:联合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放疗组(95.7%vs8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放疗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但对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影响不显著;同时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放疗的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流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组(DN)和无肾病的2型糖尿病(DM)组的临床指标,并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低切(BV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清胰岛素(FINS)有明显差异;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SBP、Lp(a)、LDL-C、BVL、ηp、FINS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为SBP、Lp(a)、ηp、BVL和FINS。结论SBP、Lp(a)、BVL、ηp和FINS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流变 胰岛素抵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CTP),探究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心肌灌注定量参数[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的数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偶有胸闷或冠心病家族史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并经其证实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自愿行动态CTP检查的34例受试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3~65(50±7)岁。入组受试者先后行静息-负荷动态CTP检查。依据心肌17段分段法,计算心肌各节段MBF、MBV值。统计分析整体水平无冠状动脉病变受试者的MBF、MBV参数值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整体MBF、MBV值分别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及(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右冠状动脉供血区MBF、MBV的绝对及相对储备值[MBF:(102.8±41.5)ml·100 g-1·min-1、107.7%±52.5%,MBV:(9.3±5.2)ml/100 g、62.1%±47.4%]均最高,但三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参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负荷状态MBF[(228.6±39.9)ml·100 g-1·min-1]及MBF绝对储备值[(113.3±46.2)ml·100 g-1·min-1]显著高于男性[(192.8±33.4)ml·100 g-1·min-1、(77.0±41.2)ml·100 g-1·min-1](均P<0.05)。女性MBF相对储备、静息态MBⅤ、负荷态MBV及MBV绝对储备和相对储备值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MBV平均值为(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女性负荷状态MBF及MBF绝对储备值高于男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丁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全身麻醉支撑喉镜手术患者92例,男46例,女46例,年龄[M(Q1,Q3)]为51(42,5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丁卡因组(n=46):麻醉诱导后在舌根、会厌喉面、声门区喷入1%丁卡因1.5 ml,每点0.5 ml,共两次;对照组(n=46):用生理盐水代替丁卡因。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安静后(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支撑喉镜后1 min(上镜1 min)、支撑喉镜后3 min(上镜3 min)、支撑喉镜后5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恢复指标(包括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丁卡因组患者在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上镜1 min、上镜3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MAP分别为(99.4±12.9)、(78.5±8.8)、(79.2±10.2)、(100.6±17.0)、(101.9±14.7)、(100.8±13.9)、(97.4±12.1)、(107.3±16.8)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99.5±11.6)、(80.9±12.8)、(90.5±16.0)、(109.5±20.4)、(108.0±18.9)、(103.7±15.5)、(100.1±13.3)、(114.2±17.3)mmHg;对照组在插管后及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的MAP高于丁卡因组(均P<0.05)。丁卡因组患者在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上镜1 min、上镜3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心率分别为(71.3±10.6)、(66.0±10.1)、(69.5±11.4)、(61.3±14.2)、(69.8±9.8)、(71.0±10.6)、(70.6±11.0)、(78.8±11.6)次/min,对照组分别为(73.1±10.9)、(67.8±9.9)、(79.5±12.9)、(57.1±18.1)、(69.2±12.8)、(71.4±11.7)、(70.7±11.5)、(85.3±13.0)次/min;对照组在插管后及拔管后的心率高于丁卡因组(均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1.8±3.5)、(11.3±4.6)min,睁眼时间分别为(12.0±3.3)、(11.5±5.0)min,拔管时间分别为(13.2±3.7)、(12.6±4.9)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苏醒期未出现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无喉痉挛发生,无呛咳发生。结论1%丁卡因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且不影响苏醒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麻醉 丁卡因 支撑喉镜 喉显微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结合形态学及临床特征对背侧和非背侧颈内动脉瘤(ICAAs)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1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确诊为动脉瘤并且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32~83 (56±11)岁。根据头颅CT平扫或DSA或外科手术的出血表现分为破裂组(n=54)例和未破裂组(n=5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对2组患者CTA影像进行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获得壁切应力、壁切应力梯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破裂/未破裂两组间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对背侧和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未破裂组相比,破裂组患者年龄较小[(54.2±11.4)岁比(58.3±9.9)岁,P=0.033],女性居多(74.1%比52.6%,P<0.05),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较高(46.3%比22.8%,P=0.009),且破裂动脉瘤多分布于颈内动脉弓背侧处(57.4%比36.8%,P<0.05),血流模式复杂、集中,血流冲击区域小且不稳定(68.5%比33.3%、55.6%比10.5%、72.2%比26.3%及79.6%比36.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史、动脉弓背侧、血流模式(集中的、不稳定的)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51 (1.080~11.679)、3.900 (1.172~12.976)、4.966 (1.504~16.401)、51.893 (7.913~340.296)及50.015 (8.423~296.985),均P<0.05]。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组的血流模式更集中、不稳定及冲击区域小(均P<0.05),而背侧处动脉瘤破裂组血流更复杂、集中、不稳定和血流冲击区域更小(均P<0.05)。结论性别、高血压病史、背侧部位、血流集中程度和血流稳定程度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位于背侧的颈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更高。