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灵芝三萜联合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灵芝三萜组、GM1组、灵芝三萜联合GM1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PTZ( 35 mg·kg-1·d-1)的方法建立慢性癫痫大鼠模型,1次/d,连续28 d;用药各组大鼠在每日腹腔注射PTZ的同时按分组给予相应药物( GM1:腹腔注射30 mg·kg-1·d-1,灵芝三萜:灌胃1 000 mg·kg-1·d-1)。应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丝切蛋白(cofilin)、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ofilin及其磷酸化p-cofilin和SYN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多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各组间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9,8.240,5.961,均P<0.05)。与癫痫模型组相比,灵芝三萜组、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20.31±7.39)s,(21.81±6.05)s,(17.66±4.76)s]均短(均P<0.05),穿越平台次数[(4.63±1.41)次,(4.50±1.93)次,(5.50±1.77)次]均多(均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31.91±5.00)s,(30.49±5.72)s,(35.70±5.34)s]均长(均P<0.05),以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变化最明显(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组海马神经元突触数量、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后膜活性区长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3,7.201,5.012,4.033,均P<0.05)。与癫痫模型组比较,灵芝三萜组、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神经元突触数量[(8.00±1.79)个,(7.83±1.84)个,(8.50±1.87)个,]均多(均P<0.05),突触间隙[(33.83±3.81)nm,(32.43±4.14)nm,(30.23±3.08)nm]窄,突触后致密物质[(57.50±6.03)nm,(58.10±2.40)nm,(60.73±3.81)nm]均厚(均P<0.05)。灵芝三萜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突触后膜活性区长度[(271.66±11.80)nm,(279.06±13.58)nm]均长于癫痫模型组(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癫痫模型组cofilin平均荧光强度高于空白对照组,SYN平均荧光强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cofilin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癫痫模型组(均P<0.05),灵芝三萜联合GM1组SYN平均荧光强度高于癫痫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癫痫模型组cofilin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1.454±0.080),(1.092±0.099),P<0.05],p-cofilin、SYN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103±0.120),(1.420±0.934);(1.650±0.062),(1.958±0.062);均P<0.05];灵芝三萜组、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大鼠海马组织内cofilin蛋白表达[(1.227±0.071),(1.262±0.078),(1.162±0.129),P<0.05]均低于癫痫模型组,灵芝三萜联合GM1组p-cofilin、SYN蛋白表达[(1.357±0.199),(1.873±0.010),P<0.05]均高于癫痫模型组。与灵芝三萜组、GM1组比较,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灵芝三萜联合GM1可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提高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部分指标优于单独用药。

  • 标签: 癫痫 认知功能 突触可塑性 丝切蛋白 灵芝三萜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通过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观察缺血缺氧后不同时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以及GM1对其影响。结果:GM1给药组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缺血缺氧可诱导脑组织中NOS表达水平上调,GM1部分地抑制了缺血缺氧后NOS的表达水平。结论: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部分抑制NOS的表达。

  • 标签: 神经节苷脂GM1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鼠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Gm13568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疾病进程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特异性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lncRNA Gm13568沉默与对照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命名为LV-Inhibit-Gm13568和LV-ctrl,并包装病毒。1×107 TU病毒悬液静脉注射入C57BL/6小鼠体内7 d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35-55)多肽诱导EAE模型。实验分为PBS组、EAE组、LV-ctrl+EAE组和LV-Inhibit-Gm13568+EAE组,采用双盲法每日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AE小鼠诱导后23 d,取各组小鼠脊髓组织,利用real-time PCR测定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指标Serping 1、C3、Srgn和H2-T23的mRNA转录水平,同时测定IL-6、TNF-α、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 IP-10)的生成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Notch1的表达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磷酸化水平(phosphorylated STAT3, p-STAT3);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Notch1活化后的胞内段蛋白(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与GFAP的共表达;HE和劳克坚牢蓝染色(Luxol fast blue,LFB)分别观察脊髓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变化。结果与PBS组比较,EAE组和LV-ctrl+EAE组小鼠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Notch1的表达显著上调。沉默内源性lncRNA Gm13568后,与LV-ctrl+EAE组比较,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在抗原诱导后23 d从平均3.5分下降至1分以下,临床症状缓解,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同时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生成减少;Notch1、GFAP、NIC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髓鞘脱失显著减轻。结论LncRNA Gm13568可能通过调控Notch1/STAT3信号调控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调节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参与EAE的病变进程。

