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甲骨文的出土与研究,成为现代篆刻家甲骨文印创作的契机。而如何实现从甲骨文到甲骨文印的审美转化,则成为甲骨文印创作的关键。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揭示甲骨文的发生机制;二,归纳甲骨文的审美机制;三,探索从甲骨文到甲骨文印的审美转化的规律。

  • 标签: 甲骨文 发生机制 审美机制 审美转化 甲骨文印
  • 简介:<正>2012年夏天,我有幸应邀参与郑州市豫剧院《琵琶记》一剧的舞美设计。这对我不仅仅是一次创作,更让我戏曲传统进行了一次新的认知回归和思考挖掘。《琵琶记》是元朝末年高明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了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原作以书生蔡伯喈为重心,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在宣扬"全忠全孝"的同时,也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有着一定的批判。豫剧《琵琶记》的编剧姚金成老师

  • 标签: 《琵琶记》 舞美设计 蔡伯喈 姚金成 审美主义 赵贞女
  • 简介:琴本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之际,琴的私人化及非礼用的色彩渐趋浓郁;汉魏六朝期间,文人善鼓琴者日渐增多,文人与琴的亲近不仅在于琴“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具有解忧消愁、陶冶性情的功用,更主要的是,在魏晋玄学思想的熏陶下,琴与玄思哲理相关联,渐渐融为魏晋风度的组成部分,使琴与文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成为魏晋六朝文人追求人格独立、精神富有与自我觉醒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的象征与寄托。

  • 标签: 玄学 文人 闲情范式 汉魏六朝
  • 简介:远在唐代和吐蕃时期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和亲,已经成为藏汉人民团结和睦的象征,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最近举行的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活动中,有一项令人触目的活动,就是"40大庆"大型献礼剧--京剧藏戏,用京剧与藏戏相结合的形式,再现并诠释这一史实,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文化意义.京剧正在寻求以创新的意识尽力拓宽戏曲表演形式的空间;而藏戏也正在以面向世界的精神寻求从广场到舞台艺术的完美呈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京剧与藏戏借这次合作的机会,进行双向交流、借鉴,实现一种新的审美价值.

  • 标签: 《文成公主》 民族团结 京剧藏戏 中国 艺术形式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