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破裂 动脉弓 背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复苏期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们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并进入复苏期的2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人接受常规护理方式,B组100人在A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复苏时间、CRBSI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B组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3% vs 15%,P<0.05)。同时,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A组(96分 vs 85分,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肾移植患者复苏时间,降低肾移植复苏期患者的CRBSI发生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肾移植复苏期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本文试图探讨从事武术专项系统训练具有一定运动年限的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相对安静状态下其机体的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特征;相对安静状态、Wingate实验负荷后即刻,不同训练水平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机体的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通过Wingate实验,探讨不同训练水平受试者的无氧能力差异。实验结果表明:(1)WAT实验中,实验组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最大输出功率(PP)和平均输出功率(MP)值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反映出实验组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经过长期系统的武术套路训练后,其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优于对照组。(2)相对安静状态,实验组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心率较慢、动脉终端阻抗值高、有效循环血容量多、冠脉缺血阈值高、血管调节指数高等特点,表明实验组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系统的武术套路专项训练后,心血管功能指标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同时也部分体现出体能优良者的特征。(3)WAT实验负荷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 标签: 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 无氧代谢能力 血流动力学 WAT实验
  • 简介:目的:观察太极拳练习对中年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太极拳运动对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8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太极拳锻炼组。锻炼组按一定强度条件练习12周。由专业人员采用SonoScapeSSI-5500超声检测仪对受试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2周太极拳练习能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提高了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太极拳练习能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可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太极拳 中年人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循环血流动力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右心导管术的ACS患者,以全因死亡作为主要研究终点,采用Lasso回归筛选具有预测价值的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参数纳入全球ACS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中分析,比较纳入前后模型的预后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251例患者,年龄(63.7±11.5)岁,其中男198例(78.9%),女53例(21.1%),中位随访34.7个月。右心导管术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HR=1.068,95%CI:1.015~1.123)、肺动脉收缩压(sPAP,HR=1.033,95%CI:1.002~1.065)和舒张压梯度(DPG,HR=1.094,95%CI:1.008~1.187)是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均P<0.05)。251例患者的中位GRACE评分为123分,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为0.703(95%CI:0.615~0.791)。在GRACE风险评分的基础上分别加上mPAP或DPG后,模型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分别提高至0.715(95%CI:0.629~0.801)和0.711(95%CI:0.625~0.797)。比较纳入mPAP或DPG前后的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4.3%(95%CI:0.2%~13.5%,P=0.030)和3.0%(95%CI:0.2%~11.1%,P=0.020)。结论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提高现有ACS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右心导管术 肺血流动力学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认知障碍、脑血流灌注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恢复期抗NMDAR脑炎患者15例和健康对照(HC)15名,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估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扫描评估其脑血流灌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1)抗NMDAR脑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26.5±2.5)分比(28.6±1.9)分,P=0.015],在记忆、注意、语言、执行功能得分方面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生活能力及精神情绪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抗NMDAR脑炎患者全脑总脑血流量(CBF)明显低于HC组(0.949±0.028比0.953±0.025,P=0.001),双侧额下回三角部/岛盖部及左侧中央前回CBF明显低于HC组,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梭状回CBF明显高于HC组(P<0.05)。(3)抗NMDAR脑炎患者左侧中央前回CBF与Stroop色词测验-字呈负相关(r=-0.68,P=0.005);左侧梭状回CBF与Stroop色词测验-字(r=0.62,P=0.015)及彩色数字连线实验-A(r=0.81,P<0.001)呈正相关,与中文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即刻(r=-0.59,P=0.020)及言语流畅性测验-动物(r=-0.58,P=0.024)呈负相关。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存在记忆、语言、注意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障碍并与脑血流灌注改变相关,脑血流灌注可以作为抗NMDAR脑炎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改善恢复期患者脑血流有可能对认知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脑炎 认知功能 脑血流灌注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已证实肺阻抗血流图是一项测定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无创伤性方法,其测得的结果与右心导管直接测得的结果密切相关。既往我们曾应用该法对少年运动员安静状态的右心功能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作了检测,发现经过系统的体育训练之后,运动员的右心功能亦得到提高。但有关运动员在右室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其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何,尚未见报道。据此,本文采用肺泡加压法,对40名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右室负荷试验前后的肺阻抗血流图测定,以探索右室后负荷急性增加对少年运动员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少年游泳运动员 后负荷 加压法 试验前后 血流图 安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