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合中土两国的战略与经济需要,为中土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土耳其拥有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较强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天然合作伙伴,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也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远期发展前景的关键支撑。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机遇,未来中土经贸关系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通道建设、市场准入机制、投资金融合作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土耳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与欧亚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上的经济重要性未来值得中国更加关注。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土耳其 中国 中土经贸关系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之间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成为了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还是其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沙特阿拉伯作为海合会成员国中的大国,其石油出口发展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关系特点的分析,提出中沙经贸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中沙经贸合作的建议对策。

  • 标签: 中国 沙特阿拉伯 经贸关系
  • 简介:西藏的自然区域郑度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作为主体的西藏约占整个面积1/2。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有大片区域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人们常把它视作地球的“第三级”。然而高原所处的中、低纬的地理位置,使它形...

  • 标签: 雄伟壮丽 “世界屋脊” 地域分异 资源蕴藏 开发条件 灌丛草甸
  • 简介:我国古代的“文化”,主要指文治、教化和礼乐章典制度。近代的所谓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称的人类文明,其内涵相当宽泛,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大)文化和狭义的(小)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即一切非自然的人类创造物。它包括物质文化(技术、工具等)、

  • 标签: 文化寻根 宁夏 人类文明 社会物质文明 “文化” 精神文明
  • 简介:自2010年8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成功举办两届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在前两届研讨会的基础上,面对国际大环境和当前中阿关系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为共同探讨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中阿经贸论坛组委会、中国中东学会,于2012年7月13日,在宁夏沙湖召开了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

  • 标签: 研讨会综述 经贸 论坛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10年 中阿关系
  • 简介:一、方志学应还其本义。“方”即地方、区域,“志”兼有知和记的双重意义。方志学是研究和记述区域发展的科学。我国方志学历来就主张记述一方,必须认识一方,即主张研究和记述区域发展。二、本届修志热潮的出现,是以区域研究的客观需要为背景的,中外区域发展研究的崛起,其相互影响,将促进我国方志学水平的提高。三、方志学具有高度务实的品格,必须以地方志为依托,要研究地方志和方志编纂学,但方志学仍应以区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研究对象。四、方志学的理论框架以“区域”和“发展”这两个概念为基础。“区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人类生存和活动一定空间的抽象。方志学的“发展”概念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目的、任务和方法论的全部内涵。方志学主要研究如何认识和记述区域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一般规律,它统辖方志编纂学、方志应用学、方志目录学、方志发展史、方志学史等学科。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把方志学提高到新的水平,方志工作者要勇敢地承担历史赋予的开拓性任务。

  • 标签: 方志学 区域发展研究 地方志事业 方志目录学 修志工作 区域研究
  • 简介:传统观点多强调盘龙城遗址与商王朝之间的隶属关系,忽略了盘龙城自身的特点。本文采用新的微量元素分组方法来对盘龙城和郑州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并从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以及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几个方面着手对盘龙城和郑州商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盘龙城与郑州商城在以上诸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盘龙城遗址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与郑州商城青铜器相同,另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则不见于郑州商城。此外盘龙城一些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均表现出自身特点。由此推测盘龙城出土的一部分铜器可能来源于自身独立的青铜器生产体系。此外盘龙城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类型和使用上也与郑州商城存在差别。盘龙城遗址虽主体因素属商文化,但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 标签: 盘龙城 青铜器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微量元素分组法 区域特征
  • 简介: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旨在了解鹳河中游西峡县境内山地、平原和丘谷地带的聚落形态。调查面积约125~135平方公里,发现了近百处遗址,年代从仰韶中期一直到秦汉时期。通过系统调查,我们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面貌和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变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信息反映出当地古代居民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复杂变化。

  • 标签: 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形态 空间分析
  • 简介:在国际学术界,人们一般认为“东北亚”一词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关于太平洋战争划分战区的思路和做法,到了冷战初期则被明确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区域,从而使之成为人为创制的、与“东南亚”相互补充的新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东北亚作为一个区域是被他者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主体自我创造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按照国际学术界的定义,即“区域是指地理接近、互动紧密、制度框架共享以及共同文化认同的综合体”,那么东北亚无疑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域

