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机械通气时呼吸报警的处理能力。方法采用计数方法归纳分析198例使用呼吸治疗的患者出现的982例次呼吸报警原因和处理方法。结论有效判断,及时准确处理各项呼吸报警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治疗和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

  • 标签: 呼吸机 报警原因 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重的急诊,抢救成功与否关系着病人的存亡.有资料表明在心肺复苏中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实施率较低[1],这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败,作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微型呼吸代替人工呼吸,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中的应用 吉斯呼吸机 呼吸机院前
  • 简介:肌肉松驰药在破伤风治疗中一般不常用。我院从1998.10~2000.12运用机械通气加静注肌松药潘库溴胺治疗应用大量镇静解痉剂仍无法控制肌痉挛的重型破伤风7例,全部成功救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1~50岁,其中5例发病前有铁器或竹器刺伤史,2例系产伤后引起。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5天。就治时创口有感染病灶5例。3例在伤后立即注射过TAT,4例未曾注射。5例首发症状为张口困难、颈项强直,2例首发症状即呈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口唇青紫。入ICU时全部患者均有牙关紧闭、颈项、背肌强直、角弓反张、全身肌张力增高、口唇青紫。5例入科时神志清,2例神志不清(其中一例入科时已先行心肺复苏术)。

  • 标签: 呼吸机治疗 重症破伤风 合用 解痉剂 治疗中 肌痉挛
  • 简介:经鼻或面罩的机械通气具有无性、可早期使用、上机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的需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使用 气管插管 无创性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机构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之一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常导致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它与患者年龄、个体差异、疾病本身及机构通气时间等相关,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将2004年3月。2005年10月收集的25例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PNEUMONIA 呼吸衰竭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创通气系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的机械通气支持,最早应用于慢性肺部疾患。由于其可避免因建立人工气道而带来的诸多并发症,近年来在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无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介绍了相关领域最新的临床指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向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BiPAP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分别予相应治疗措施治疗3天后比较三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人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差异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优于BiPAP组(P<0.05),但两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

  • 标签: 无创双向气道正压(Bipap)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呼吸相关肺炎的病原菌感染谱,研究如何对早产儿呼吸相关肺炎进行护理。方法将80例患有呼吸相关肺炎的早产儿的病原菌感染谱进行分析,并且探讨护理早产儿呼吸相关肺炎的方法。结果得到了我院早产儿呼吸相关肺炎的病菌感染情况和感染率,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最高。叙述了我院对早产儿呼吸相关肺炎的护理方式。结论早产儿呼吸相关肺炎需要精心护理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本院对全院呼吸及心电监护仪实行集中管理,建立“呼吸及心电监护仪管理中心(呼管中心)”。各科室可随时向呼管中心借用。呼管中心保证了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需要,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更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医院设备的效能。

  • 标签: 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综合管理 医院管理
  • 简介:用鼻罩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取得满意的效果,甚少报道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本文对1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行Bipap呼吸治疗的疗效观察。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急性左心衰竭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NYVA分级)10例。15例患者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5~80岁,平均58岁。1.2方法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并用Bipap呼吸治疗。治疗时患者取舒适体位,根据患者面形选择合适的鼻罩,用软帽固定,保证鼻罩与面部紧贴不漏气,连接Bipap呼吸,选用自主呼吸辅助模式,吸气压力(IPAP)从6cmH2O起始,渐增至10c

  • 标签: 心功能不全 双气道正压呼吸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120例在ICU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8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通过确定需要循证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实用性,进一步分析与评价,最终结合护理理论、实践知识、经验总结,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机械通气3天后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常规护理组VAP发生率为21.67%,明显高于循证护理组的11.67%,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目的就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病人应用呼吸进行治疗,并就呼吸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过程,以及其它支持治疗和愈后进行讨论。方法全组病人均行呼吸辅助呼吸,机型EFI-150,模式:同步间歇指令性正压通气(SIMV),潮气量15~20ml/kg,频率12~16次/min,FiO2:50%,PEEP0.5~1.47kPa(5~15cmH2O)。结果治愈8例,死亡2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发气管狭窄1例。结论呼吸在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的救治中,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呼吸机 重症胸外伤 ARDS 救治
  • 简介:<正>收住ICU,诊断为呼吸相关性肺炎(VAP)患者120例,总病死率17%(20/120),与VAP相关病死率14%(17/120),50例发生VAP前10天内使用抗生素时间超过48小时。醋酸钙不动杆菌占与VAP相关死亡病例分离出病原菌的47%。单因素分析示年龄超过45岁,致命性基础疾病,先前使用抗生素、激素,住院

  • 标签: 临床相关因素 基础疾病 总病死率 醋酸钙 因素分析 不动杆菌
  • 简介:在重症监护室,随着呼吸的广泛使用,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1].现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VAP4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并探讨防治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 简介:陆生生物不能长期忍受呼吸,原因是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乳酸之类的东东,对生物有毒害作用——酷毙了的生物老师如是说。

  • 标签: 无氧呼吸 毒害作用 生物 乳酸 酒精 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