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际,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以上要求充分肯定了小学生口语交际,即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

  • 标签: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能力
  • 简介:山西韩少辉,属干我同龄书家中的帅哥类型,同类型中还有四川的刘新德、客居京城的程风子等。这里单说韩少辉。一个人“帅”,固然要说到他外形的“靓”,但少辉的“帅”不全是外型的“靓”,而更多的是“帅”在内涵,是那种气质骨血里边的温淳绵柔和细腻情态。比

  • 标签: 字说 帅哥酷 说少辉
  • 简介:我即将进行书法创作时,没有一番深思,只是在刹那之间决定写个什么样式(条幅、中堂),想出一个内容,扫视一下纸张,接着就是挥毫落纸。这大抵是自己一任自然的天性与一任自然的书法创作通会的反映。作为书法创作,“舞台”就在眼前,“道具”已经齐备,就要出手“表演”了,再思来想去,肯定否定、捉摸不定地把自己折腾一阵子,创作的灵感、意气难免不受遏制。如果让我以这般临阵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干书法创作这种活儿,那就真的干不起来。这并不是吃不消下笔之前动脑筋、费思量的这点辛苦,而是不愿自找、不想承受这种“心”苦。我觉得书法创作压根儿就是作者自主、自信、自由、自在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展现过程。至于品位的高低,则另作别论。我在创作之后审视作品,要有点一任自然的感觉,就认为只好如此了。若感到作品中出现些许不期然而然的新意,就会惊奇、兴奋。这时,我必定一再看、反复想、认真记,为的是养之于心。我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他人看来颇有放纵之势,但个中并不是稀里糊涂地瞎擦乱抹,而是因势利导、应机权变、任情恣性、不抱成见。站在书法属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形学”的意义。它的形,如点画之形、结体之形及通篇构成之形等,都有其哲理的情义的内涵。要使书法的形“...

  • 标签: 书法创作 粗说 说书法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书法的草书系统直线发展的传统史观提出不同的见解。从书写意识和体势区别提出了划分隶草、章草、今草的界线。根据历史文献和新出土的简牍互相参证,证明了“史游创章草”之谬误和“杜操创章草”之可信。而章草之名,与后世书家大量以章草书写《急就章》有关,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详尽分析了“张芝能否创今草”的千古论辩,并对张怀瑾确见过张芝真迹提出新的考证,同时以汉简、墓砖为物证,说明了东汉末年张芝能创今草的必然性。汉简中存在横势隶草和纵势隶草的两种自然书写状态,前者发展为章草,后者发展为今草。由于艺术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章草逐渐衰落,今草日趋繁荣,故有新旧书体之说,也由此造成了今草由章草衍变而来的历史错论。

  • 标签: 章草 今草 隶草 草书 真迹 艺术发展
  • 简介:天下三大行书:王義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轼的《寒食帖》。我纳闷的是,在历代浩如烟海的行书杰作中是怎样选定这三件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笼统地,当然就是写得好。然而,是哪里好呢?文辞内容好?问题是这是评书法作品而不是评文学作品。那就是字好,但字的哪里好呢?一般说来,那就

  • 标签: 三大行书 天下三大 说天下
  • 简介:吴先生,您走了,在您的生前我们无缘交流,然而,我曾经批评过您,有时候被人称为批评您的代表人物,因此,社会上有一些误解,有时候我也感到茫然。确实,在今天,批评是很难的事情,经常被怀疑动机目的,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批评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吴冠中 代表人物 学术意义 批评
  • 简介:徐锋出生在舟山,工作在舟山,如“风行海上”一般画遍了舟山所有小岛,他专注于画海。徐锋画海以中国水墨绘画之“取意”为主旨,又运用西画的形式与构成技法设计画面。所以,他作品给人的印象是,既有中国水墨之情怀,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 标签: 水墨画 舟山 时代感 中国 绘画 西画
  • 简介:李瑞清是近代書畫商業文化人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辛亥革命後,他拒絶國民政府徵聘,避居海上,自號"清道人",鬻書自活。然滬上鬻藝保全了志節却使得家口衆多的李瑞清生活上捉襟見肘。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他的政治堅守不無迂腐,但這的確反映了不少遺民内心的時代焦慮。同時,李瑞清的鬻藝生涯是與商業文化的博弈、磨合和妥協,他已經認識到商業文化和"市廛"的價值,傳統意義上"不齒言利"的榮辱觀到了近代被逐漸顛覆。