  • 标签: LncRNA Gm13568 A1型星形胶质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Notch1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和不使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的疗效,研究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以来24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例,其中分为使用及不使用GM-1,通过对比浅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诸方面来研究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结果使用GM-1的患者在浅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等方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不使用GM-1的患者。结论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急性 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GM1组(常规药物+GM1注射液)、高压氧组(常规药物+高压氧)、GM1+高压氧组(常规药物+GM1注射液+高压氧),每组各50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气导平均听阈、症状积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观察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GM1+高压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其他3组(78.00%、82.00%、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高压氧组气导平均听阈和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GM1+高压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GM1+高压氧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sV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GM1+高压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高压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听力,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 疗效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甘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45例加用GM1治疗,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远高于对照组的70.0%,χ2=3.660,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GM1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神经节甘脂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GM试验联合G试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的AECOPD患者110例,进行GM试验及G试验,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7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200 ng/L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5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50 ng/L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合并症、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入院时症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实验室指标、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种类及时间、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比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吸入倍氯米松用量>1 000 μg/d的患者比例(58.3%)高于对照组(34.3%);观察组出现喘憋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使用超过1类抗生素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此次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检测AECOPD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及1,3-β-D葡聚糖水平,可帮助评估COPD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估死亡风险。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水平 1,3-β-D葡聚糖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简介:GM颗粒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密度,大剂量组(19.40g生药/kg)能够增加低钙饲养的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GM颗粒对低钙饲养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克隆编码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依据。方法PCR扩增人GM-CSF基因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入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PCR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重组质粒经PCR、限制性内切酶及DNA测序证实构建成功;且诱导后能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PET-GMCSF嵌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PET-GMCSF蛋白,为进一步研究GM-CSF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7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随机选择9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效果、血浆浓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86.67%vs66.67%)、血浆浓度(16.46±4.82vs10.23±4.72mg/L)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被认为与神经节苷脂抗体的出现密切相关,而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3抗体既往报道较少。文中报道1GM3抗体阳性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患者为58岁女性,主因“双下肢无力10 d,右眼睑闭合不全8 d,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头晕1 d”就诊。血清抗GM3抗体阳性,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好转。

  • 标签: GM3抗体 吉兰-巴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分为GM1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方案,并于生后3日龄后予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GM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每日一次静点,疗程7~14天。结果治疗组显效70.0%,有效2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40.0%,有效33.33%,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能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NBNA评分,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新生儿HIE患儿进行研究,将所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GM-1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Bcl-2、NSE和NF-κ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Bcl-2、NSE和NF-κ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GM-1能够修复HIE患儿的脑细胞,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促进患儿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神经节苷脂 缺血缺氧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血CD34+、CFU-GM(粒-巨噬细胞集落)与TNC(有核细胞数)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方法收集山东脐血库供者合格筛选标准的脐带血1985例,分别进行细胞计数,CD34+检测与细胞菌落培养后,统计每例脐血的TNC、CD34+和CFU-GM数值,最后进行线性分析。结果1985例脐血TNC平均为(15.10±5.20)×108个,其生成的CFU-GM集落为(0.76±0.46)×106个,测得的CD34+细胞数为(3.97±2.89)×105个;CD34+细胞数、CFU-GM总数与TNC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可以通过CD34+和CFU-GM快速预测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总数,TNC总数越高,脐带血中所含的造血干细胞数就越多,这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脐带血 CD34+ CFU-GM TNC
  • 作者: 李艳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 呼吸内科 安徽阜阳 2360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IPA(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50例IPA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血清GM水平均采用ELISA(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中50例患者中,确诊患者共有3例,构成比为6%,临床诊断患者共有9例,构成比为18%,拟诊患者共有20例,构成比为40%,还有18例患者被排除IPA感染,构成比为36%;将确诊、临床诊断与拟诊患者归为观察组,共有32例患者,构成比为64%,将排除IPA感染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有18例,构成比为36%;GM试验敏感性高于G试验,利用两种联合检测时,诊断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IPA诊断中GM试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G试验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但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基础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最大程度上将临床诊断率提高,降低假阳性率。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 411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送检BALF-GM检测95例,送检血清GM检测2 394例,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ALF-GM与血清GM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效能。结果78例同时送检BALF-GM和血清GM检测,两者均为阳性22例,临床确诊符合率为95.45%(21/22);BALF-GM和血清GM检测均为阳性患者临床确诊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均为阴性及任一检测为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LF-GM与血清GM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高于两者单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6%、87.96%、94.40%、91.25%。免疫功能正常者BALF-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血清GM检测阳性;免疫功能异常者血清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BALF-GM检测阳性。结论BALF-GM联合血清GM检测用于IPA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更高符合率,效能优于两者单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清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GM-CSF是否能缩短因恶性血液病而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出现重症口腔粘膜炎病程。研究设计治疗组包括10个在骨髓移植中出现重症口腔粘膜炎的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年龄性别相似,由29例有相似临床表现者组成,治疗组从发生口腔粘膜炎第一天开始治疗一直到口腔粘膜炎明显改善,每天GM-CSF漱口液漱口,对照组按照重症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不同分别进行比较(1—9天,10-19天,≥20天)。结果GM-CSF能缩短重症口腔粘膜炎病程,但要进一步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 标签: GM-CSF 临床疗效 口腔粘膜炎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G试验联合 GM试验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累计在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抽取40例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开展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以及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比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价值。结论 G试验的诊断界值为20ng/ml,GM试验的诊断界值为0.5,G试验联合GM试验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单一诊断(P

  • 标签: G试验 GM试验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