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州、县级气象局的技术、设备、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州、县级计算机及其气象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论述了管理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若明确了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安全性能将大大提高,同时必须要有先进设备、合理的网络设计及优秀的各种软件为支撑,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气象信息网络安全才会有保障。

  • 标签: 气象信息网络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管理体系 安全问题 管理职责
  • 简介:主要针对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现有的网络带宽和网络需求,在组建业务平台网络过程中,探讨应用负载均衡技术,以解决在重大天气过程中面对大量用户并发访问业务平台可能引起的网络设备过载、网络瓶颈以及网络堵塞等问题。

  • 标签: 业务平台 网络 服务器集群 负载均衡
  • 简介:通过介绍VRRP技术,实现青海气象通信网络以中国电信线路与中国移动线路的双备份、双线路、双冗余以及市州网络简单的故障排查。

  • 标签: VRRP技术 OSPF动态路由 备份网络
  • 简介:1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扩大,网络的重要性和对气象业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网络安全问题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计算机网络有其脆弱性,并经常会受到一些威胁。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脆弱性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潜在威胁。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信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灰尘度和电磁场等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和人为(包括故意破坏和非故意破坏)的物理破坏:

  • 标签: 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 自然环境因素 潜在威胁
  • 简介:气象航危报(航空天气报告和危险天气通报)是为军事、航空、航天以及其他部门提供有一定时效并适合气象保障任务要求的专用天气报。在所有报类中危险报又是时效最强、优先级别最高的一类报文,迅速、及时、准确地编发航危报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航危报的时效性以及福建省气象网络安全性,详细介绍了基于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全省航危报传输网络设计。

  • 标签: 航危报 网络 安全 地址转换
  • 简介: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是气象行业唯一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除收藏多种类型的纸质文献外,近年来图书馆还引进了以ScienseDirect、Springer、CNKI、万方数据等为代表的中外文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大亮点。本文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揭示图书馆的电子馆藏资源,对理工A数据库近几年的访问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图书馆经过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扩大了读者范围。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服务这个窗口为气象业务、科研、培训等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网络信息服务 中国气象局 图书馆 DIRECT 信息中心 气象行业
  • 简介:1引言厦门气象局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由多种不同性质的网络所构成的,在当今网络病毒泛滥、电脑黑客盛行的年代,为保证气象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其网络进行专门安全设计。计算机网络担负着信息的传输、处理、存贮、应用等多种重要功能,为防止发生黑客及病毒入侵破坏重要业务数据和瘫痪计算机网络的严重后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

  • 标签: 网络安全防护 计算机网络 气象局 厦门 网络安全体系 电脑黑客
  • 简介:基于T213L31、T106L19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850hPa高度区域温度集成预报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预报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中冷中心及温度槽脊的位置和强度,预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明显小于3个子模式,预报场与实况场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3个子模式,预报误差在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较小,在蒙新高地和帕米尔高原地区误差较大。模型实现了多模式产品的最优综合。

  •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温度场预报 多模式集成
  • 简介:根据安全网络的要求,利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与设备,针对大连市气象局局域网在网络结构、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网络系统改造方案及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网络改造方案中采用子网划分技术重新规划网络结构,实现子网划分;针对可能存在的内、外部网络攻击,部署了多层次防线,对边界防毒和应用服务器防毒及客户端防毒均作了相应的部署。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N)技术、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VLAN)技术、网络版病毒防护软件、网关防毒产品、防火墙技术和物理隔离等多种专业网络安全产品,构建整体安全网络系统。实施后表明:网络安全得到保障,网络通信质量显著提高,达到了建设安全、畅通、高速局域网络的目的。

  • 标签: 网络安全 杀毒软件 防火墙 虚拟专用网 安全隔离 虚拟局域网
  • 简介:2004年起,中国气象局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先后开展了包括大气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在内的业务观测。2006年初中国气象局充分利用已有站网,结合国家大气成分本底台站的建设以及大气成分预报业务的发展急需,在全国14个关键区域布设了包括7个大气本底台站在内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形成了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网(图1)。

  • 标签: 大气成分 观测站 网络化 中国气象局 服务 评估
  • 简介:2000年1月1日,9210工程主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资料的信息量剧增,资料的时效也有较大的提高,可靠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9210工程建设对地市县局的意义尤其突出,一方面降低原有大量的长途拨号开支,另一方面减少预报员花费在等待、查找、调用资料上的时间和精力,

  • 标签: 业务流程 信息网络 气象台 福建省 9210工程 实时
  • 简介:2000年9月5日14时20分,松溪县这座小山城上空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突然,一道闪电长龙般划破天空,发出耀眼的闪光及振耳欲聋的响声,钻入离第三中学200多米的小山包里,随后该校的计算机网络、广播设备、电话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均遭毁灭性损坏。

