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组织管理中的归因研究对于组织绩效评估、领导成员关系、控制领导过程、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文章回顾了工作领域中的归因理论研究历程,对领导归因理论、职业归因风格、管理中的归因偏差等一系列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发展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

  • 标签: 组织管理 归因偏差 领导理论 职业归因风格
  • 简介: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是一个全球话题,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分析,慈善组织遭受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定位不当以及治理责任的缺失。基于对全国五个城市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危机有着自身的特殊情况和特殊原因,官僚作风和官僚习气是直接的影响因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新社会组织以其特有的理念、性质、定位以及其与政府的应然关系,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也为慈善组织摆脱公信力危机、重建公信力提供了契机。在新社会组织的视角下重建慈善组织公信力,重点应建立一种良性的普遍信任关系。同时,慈善组织应该积极承担其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在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过程中重塑民众对其的信任。

  • 标签: 慈善组织 公信力 危机 社会治理
  • 简介:1990年以来,一种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组织范式,即所谓的自由企业范式,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很大重视。自由企业范式强调非集中化管理体制灵活的组织内部关系,以及内部市场式的经营模式。本文描术字这种组织范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原则,并对其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及对我国的意义作了探讨。

  • 标签: 自由企业范式 内部市场 利润中心 成本中心
  • 简介: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角度解释基层社会情绪政治化的现象。文章阐述了社会成员的组成关系变化,特别是他们和公共组织的连接通道中断时产生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工作单位成为遍地存在的“代理政府”,它们实际上承担着代表、应责、协调和连接的职能。但随着这一角色的收缩和广泛的社会流动发生,社会应责和协调机制式微,个体和公共的连接关系不再,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面临没有组织向自己负责的局面。在基层社会,发挥上述作用的社会机制衰退的程度,可以解释社会情绪的政治性转化。

  • 标签: 个体与公共 社会治理 情绪政治化
  • 简介: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进行研究,并编制了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高校教师组织承诺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是一个四因素的结构,具体包括: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价值承诺和投入承诺。内部一致性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组织承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 标签: 高校教师 组织承诺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简介:一、大学课堂讨论的内涵课堂讨论,原意为“苗圃”或“发祥地”,后转意为学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研讨学术。17世纪开始,在西欧一些大学的教学中课堂讨论开始应用,当时是具有专题研讨的性质。现代的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见,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形式之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中的某一或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的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

  • 标签: 课堂讨论 大学 有效组织 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 简介:1月31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天主教“清洁及健康生活运动”组织发起主题为“丢弃垃圾,物尽其用!”的标语创作及照片故事比赛。比赛旨在提高年轻一代,尤其是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清洁及健康生活运动”于2006年1月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成立,致力于推行2005年印尼天主教会全国教务会议所作出的一项决议。该决议呼吁以行动遏止环境恶化。

  • 标签: 民间组织 天主教会 环境问题 印尼 健康生活 印度尼西亚
  • 简介:组织公民行为被认为是组织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组织公民行为的本质与维度、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和与其结果变量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析,并展望了OCB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组织公民行为 概念辨析 研究综述
  • 简介:本文在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十年来组织管理心理学的新进展:激励问题研究、团队研究研究、领导行为研究、管理决策研究、组织文化研究、管理的跨文化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1从个体理论向整体组织理论扩展。2在理论发展上,重视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3在学科体系方面,更强调组织的动力学和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4在研究领域方面,组织心理学也突破了传统的框架。工作业绩评估、管理决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以及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已成为组织心理学中的热门领域,共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标签: 组织心理学 新进展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探寻中国社会新出路的过程中,梁漱溟等新知识分子倡导乡村建设运动。他从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本位”的认识出发,将“伦理情谊”融入团体组织,依新礼俗为规范,从义务本位确立“团体-个人”中的新关系,以相对论的伦理主义原则培育“团体-个人”中的新观念,以“人生向上”为目标建设中国乡村的团体生活。这种坚持以民族传统资源构建新社会的伦理精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但因过度倚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力量而忽视其在经济社会变迁中应有的现代转换,梁漱溟的新乡村组织陷入伦理本位主义的理论困境,在“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和培育中出现了种种矛盾。

  • 标签: 梁漱溟 乡村组织 伦理本位 新乡约
  • 简介:在宗教组织的现代化路径上,践行社会公共服务和举办社会教育事业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立足于此,本文以香港啬色园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事业为例,并相较于香港基督教组织和佛教组织在这两方面的社会成效,简要探讨了道教组织的现代化问题。笔者认为,立足公民社会和更好促进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现代化,在逐渐革新自己作为宗教的相关要素的同时实现自己面对新时代和面对未来的华丽转身,已是道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一关键的重要举措,则是首先在组织现代化的层面上大兴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没有这两方面的相互补益,则组织现代化的实现不可想象;而没有组织的现代化,就意味着没有与现代社会相沟通和交流的通道和平台。

  • 标签: 社会服务 宗教组织 道教 啬色园
  • 简介:在Weber和Camerer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基于真实并购预览概念提出了组织文化并购预览,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组织文化预览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预览对提高并购后组织绩效有积极作用,其中双向组织文化预览对改善并购后的整体绩效以及主、并双方各自的绩效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单向组织文化预览未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2)组织文化预览可能主要起效于并购后初期,在并购后短期内对整合组织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并购后的快速整合。实验结果为组织文化预览在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 标签: 组织文化预览 企业并购 文化整合 绩效
  • 简介: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影响企业基层管理的三种组织变革策略。对团体参与、工作扩大化和奖金制度的因子模拟研究表明,工人在对这三种策略的综合比较中给予团体参与最高的评价,团体参与在当前是一种既受工人欢迎又被认为能产生实效的改革措施。木文在对这种策略的实用进行检验的同时,也对相应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变革策略 工作扩大化 奖励制度 改革措施 奖金制度 交互作用
  • 简介:“法轮功”与世界上一切声名狼藉的邪恶组织一样,都是通过对成员实施精神控制,来达到其邪恶目的。在李洪志妖言蛊惑下发生的“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再次充分暴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本质。

  • 标签: 社会秩序 “法轮功”邪教组织 病态社会心理 中国 宗教工作
  • 简介:清朝奢华铺张的宫廷戏剧演出活动与耗资巨大的皇家经济投入密不可分。本文从宫廷戏剧演出的专门组织机构设置、宫廷戏剧演出的经济支出结构以及皇家投资修筑戏台戏楼、置备戏班行头切末的经济投入等三个方面,考察了清代宫廷戏剧演出活动,评价了皇家经济投入所引致的示范效应对清代戏剧市场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戏剧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 标签: 清朝宫廷戏剧 组织管理 经济投入
  • 简介:本文以11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自编实验材料和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权力距离对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被试面对组织不公平情境时.倾向于实施反生产行为:组织不公平情境下,低权力距离组被试在反生产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权力距离组个体,而在中性情境下,两组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即权力距离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由于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常与组织不公平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组织管理者制定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措施。

  • 标签: 组织不公平 反生产行为 权力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