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的国情现实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行深刻认识和把握的结果。从我国的国情现实来看,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但因此而形成的丰硕社会发展成果并没有在国民中间得到很好地共享,贫富悬殊、机会欠均

  • 标签: 伦理基础 道德价值 人类社会 社会资源 社会民众 医学伦理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国思想界与理论界在三个方面扩展了对普遍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一是在普遍与特殊孰轻孰重的问题上,与西方传统知识观偏重普遍不同,强调了特殊的地位;二是在从普遍到特殊,即普遍原则的运用问题上,批判了机械(教条)的运用方式,肯定了启发式(创造)的运用方式;三是在从特殊到普遍的问题上,弱化了类型(本质)的普遍,强调了范例的普遍及建构的普遍。这三个方面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理论障碍,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基础 普遍性与特殊性
  • 简介:采用虚荣特性问卷、冲动购买行为量表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6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虚荣特性(包括外表关怀和成就关怀)与大学生冲动购买行为的关系,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外表关怀与冲动购买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成就关怀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2)以财物定义成功部分中介外表关怀与冲动购买行为的关系,但以获取财物为中心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虚荣特性 物质主义 冲动性购买行为
  • 简介: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发展的关系。让355名2岁儿童的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的社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随儿童交际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的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儿童气质的不同而不同。

  • 标签: 父亲 养育方式 气质 社会性发展
  • 简介:多元文化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以往研究发现它可以提升创造,但本研究认为它也会增强外文化排斥反应。91名具有不同多元文化经验的中国大学生对麦当劳在长城开分店的中美文化混搭情境进行了评价。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少(从来未出国和留美时间4~6个月)的被试,开放高低对他们评价麦当劳的态度没有影响;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多(留美时间2年以上)的被试,那些开放较高的人比开放较低的人对麦当劳有更负面的评价(外文化排斥);多元文化经验和开放的这一交互作用只存在于对中国文化有较高认同的被试身上。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和质分析表明,具有丰富多元文化经验的人所产生的外文化排斥反应与对文化信息的深加工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对'认知深加工产生整合反应,认知浅加工产生排斥反应'的观点做出了重要补充。

  • 标签: 多元文化经验 开放性 文化排斥反应 文化认同
  • 简介: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告诚人们说:“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真主是喜爱行善者的。”

  • 标签: 培养 《古兰经》 真主 施舍 敬畏
  • 简介:法的价值定位或取向是法的基本问题之一。正义是衡量法律之善的尺度,是法的首要价值。自由和公平作为建构正义理论的两个核心理念和价值维度,是实现法的正义价值的两条必然理路。竞争正义是反垄断法的伦理基础,保护经营者竞争自由的权利因市场机制使然而具有优先,而反垄断法对竞争公平的价值承诺应止于或限于竞争机会和竞争过程两个层面,否则就有可能会背离市场竞争机制及其功能。

  • 标签: 反垄断法 竞争正义 竞争自由 竞争公平
  • 简介: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是,自信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及其国情的洞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建立在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高度来认识、把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自信” 哲学基础
  • 简介: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根本制度安排和人们的一种基本权利,产权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一定的利益差别和产权界定,是道德产生的前提;社会产权制度的性质和变迁,规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特质和演变;社会产权安排的结构和状况,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和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的产权安排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选择,安定人们的生活心态,创造积极的道德环境和条件,从而优化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

  • 标签: 产权安排 社会道德 道德行为 道德秩序
  • 简介:毛泽东反面教育思想是以由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逻辑学、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革命人道主义的价值观所构成的完整的理性结构为哲学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学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础部分,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其重点内容,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则是其灵魂和统帅部分,三者共同构造了具有系统整体性的毛泽东哲学。此三者分别为解答反面教育是什么、怎样实现、为了什么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这些解答共同构成了反面教育何以可能这一总问题的解答。因此,尽管存在某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不足,但从总体上说,毛泽东反面教育思想不是一种意见而是一种具有完整理性结构的真理,是一种具有深刻哲学智慧和巨大政治勇气的真理。