  • 标签: 东北亚区域 历史透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国际学术界 美国外交政策 太平洋战争
  • 简介: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国外区域经济学者将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逐渐开拓出区域经济网络研究这个新领域,形成了解释区域经济现象和揭示区域经济规律的网络分析路径。目前,国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中的各类网络进行规范的定义和描述,研究这些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网络效应,分析知识、技术等要素在网络中的流动和扩散。

  • 标签: 区域经济 网络效应 复杂网络
  • 简介:自1805年武威首次发现西夏钱币窖藏以来,西夏钱币陆续有所出土。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甘肃等地陆续有一批西夏钱币的出土,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70年代末,特别是到了80年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关于西夏钱币出土的报道屡见于报刊,这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 标签: 钱币窖藏 西夏 流布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 简介: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外在区域发展研究方面,学习型区域的概念已经整合了学习、知识战略、创新和生产力、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相对而言,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有必要对国外关于学习型区域的概念来源、内涵进行详细说明,以阐释其科学涵义及其政策意义。基于国外对学习型区域研究的文献分析,作者对国外学者对学习型区域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为四种学派的观点,并从发展的角度对学习型区域的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学习型区域是信息时代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并认为,学习型区域研究的前沿研究将集中在机制研究、定量研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等方面。

  • 标签: 学习型区域 区域发展 溯源与前瞻
  • 简介: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起步晚,但发展快.东北各省从中国城市发展最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只用了半个多世纪.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外力和内力双重力量推动的结果.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东北地区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1931年,是东北地区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体系粗具雏形;1931年--1945年,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出现畸形的快速发展,城市体系初步形成;1945年--1949年,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 标签: 东北 城市化 移民
  • 简介:湖南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区域差异张伟然湖南古代民间信仰的内容甚为广泛,本文主要论述南岳朝香、杀人祭鬼、民祀及其地域差异。一南岳朝香信士亲身到南岳衡山许愿、还愿而烧香的风俗,叫做朝香,也叫朝岳、进香等。这在湖南是一种很有特点的习俗。朝山进香,全国各地所在...

  • 标签: 古代民间信仰 南岳 竹王崇拜 亚区 区域差异 五溪蛮
  • 简介: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始干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规划的主要对象、指导思想、理论依据、追求目标、所处阶段等方面比较了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差异,指出区域生态经济规划必须遵循整体性、区域性、市场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三效益并重统一、以人为本等基本原则,论述了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程序,最后对编制好区域生态经济规划提出了三条建议,即:①加强领导,组织强有力的规划队伍;②抓住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③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 标签: 区域生态经济规划 规划编制
  • 简介:本文讨论了区域调查、拉网式调查与区域系统调查的区别,详细辨析了目前中国多项调查中的工作主体、田野方法、信息分析,并对田野方法中的调查目的、区域范围、年代选择、操作方法等差异较大的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本土化、科学化、材料公布三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 标签: 区域系统调查 拉网式调查 本土化 考古学
  • 简介:在文献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将两宋时期地理术数的流行区域分成以下类型。1.五音核心区——中州,主要为河南、河北、甘肃、垅外等,包括了今天华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唐五代以来北方政治的核心区域。2.五音与地形交错过渡区——江淮之间。大体淮河以南,至于今宁镇地区。3.地形-北方——海岱地区,以北宋京东东路,今山东地区为主。4.地形-江浙皖——环太湖地区、杭州周边、皖南。5.地形-"九星八卦"核心区——宁镇以西至于江西。6.地形-"五土九宫"——钱塘江以南地区,以今台州-宁波一线为核心。7.地形-"青囊"核心区——福建、南岭。8.地形-巫——湖湘地区。9.地形-九星八卦与青囊混合区域——蜀地。总体上从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呈现五音逐渐减弱,地形逐渐增强的空间过程,并在时间轴上强化这种空间趋势;而在社会空间的层次上,则是上层统治阶级到下层百姓,随着社会身份的从高到低呈现出五音逐渐减弱,地形逐渐增强的空间梯度演变过程。

  • 标签: 地理术数 区域分布 五音 地形 宋代
  • 简介:民族之间互助合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塔城地区各民族杂居分布、经济互补、文化频繁交流,构成了族际互动结构性特征,族际合作的主要类型是自发合作。伴随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牧民生产生活从传统社区向公共领域转变,传统自发合作也向现代社会契约合作类型演变。辽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既是一种扶助政策,更是在政府引导下的族际合作过程。

  • 标签: 族际合作 对口支援 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