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PCIS)患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危险因素和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PCIS的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HT定义为发病后首次头颅CT/MRI未发现颅内出血,而发病后10 d内复查头颅CT/MRI检查时发现颅内出血。有症状HT定义为影像学复查提示颅内出血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高。在发病3个月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T、有症状HT以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2例PCIS患者,年龄(68.02±12.0)岁,女性111例(45.9%),基线中位NIHSS评分为5.9分(四分位数间距:3.1~8.8分)。19例(7.9%)发生HT,其中14例(73.7%)为有症状HT。3个月时随访显示,74例(30.58%)患者转归不良,其中12例死亡。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收缩压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21~1.135,P=0.006;OR 1.161,95% CI 1.087~1.240,P<0.001]和梗死体积较大(OR 31.293,95% CI 4.542~215.592,P<0.001;OR 2.084,95% CI 1.414~3.073,P<0.001)是HT及有症状H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511,95% CI 1.307~1.746;P<0.001)、糖尿病(OR 2.041,95% CI 1.054~3.952;P=0.034)和有症状HT(OR 4.514,95% CI 1.458~13.979;P=0.009)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T在PCIS患者中较为少见。基线收缩压较高和梗死体积较大是PCIS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较高、糖尿病和有症状HT是PCIS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出血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70例出血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35)和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组( n=35),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纠正休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出血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能缩短患者休克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急诊抢救 护理风险管理 效果
  • 作者: 钟晓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3
  • 出处:《健康忠告》2019年 第13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药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6
  • 简介: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用硫糖铝干预急性出血胃炎的疗效。方法:2017年02月~2019年08月,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出血胃炎患者。 对照组21例,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21例,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硫糖铝口服混悬液治疗。一个疗程(7天)后,对两组止血效果、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天,对照组存在出血者6例,占28.6%;观察组存在出血者1例,占4.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出血胃炎使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联合治疗,有利于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及出血表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出血性胃炎;奥美拉唑;硫糖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联合治疗出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急性或亚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脑实质出血或伴有脑梗死。8例患者术中均联合应用机械碎栓、支架取栓、导管抽吸、球囊扩张、接触性溶栓等方案。1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迅速,血管内治疗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及随访时观察静脉窦的再通情况,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8例患者均经CT静脉成像或磁共振静脉成像提示静脉窦部分再通后拔除微导管。术后患者均于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系统,留置时间为4~10 d,其中7例行3~8 d的接触性溶栓治疗,并规律应用抗凝药物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见出血进展,闭塞的静脉窦均大部分再通;1个月内颅内出血吸收、水肿消退。8例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15个月,未见静脉窦血栓复发及新发神经系统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mRS ,其中0分3例,1分3例,2分1例,3分1例。结论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种血管内治疗方案,可在短时间内减轻静脉窦内的血栓负荷,是治疗出血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窦血栓形成,颅内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血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接受吞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撷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60例出血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通过结合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人数均为 30例。实验组施行吞咽康复护理,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P< 0.05)。实验组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突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泡沫硬化 +套扎治疗出血痔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56例痔疮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 5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患者 28人,对对照组 28例出血痔疮患者使用内镜下套扎术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内镜下泡沫硬化 +套扎方式开展治疗,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均施行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采用内镜下泡沫硬化 +套扎治疗痔疮出血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内镜下泡沫硬化 +套扎治疗方式是治疗痔疮活动性出血的重要措施,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提高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此外,综合性护理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临床治疗,减少痔疮治疗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套扎术 硬化治疗 痔疮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流程进行抢救;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急诊科室收治的45例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抢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急诊救治流程、急诊护士接诊效率、急诊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急诊就诊环境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优化患者抢救流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救治满意率。