  • 标签: 毛泽东 反面教育 唯物辩证法 实践唯物主义 革命人道主义
  • 简介:在《算术基础》中,弗雷格追溯了数学表达式之不变的逻辑基础的同时,清理了带有主观和相对的心理主义。但心理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蒯因那里得到复兴,而且蒯因还基于自然主义的心理主义,否定了弗雷格对数学基础的探寻。本文试图借由解读弗雷格和蒯因的文本,展示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并借由弗雷格的文本对蒯因的心理主义做出回应。

  • 标签: 基础主义 心理主义 分析性 整体论
  • 简介:采用自编的计算机模拟发现学习任务,以49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在简单和复杂发现学习任务中,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简单任务中,三者关系基本符合混合模型;进行过多的元认知活动,并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复杂任务中,智力对学习成绩起主要预测作用。随着任务复杂的增加,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也随之变化,符合难度阈限理论的假设。任务复杂不同时,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发现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难度阈限扩展理论。

  • 标签: 智力 元认知技能 发现学习 任务复杂性 计算机模拟.
  • 简介: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朋:儿童2岁时的抑制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学校适应 问题行为 儿童
  • 简介:考察乐观人格在大学生目标定向与学习适应间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61名大学生完成成就目标定向问卷、生活取向测量问卷、学习适应问卷的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目标定向中的掌握目标维度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正相关,成绩目标维度与学习适应性相关不显著;(2)掌握目标定向、乐观主义维度、总体乐观维度在学习适应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悲观主义维度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掌握目标定向维度和乐观主义维度、总体乐观维度的交互作用在学习适应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乐观人格 目标定向 学习适应性
  • 简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乐观对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被试为来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568名大学生,所采用的主要测量工具有:个人自我意识量表,乐观问卷、自尊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主要研究结果为:(1)乐观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的关系;(2)乐观可以调节内在觉知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乐观对于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得到部分支持。

  • 标签: 乐观性 心理健康 自我反思 内在觉知 调节作用
  • 简介:圣保罗已经成为当代欧美激进左翼思想家阐释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法国著名哲学家巴迪欧把圣保罗看作是一位普遍主义的宗教政治家。他认为,把基督复活视为真理—事件,从而产生了忠于该事件的新话语和新主体,并因此打破了基督教发展的特殊和狭隘而使之成为普遍的世界宗教。圣保罗的当代意义在于他以真理—事件—主体模式昭示了普遍政治的新模式,这对于当代谋求左翼事业的复兴具有示范性。

  • 标签: 巴迪欧 圣保罗 律法 普遍性 政治
  • 简介: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其一,实践论和群众路线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具有一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向人民负责具有一致:实事求是与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具有一致。其二,群众路线体现了以唯物史观作为依靠群众的根据,以唯物史观对历史动力的认识作为依靠群众的根据:以唯物史观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作为代表群众的根据:以唯物史观注重发挥主体能动的观点作为发挥群众创造力的根据。其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是群众路线的伦理学基础,在群己之辨上,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与感动群众相联系;在义利之辨上,把革命的功利主义与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相联系;在道德主体上,把加强自我修养与同群众打成一片相联系。

  • 标签: 群众路线 毛泽东 哲学基础
  • 简介: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伦理的本质,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管理之道,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管理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管理的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的合伦理性或合理性;管理的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是管理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管理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管理伦理 道德性 交互主体性 内在道德 外在道德
  • 简介:<正>"拜物教"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现象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起初是作为一种初级的宗教崇拜形式而纳入到宗教学的研究中,这一点从词根上就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借用这样一个宗教术语.其实是出于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是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人本批判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拜物教"的提出就有了相应的背景与独特的意义。与此相关的是.货币拜物教作为"拜物教"的一种形式,也就不能只从它的显现以及

  • 标签: 货币拜物教 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 存在论 个体性 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