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浙江省粮食志编纂委员会编。1992~1999年,张兴钱、应达泉、陈加元、李林访先后担任编委会主任。1986年开始着手资料搜集;1997年初由副主编程远鹏进行总纂,1999年10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行总 副主编 编纂 李林 丛书 主任
  • 简介:张伯驹自述收藏国宝始末蔚明最近整理师友书信,于故纸堆中发现张伯驹先生手迹,其中■若干重要文史掌故,非见识渊博如张先生者是难窥门径的,

  • 标签: 陈独秀 掌故 上海话 毛泽东 阎锡山 茅盾
  • 简介: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自书院出现以后,我国的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相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直到清朝末年,它们之间具有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 标签: 书院 教育 制度
  • 简介: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单位,都先后在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讲学习、政治、正气的"三"教育。其中涉及到"正气,令人联想到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所写的那首千古绝唱《正气歌》。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公元1278年抗击元军,战败被俘,翌年押送元京城大都(今北京市)囚禁达三年之久,受尽了各种折磨,坚贞地抵制了元统治者的威胁与诱降,选择了以身殉国的道路。终于被杀害。《正气歌》是文天祥在狱中,仰慕一些前人正气浩然的精神、以鼓励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斗争勇气与决心而写的。歌词中首先提示人们的警句,就是"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也就是人们

  • 标签: 讲正气 文天祥 正气歌 民族英雄 领导干部 爱国诗人
  • 简介:接下去的两句:“伏虣藏虎,乳血飡肤。”“虣”字有的版本作“甝”,《古今文选》选这篇文章的时候把它注音成gan,不大可靠,因为它在《广韵》下平声“二十三谈”这一韵,胡干切,

  • 标签: 《芜城赋》 鲍照 《广韵》 GAN 文选 平声
  • 简介:辜鸿钧(1856——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厦门,父亲为马来亚华侨。辜鸿铭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10岁便随义父英人布郎赴欧洲游学,先后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工科文凭,此后又游历法、意、奥诸国。他精通英文、德文、法文、俄文以及希腊文,了解欧洲社会,熟悉

  • 标签: 辜鸿铭 槟榔屿 马来亚 欧洲社会 大学工科 福建厦门
  • 简介:上一次我们讲了,《秋声赋》从“余谓童子”开始,一直到“乃其一气之馀烈”,是假借童子的问答,来说秋天的形状。说秋之色,如何;秋之容,如何;秋之气,如何;秋之意,如何;秋之声,如何。

  • 标签: 《秋声赋》 欧阳修 历史文化 中国
  • 简介:寓言里的哲理往往清晰明显。在短小的叙述里,寓言作者努力将所有理性思考溶入故事。《寓言集》里的数百篇寓言传递了非常多样化的哲理,有待我们整理和解析。隐藏在观念表象之下的是潜含的幸福决定论,因为作者所有关于宇宙和我们自身的思考都引向同一个目标:对幸福的追求。

  • 标签: 寓言 哲学 幸福主义
  • 简介:很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歃血结盟的故事,但是,为这次结盟牵线搭桥的人是谁?也许大家并不知道,这个牵线人不是别人,就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肖华,人称"娃娃司令",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他还不足40岁,是我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

  • 标签: 小叶丹 开国上将 少共国际师 聂荣臻 四渡赤水 红一军团
  • 简介:李小荣博士的《变文唱与华梵宗教艺术》(以下简称《变文》)已由上海三联书店纳入“三联文博论丛”,并于2002年6月出版。我是带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读完他的作品的。这部厚实的论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利用作者在浙江大学古籍所做博士后的机会修改定稿的,应该说是一个将变文唱和宗教艺术结合研究较为成功的范例。能如此系统、深入、具体地阐析两者之关系,这一探索本身就是相当可贵的,总的说来也是较为成功的,它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兹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 标签: 变文 唱和 作品 作者 读后感 具体
  • 简介:在六月的高原,常常漫过"花儿"的悠远。丝路古道的驼铃,在河湟大地上回荡;杀伐征战的马蹄声,踏碎安宁的梦境。生活的艰辛,安宁的向往,一如高原六月怒放的"花儿",从先辈的喉咙里流出,时而高亢悠扬,时而如泣似诉,时而婉转绵长,时而低吟浅唱……"获阿姐令"是幼年岁月听到的第一首"花儿"曲令,不知是谁因图热闹而教给我,咿咿呀呀中,在家人面前哼唱,被父亲喝止的那一刻,才知道这是不能在家唱的"野曲"。自此,"花儿"的种子在记忆里撒下。

  • 标签: “花儿” 高原 安宁 征战
  • 简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各个领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一些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所提供的发现、发明与创造,凭借浩如烟海的历代书籍流传后世。到了近现代,则出现了一种新的文献形式──期刊,弥补了书籍编辑出版时间长、信息传播速度慢的缺点。这种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体,是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的客观形势所促成的必然产物。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中国出版了境内最早的专业性期刊──《吴医汇》。它比英国1787年出版的世界最早的专业性期刊──《库尔提斯植物杂志》,仅晚5年。它比有人认为我国最早的期刊是1833年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以及1897年(清光

  • 标签: 中国 专业性期刊 《吴医汇讲》医学
  • 简介:(本刊讯记者莫自才)4月3日,由青海土族研究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三川发展促进会承办的中国土族文化论坛首场讲座在青海民族大学开讲。省政协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

  • 标签: 中国土族 土族文化论坛 文化论坛讲
  • 简介:类书释义类书是中国古代博采众书原始材料分门别类纂辑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既是查阅各个专门知识的工具,又是兼容博纳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蔽。类书的创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是三国曹魏初年编纂的《皇览》。魏文帝曹王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就在它废汉建魏的前几个月,于延康元年(220)令儒臣王象、缪袭等人,纂集经传,随类相从,分为四十余部,每部载文数十篇,共一干多篇,八百余万字,数年编成,名为《皇览》。《皇览》开创了类书的编纂体例,成为类书的始祖。

  • 标签: 学术源流 《四库全书总目》 四部分类 《皇览》 分类方法 《四部丛刊》
  • 简介:读《珠文存》散文卷,既是一次文化之旅,又是一次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读完全书我给本卷取一新名——《互动的灵思》。

  • 标签: 散文 文化 对白 空间 心灵对话
  • 简介:<正>清代驻锡北京的喇嘛被称作驻京喇嘛,他们在弘扬黄教上起着较大的作用。清朝赐予他们国师、禅师等名号,这些转世活佛即驻京呼图克图,他们均为康熙、雍正年间,以敕命被迎请至北京的。清廷在京师赐予他们坐床寺以为居住。为了避暑,他们一般夏季住在多伦诺尔的坐床寺。作为转世活佛,他们也承袭驻京呼图克图的地位和头衔,到了清末,驻京呼图克图有十二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974卷“理藩院·喇嘛封号”中所见的有:章嘉、噶勒锡哷图、敏珠尔、济隆、洞科尔、果蟒、那木喀、鄂萨尔、阿蔗、喇果、贡唐、土观呼

  • 标签: 塔尔寺 噶尔丹 理藩院 喇嘛教 活佛 多伦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