  • 标签: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抢救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探究出血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急诊出血休克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主体, 采用均分法将其具体分为 40 例观察组以及 40 例对照组,分别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最终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后休克纠正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抢救后休克纠正时长为( 28.6±6.4 ) min ,对照组 抢救后休克纠正时长为( 35.4±7.3 ) min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率为 95% ,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率为 8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研究表明,在出血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强化临床护理效果,不断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切实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急诊抢救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水痘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预后多良好。成人水痘一般较严重,基础情况差、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易出现重症水痘。现报道一例重症水痘患者,全身密集血疱,既往有结核、哮喘病史,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死亡,临床少见。临床医师需提高对其认识,并尽早诊断及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丙种球蛋白类 水痘疫苗 重症播散型水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例HH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为检索词分别在万方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搜索建库至2019年12月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例1男,11岁,因"发热、咳嗽6 d"入院。既往曾被诊断3次左侧肺炎,近1年3次轻微鼻衄。胸背部软组织超声提示血管瘤并血管畸形。肺部增强CT和血管重建提示左舌叶肺动静脉畸形;肝内多发小动静脉瘘。行肺动静脉瘘栓塞介入治疗,病情好转。例2女,12岁11月龄,因"面色苍白3年"入院。外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曾因"结肠多发息肉"行消化内镜钳除术。高分辨肺部CT示双肺多发分布磨玻璃结节影。消化系统超声提示小肠息肉继发慢性松散小肠套叠。入院后行小肠套叠复位术,并结扎息肉蒂部切除息肉。出院后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SMAD4杂合变异。HHT国内报道数十例,国外大量文献报道,经基因诊断的HHT患儿主要为1和2型。结论儿童HHT可表现为出血、贫血及反复肠道息肉,常伴有内脏动静脉畸形如肺动静脉畸形甚至肺动静脉瘘,增强肺CT加血管重建可协助诊断肺动静脉畸形,基因诊断可以协助诊断HHT。

  • 标签: 出血 毛细血管扩张 贫血 动静脉畸形 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出血疾病患者治疗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妇产科出血疾病患者,实验时间为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7 月,共计 68 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对 68 例患者进行编号,按照编号奇偶性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 79.4% 明显低于 97.1% , 两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间差异显著( p < 0.05 );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显著下降,甲组及乙组分别有 7 例、 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20.6% 明显高于 5.9%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间差异较为突出( p < 0.05 )。 结论: 在妇产科出血疾病患者治疗中子宫动脉栓塞术有着较好的效果,其在提高止血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方面效果较为突出。

  • 标签: 妇产科 出血性疾病 保守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出血疾病治疗过程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妇产科出血疾病患者,实验时间控制在2017年6月-2020年4月,共计52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出血疾病患者,并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半年及一年)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所选52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停止出血,而且患者在术后月经正常,子宫动脉栓塞术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臀部疼痛、大腿部分疼痛、发热及恶心呕吐患者人数比为2:4:2:2,占比分别为3.85%、7.69%、3.85%、3.85%,合计并发症出现人数为10人,占比为19.23%。结论:在妇产科出血疾病治疗过程中子宫动脉栓塞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血情况,而且对患者月经无明显影响,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 月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综合护理对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止血时间和复发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 58例,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29例),另一组为观察组( 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 护理。分析比护理之后两组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 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止血总有效率( 75.86%),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 3.44%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 27.59%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 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出血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出血性消化性溃疡 止血时间 复发率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出血肺泡炎(DA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APL并发DA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APL诱导治疗后初始发生DAH,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同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症状好转,继续诱导分化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出院。结论APL并发DAH病情极为凶险,应早期重视并注意与分化综合征相鉴别,尽早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并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 分化综合征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伴 出血休克孕妇中,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 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2 例 异位妊娠出血休克孕妇, 收治的时间为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 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 31例。将两组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 感染发生情况 进行对比。结果:经分析,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 ( P< 0.05); 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 ( P< 0.05); 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 出血量 明显少 ( 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 异位妊娠出血休克孕妇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明显提高了手术效率,且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生率,促进了患者身体的恢复 。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感染率 效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行基因检测后发现患者COL5A2基因突变,疑似为新发突变,目前国内外尚无该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文献报道,完善致病基因库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细血管扩张,遗传性出血性 COL5A2基因 基因突变 鼻出血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出血转化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会加重神经功能恶化,导致不良预后。出血转化的发生与高龄、大面积梗死、糖尿病、心源性栓塞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了炎症与出血转化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了多种炎性细胞的聚集与激活,释放炎性因子,破坏血脑屏障,导致出血转化的发生。本文旨在探究炎症在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和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脑出血 炎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在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病例共计 84例,病例截取时间为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和实验组 (尼莫地平组 ),每组包含患者各 42例,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的 NHISS评分、 Barthel评分与实验组相比存在明显劣势,数据对比说明组间存在可比性 (P<0.05) 。 结论:在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广泛推广的临床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