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是根据病者的症状,按神经定位的方法分析,初步定出失稳脊柱的部位。然后用触诊及特殊检查的方法对其进一步定位诊断,在以上两者相符的情况下,再经X线照片检查从不同角度投照的X线片中观察脊柱及骨盆骨结构的改变,骨与骨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骨关节功能状态,韧带的改变等。

  • 标签: 脊柱 X线检查
  • 简介:数字X线设备现在已成为放射科主要设备,也是今后放射科的发展方向,主要介绍数字X线设备成像原理、分类及优点。

  • 标签: 数字荧光摄影 影像板 光激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胃癌患者临床X线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5例,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以上45例患者X线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5例患者经由X线检查后,显示溃疡性胃癌、蕈伞型、肿块型胃癌例数分别为23例、7例、8例,诊断为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例数为4例,漏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病理检查结果为溃疡性胃癌、蕈伞型、肿块型例数分别为22例、9例、8例,确诊为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患者5例,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类型胃癌X线征象和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查用于胃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基本同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 X线检查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胰腺是细长的实质性腺体,约在第1、2腰椎椎体的高度,横居后腹壁的前面,前面大部分被腹膜遮盖,胰腺长17~19.5cm(尸解测量),宽1.5~5cm,厚0.5~2.0cm。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时,胰管的正常X线表现胰管直径以头部最大,范围为2~5mm,平均2.9mm,体部胰管直径为1.5~3mm,平均2mm;尾部胰管直径为1~2min,平均1.2mm。胰管长20cm左右。

  • 标签: 胰腺 X线表现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将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把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结果两组患者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具备曝光条件好、成像清晰等特点,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长。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 简介:乳腺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诊断亚临床型乳腺癌的主要依据。乳腺X线摄影片中钙化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对良性和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单纯恶性钙化病变(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内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与普通X线的优劣。方法用500张CR片与500张传统X线片进行比较,评价出CR片与传统X线片的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的百分比。结果比较后CR片在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的百分比都高于传统X线片。结论CR片明显优于传统X线

  • 标签: CR IP 传统X线
  • 简介:1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能够产生能量约12MeV、束流强度2.2kA的电子束,电子束经过长距离的传输、聚焦后被打击到高原子序数材料的轫致辐射靶(如钽)上,在靶正前方1m处可以产生具有上百伦琴剂量的X光,X光经过准直后可以对物体进行闪光照相。设计了一种X光探测器,利用多层吸收拟合法来对12MeVLIA的X光能谱进行实验测量。

  • 标签: 直线感应加速器 12MeV X光能谱 实验测量 轫致辐射靶 X光探测器
  • 简介:摘要:目前国家标准对珍珠的分类有明确规定,但尚无针对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无损、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本文就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法,对珍珠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合显微镜下放大观察特征,归纳出了珠宝实验室对海水/淡水珍珠进行无损检测的快速鉴别方法。

  • 标签: 白色 海水珍珠 淡水珍珠 表面特征 X射线荧光能谱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行输尿管内梗阻J管更换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所有接受J管更换术并存在J管梗阻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中,男性3例,女性41例,年龄27.0~70.0(54.6±11.2)岁,分析距上次J管置入的时间、经尿道将J管取出的方法、J管更换方法、J管梗阻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并计算手术成功率。根据钙盐在J管沉积的位置不同,将梗阻J管分为:膀胱端型、肾盂端型、两端型和全阶段型。不同的J管梗阻类型,其更换方法不同:剪末端法是应用剪刀剪去J管膀胱端末端,可见到内部通畅的J管,经J管引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J管即可,此法仅用于膀胱端型J管梗阻;细导丝法是将不能通过肾盂端梗阻的普通导丝更换为微导丝,使其通过肾盂端型梗阻的J管末端或从侧孔穿出,进入肾盂内,撤出原有J管,即可更换新的J管,此法适用于肾盂端型J管梗阻,或联合剪末端法应用于两端型J管梗阻;辅助鞘管法是以梗阻的J管作支撑,送血管鞘管至输尿管内,经鞘管送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J管。此法适用于所有类型J管梗阻。结果44例患者共接受47例次X线引导下J管更换术。在J管取出中,应用直接法37例次,应用间接法10例次,J管取出的总体成功率为100%(47/47)。距离上次J管置入的时间为(4.2±1.3)个月。23例次为膀胱端型J管梗阻,8例次为肾盂端型J管梗阻,5例次为两端型J管梗阻,11例次为全阶段型J管梗阻。应用剪末端法更换J管的成功率为76.0%(19/25);应用细导丝法的成功率为50.0%(2/4);应用辅助鞘管法的成功率为77.8%(14/18)。在剪末端法或细导丝法失败后,4例次又进一步分别应用细导丝法或辅助鞘管法更换,3例次取得成功。J管更换的总体成功率为80.9%(38/47)。未成功更换J管的9例次均通过再次行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术置入输尿管J管。44例中,术后发生尿道口疼痛不适4例次,肉眼血尿2例次,均自行缓解。结论X线引导下输尿管内梗阻J管更换安全、可行。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双J管
  • 简介:对比增强能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CEDM)是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新进展,本文综述其物理原理、方法及对放射剂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现状。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对比增强 双能 放射物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射线骨密度仪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0例接受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的患者,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骨密度≤x-2.0SD中,40-50岁患者占比为8.8%、51-60岁患者占比为12.00%、61-70岁患者占比为10.20%、71-80岁患者占比为7.80%、81-90岁患者占比为4.00%;在骨密度≤x-2.5SD,40-50岁患者占比为9.80%、51-60岁患者占比为15.80%、61-70岁患者占比为12.00%、71-80岁患者占比为14.80%、81-90岁患者占比为4.80%。骨密度指标和年龄增长处于负相关关系(p

  • 标签: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骨质疏松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将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把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结果两组患者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具备曝光条件好、成像清晰等特点,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长。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将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把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结果两组患者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具备曝光条件好、成像清晰等特点,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长。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片与普通X线片图像质量的优劣。方法对200张胸部CR片与200张胸部普通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CR片与普通X线片的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以及废片的百分比。结果CR的甲级片率为80%,普通X线片的甲级片率为62.0%;CR的乙级片、丙级片、废片率均低于普通K线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R的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片,有利于临床诊断要求。

  • 标签: CR X线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普通X线胸片与计算机X线胸片对尘肺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321例患者分别进行普通X线胸片与计算机X线胸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尘肺的检出率以及拍片质量的差距。结果普通X线胸片检查,对尘肺检出了2例,检出率达0.62%(2/321);计算机X线胸片对尘肺检出了9例,检出率为2.80%(9/321)。计算机X线胸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X线胸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P<0.05)。普通X线胸片检查,321例患者中,一级片173例、二级片80例、三级片61例、废片7例;计算机X线胸片夹层,一级片261例、二级片41例、三级片19例、废片0例,两组废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7,P<0.05)。结论普通X线胸片与计算机X线胸片均能对尘肺做出初步诊断,但相比而言,计算机X线胸片检出率较高,拍片质量较好。

  • 标签: 普通X线 计算机X线 胸片 尘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