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肠病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炎症肠病腹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肠病腹泻患者采取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炎症肠病腹泻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症性肠病性 腹泻 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89-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8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收治的1例极早发炎症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女,因呼吸促、腹胀住院。胃肠道表现腹泻、黏液血便、喂养不耐受、体质量不增;肠外表现肝功能损害、关节损害。内镜检查考虑为VEO-IBD。予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和肠内营养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胃肠黏膜愈合后调整肠内营养方案,回归到日常饮食,体质量、身长达到正常儿童水平。炎症肠病患者可合并各种肠外表现,临床医师需要识别这些疾病的共存现象,进行有效的随访。

  • 标签: 极早发炎症性肠病 肠外表现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BD)是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系统等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改变可导致IBD的发生发展。在基因易感性患者中,失调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肠道微免疫环境失调,破坏肠道的免疫耐受,最终诱发肠道炎症。本文总结和探讨肠道菌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为IBD的预防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态 免疫 代谢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皮肤是炎症肠病(IBD)最常累及的肠外器官之一,其特异性和反应皮损通常与IBD的发病机制相似。皮疹的出现往往与消化道疾病活动有关,预示着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包括早期使用生物制剂。本文阐述了常见的IBD皮肤表现及药物相关的皮疹及处理原则,希望能为消化科及皮肤科医生提供参考,共同强化对IBD相关皮肤病变的认识及优化治疗。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坏疽性脓皮病 结节性红斑 化脓性汗腺炎 银屑病 Sweet综合征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临床上主要以反复发作的便血、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并发症多,因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临床特点,病人普遍营养状况地下,物质及心理负担重。专业化、个体化护理有助于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心理疏导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院内护理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的分析明确了炎症肠病的直接发病机制是免疫学机制,且其处于核心地位,抗原呈递细胞、人类β防御素、感染因素等引起的免疫反应会造成炎症肠病。在进一步分析炎症肠病发病机制的影响下,需要结合各种病人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色选择药物,而深入把握炎症肠病免疫发病机制有利于炎症肠病预防和治疗新领域的拓展。为此,本文阐述了炎症肠病的一些免疫发病机制。

  • 标签: 炎症性 肠病 免疫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胃肠道慢性、特发性的炎症疾病,包括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溃疡结肠炎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黏膜炎症为特点。克罗恩病的主要特征为片状节段的、全层肠壁的炎症,可以累及胃肠道的各个部位。炎症肠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由遗传易感性和众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最终导致发病。炎症肠病的诊断依赖病史及多种影像、内镜等手段的综合判断而得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强调个体化,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病变累及范围、对初始治疗的反应、能否坚持治疗、随访条件等多种因素。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炎症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影像学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包括X线钡剂检查和CT、MRI,其不仅可确诊IBD、鉴别CD与UC,还能评价病变的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判断有无肠外并发症.并对临床疗效进行随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炎症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逐渐形成的专家共识已经促成国内多个炎症肠病多学科协作组的成立,炎症肠病已由既往单纯的内科疾病成功转型,治疗疗效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如人意。对炎症肠病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是未来的治疗方向,而干细胞治疗和粪便移植治疗也为难治炎症肠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精准治疗 干细胞治疗 粪便移植治疗
  • 简介: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最早由Robestson(1949)报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合并症.Ecker等(1951)描述了脑血管造影片上的CVS形态变化,1982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开创了无创诊断ICVS或脑血管狭窄的先河。Harders(1986)、Bode(1988)分别观察了结核

  • 标签: 脑血管痉挛 平均血流速度 脑血流速度 病毒性脑膜炎 炎症性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主要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促炎程序细胞死亡,特征是快速的膜破裂和促炎细胞内容物的释放。炎症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炎症,可能与肠道的上皮屏障功能、共生微生物群、饮食和免疫系统的改变等有关。目前很多研究证明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在IBD中的作用,而区别于前两者但有与之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细胞焦亡也逐渐被发现,并证实可能存在于IBD的病程之中。本文将针对细胞焦亡与IBD的联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细胞焦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Gasdermin 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脾祛湿法治疗炎症白带异常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炎症白带异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健脾祛湿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法治疗炎症白带异常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健脾祛湿法 炎症性白带异常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