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社区医院输液室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布局不合理,环境嘈杂,光线暗,影响穿刺成功率;管理流程欠缺,看病程序复杂,患者和家属不理解,不满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劳动强度大,工作热情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患者维权意识强,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认为只有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科学有效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实施相应的处理对策,才能减少医院经济利益损失,避免社会效益及护理人员形象受到影响。

  • 标签: 社区输液室 护理问题 实施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对社区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护理方式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6年 6月 -2016年 12月在社区门诊就诊的 7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老年人特征实施人性化护理,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提高护理有效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8.5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针对社区门诊老年患者的输液治疗,优化服务水平,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门诊;人性化护理;老年患者;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外,老龄化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事实,这对医学治疗、护理模式的发展有着新的冲击,而规范化的护理模式、人性化的护理关怀,对社区门诊治疗的服务质量有着新的要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6年 6月 -2016年 12月在社区门诊就诊的 7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护理模式,进一步对老年患者的输液治疗提供新的改善方面,优化护理的各个层面,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6年 6月 -2016年 12月在社区门诊就诊的 7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例患者。其中,男性 38例,女性 32例。患者年龄在 62-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69.3±5.4)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社区门诊静脉输液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门诊室进行输液的患者2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30例采取常规社区门诊输液护理,观察组患者130例在常规门诊输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完成输液后对其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输液护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P<0.05)。结论:给予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输液的体感满意度,改善患者对输液的抗拒,提高输液配合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门诊输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提升改进策略。方法:将近一年本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病例,选取96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探究组采用输液室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对比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探究组病患对于输液室护理的满意度(95.83%)较对比组(81.25%)更高。结论:提高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病患的满意度,对提升我社区医院口碑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 标签: 社区门诊 输液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社区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选取1028例社区老年输液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总结出了对社区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结论社区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时采取有效全面护理措施方法,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性,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社区输液患者的不适感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社区门诊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门诊如何开展家庭病床。方法加强宣传、规范管理,按规定严格执行家庭病床建床准入制度,简化工作流程,保证服务质量,实施双向转诊,确保家庭病床的安全和诊疗质量。结果实施开展以家庭病床治疗保健康复为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的提高社区资源的使用效益,降低了社区医疗费用的成本,部分缓解了我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解决了部分社区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结论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是医院、患者、家庭三方位的好形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新的医疗护理模式。

  • 标签: 社区门诊家庭病床 新型模式
  • 简介:黑桥,是一个地理名词,一个城乡接合部,一个年轻艺术家聚集的村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黑桥在行政上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离798不远,常住人口已近8万。这里的艺术区相对独立安静,居住着上千位年轻艺术家—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黑桥村民,以及同样来自天南海北的外来务工人员相比,只占不到0%。

  • 标签: 黑桥 地理名词 年轻艺术家 村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0年7月29日上午,红梅街道锦绣花园社区丌展“安全用药进社区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首先对活动现场的居民家中安全用药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居民听说过“家庭药箱”,但只有50%的人家中配备,仅有10%的家庭会定期整理家庭药箱。

  • 标签: 安全用药 家庭 社区 清理 调查结果 2010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方法对社区输液室进行系统仔细地调查,分析在环境,输液操作,消毒工作,医患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找出应对之策。结果明确输液室各项工作中的漏洞,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社区输液室的总体水平。结论改善输液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输液室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护患双方医学素养,能有效降低社区基层输液室的潜在风险,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社区卫生 输液室 风险分析 应对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在社区门诊患者输液治疗管理的新模式。方法通过分析社区门诊输液患者发病、心理特点,结合典型病例的观察、治疗及预后,审视自身的日常工作,提出新的观察、护理工作模式。结果制订了新的观察、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确保了治疗、护理安全。结论在社区门诊输液实行新的观察、护理工作模式后,患者不可预知疾病发病率大大减少,发病后有效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 标签: 社区门诊 输液护理 工作模式
  • 简介:不断总结、改进输液病人药品管理,通过选择合适的环境位置存放、具体的存放方法、存放中的注意事项等来阐述最佳的保管方法。

  • 标签: 输液药品 保管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输液过程中相应的安全隐患进行各类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对相应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各类培训,并且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同时充分的对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护理的过程中予以有效的应用,从而对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结果:在护理人员之间开展有效的教育及各类培训工作,使相应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其技能得到有效的增强,使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相应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优化,从而使各项诊疗规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结论:对整体社区医院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创造,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与考核,使护理人员能够够更加重视的态度对待输液的每一环节,使整体输液所具有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 标签: 社区护理 输液安全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区管理在社区门诊输液室的效果。方法将门诊输液室按病人病情不同分为红、黄、蓝三个区域,实行输液分区管理,以100例分区前的门诊输液病人为对照组,以100例分区后的门诊输液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分区前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人投诉、病人满意度及护理缺陷等。结果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人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区护理管理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护理差错,减少投诉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社区 门诊输液室 分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人在 社区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效果。方法 参加讨论研究者均为 201 8 年 1月 -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社区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我院下属社区医院 2018年上半年的选取 300例患者的输液情况作为对比组,研究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预防措施实行。选取 2018年 7~11月间在我院社区输液室进行输液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安全隐患措施应用于研究组患者中,对比一下输液出现的问题。结果 采用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的研究组患者,其临床护理质量、对医护人员投诉、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比组患者 (P<0.05)。 结论 对于社区输液室的安全隐患问题要进行自查以及积极的预防,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这样才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 ]社区输液室 安全隐患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提高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从提升护理人员能力、用药教育、社区门诊感染预防、明确岗位职责等方法着手。结果:通过各种方法的应用,不但增强了社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加快了患者康复的速度,让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结论:重视提升护理人员能力、用药教育、社区门诊感染预防、明确岗位职责等内容,能够显著提高社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其具体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社区 门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