  • 标签: 李瑞清 鬻書 志節 商業文化
  • 简介:虞龢在其《论书表》一开篇,就勾勒了书法发展史的基本脉络,这几乎是古代大多书论家惯用的写作模式。然而,虞龢笔锋一转却第一次明确列出了有史以来最擅长书法的四人,即通常所谓的"书法四贤":张芝、锺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此后,这四位书法先贤便成为书法史的标高而为世人景仰和追模。虞龢的原文是这样的:

  • 标签: 书法史 写作模式 发展史 王羲之 王献之 书论
  • 简介:苏轼书论两次称引“韩非子”中“窃斧”典故,对书法鉴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关于创作主体的先入之见作出一定反思。其浅显,且语焉不详,但却有很强的思辩张力。

  • 标签: 书论 苏轼 创作主体 审美主体 鉴赏活动 韩非子
  • 简介:金秋十月,在浙中形胜“歌山画水”之地东阳市举办“2002年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该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东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雕塑》杂志社承办,自10月22日至30日历时9天。隆重的开幕式于10月28日在东阳江北开发区举行,同时还举行了热闹非凡的民间龙舟比赛。

  • 标签: 浙江 中国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 雕塑艺术 艺术事业 木雕创作
  • 简介:本文选取顾恺之张彦远关于形神关系的理论作为比较研究的课题,通过二者对形神关系论述着眼点的不同进行比较,并通过对二者所处时代的美学思想的梳理,进一步阐明产生这种不同的深层次原因.

  • 标签: 顾恺之 张彦远 形神说 以形写神 气韵
  • 简介:吴冠中批评中国画过于保守,不能创新。这点接近鲁迅年轻时的看法,我虽不想与其作对,但却愿意说说我自己的思考。创新之新,前人也曾谈过,新究竟是何意?如迎新春、迎新年,依我看,新是周而复始的新,是按自然规律不断成长发展变化、不断再认识、不断否定并战胜自己的一种新。如果不是这种意义,再新也是违背天道天意而且是失真的。真的东西应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则非真。

  • 标签: 随笔 成长发展 自然规律 中国画 吴冠中 周而复
  • 简介:八大山人为清初四僧之一,其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为明王宝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的九世孙八大山人在诗书画上具有独特建树,诗的格调古怪而幽涩,充满神秘性和讽刺性,书法源于二王,颜真卿、王庞、董其昌等人能以秃笔传达出傲岸不驯的情态和流畅秀健的风神,自创一格绘画最负盛名,擅长花马、山水,其阔笔写意花乌画,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

  • 标签: “八大” 八大山人 江西南昌 象征寓意 朱元璋 讽刺性
  • 简介:文同是北宋时期在文人墨竹画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对后世中国画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开创湖州竹派,并影响产生了眉山竹派,从而促进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开拓者。在诗、书、画三门艺术上全面精通的能力,使他在文人墨竹画创作与理论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本文所论述的"形理两全",即是文同所提出的绘画思想之一。

  • 标签: 绘画思想 湖州竹派 中国画发展 绘画题材 创作构思 笔墨技法
  • 简介: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流,平生奉行“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一边致力于向中国人介绍西方,一边致力于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为促进人类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立下了汗马之功。

  • 标签: 林语堂 美学思想 中国现代史 书法 抽象 东西文化
  • 简介:上海书画新作展示──读《海上书画家系列丛书》陈翔上海书画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海上油画续集》以精彩的内容、精美的装帧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收录了15位上海油画家的各自十幅代表性作品。他们包括了老、中、青三代,既有画坛宿将,又有艺界新秀。就风格而言,则兼有写实...

  • 标签: 油画家 当代书法 书画界 书法集 书法创作 艺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