  • 标签: 计算机网络 雷击原因 松溪县 案例 广播设备 家用电器
  • 简介:江西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暴雨天气多发区。根据资料统计表明,我省5~8月的大暴雨过程平均超过13次,具有发生机率高、强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破坏性大,成灾率高。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八五期间,我省有四年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1995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因此,加强暴雨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及建设,对于减轻暴雨灾害,振兴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1995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因此,加强暴雨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及建设,对于减轻暴雨灾害,振兴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暴雨预报 暴雨监测 江西省 服务网络 洪涝灾害 气象信息
  • 简介:利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水域结冰厚度观测资料和张掖观象台的气温、地温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结冰厚度预报方程。通过对不同的预报方法进行预报效果验证,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比较理想的预报效果,流动水域结冰厚度预报历史拟合率分别为:80.6%(多元回归)、74.6%(逐步回归)、100%(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2.7%(多元回归)、72.7%(逐步回归)、81.8%(BP神经网络)。静止水域结冰厚度预测历史拟合率分别为:76.9%(多元回归)、71.8%(逐步回归)、93.5%(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6.0%(多元回归)、72.0%(逐步回归)、84.0%(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法优于逐步回归方法,而BP神经网络又明显优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数据显示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模型能够对水域结冰厚度进行有效的短期预报,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水域 BP神经网络 统计预报 模型 结冰厚度
  • 简介:将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到奥运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中,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搭建运行平台,将高时效性的观测结果与多模式集成实时预报系统的模式输出结果相结合,做出BP神经网络拟合预报结果。在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站点2008年7月7日到8月26日模式模拟结果、观测结果以及BP神经网络拟合结果的对比研究中发现:BP神经网络能大大提高模式预报效果,平均误差率减少34.7%,相关系数提高39%,特别是在模式模拟效果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预报效果更明显。对BP神经网络样本问题进行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样本数目多少并不是决定拟合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应选取具有稳定映射关系的样本,才是提高拟合预报效果的关键。

  • 标签: BP神经网络 空气质量预报 北京奥运会
  • 简介:本文对地—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地级业务系统局域网的软硬件环境、地—县微机终端系统的通信方式及软硬件环境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地—县网络建设 技术问题
  • 简介:利用1961-2002年ERA-40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江淮流域56个台站逐日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Maps,简称SOM)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季(6-8月)逐日降水量进行统计建模与验证,以考察SOM对中国东部季风降水和极端降水的统计降尺度模拟能力。结果表明,SOM通过建立主要天气型与局地降水的条件转换关系,能够再现与观测一致的日降水量概率分布特征,所有台站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Brier评分(BrierScore)均近似为0,显著性评分(SignificanceScore)全部在0.8以上;模拟的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中雨日数、夏季总降水量、日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区域平均的偏差都低于11%;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时间变率。进一步将SOM降尺度模型应用到BCCCSM1.1(m)模式当前气候情景下,评估其对耦合模式模拟结果的改善能力。发现降尺度显著改善了模式对极端降水模拟偏弱的缺陷,对不同降水指数的模拟较BCC-CSM1.1(m)模式显著提高,降尺度后所有台站6个降水指数的相对误差百分率基本在20%以内,偏差比降尺度前减小了40%-60%;降尺度后6个降水指数气候场的空间相关系数提高到0.9,相对标准差均接近1.0,并且均方根误差在0.5以下。表明SOM降尺度方法显著提高日降水概率分布,特别是概率分布曲线尾部特征的模拟能力,极大改善了模式对极端降水场的模拟能力,为提高未来预估能力提供了基础。

  • 标签: 统计降尺度 SOM(Self-Organizing Maps) 江淮流域 极端降水
  • 简介:马里冯娜·普莱西-弗雷萨尔1951年出生于法国,先后取得计量地理学硕士和地理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在世界银行就职,最近在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网络部副主任办公室担任高级顾问。在2003--2006年期间,她曾担任过交通和城市发展部主任,负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代表世界银行与全球的技术性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与沟通。她在基础设施、交通、城市及区域性发展领域担任过多种管理和技术职务,包括冲突后和灾后的重建、社会基金、就业、应急计划以及卫生和教育部门等多种职责。她的工作跨越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50多个国家。本文以对话的方式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Bulletin))杂志记者对马里冯娜·普莱西-弗雷萨尔的采访,文中详细介绍了世界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的社会价值以及世界银行与各国气象部门的合作等问题上的战略思想。

  • 标签: 世界银行 可持续发展 马里 采访 网络 计量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