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提出博物馆意识是博物馆工作者对博物馆工作的客观规律的掌握,博物馆工作者都应有博物馆意识。本文着重阐述了掌握文物意识和审美意识对陈列内容设计的重要意义。对文物、照片、文献的文物价值和资料价值作了细致分析。对审美意识在陈列内容设计全过程中的意义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对陈列工作者想像力和陈列的含蓄性也有阐述。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含蓄性 内容研究 资料价值 布景箱 陈列工作
  • 简介:令方彝是一件著名的西周青铜器,1929年在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同出器物还有令方尊、令鼎等。令方彝、令方尊和令鼎都有长篇铭文,其中令方彝和令方尊同铭。由于令方彝系联了一批青铜器,且内容重要,一经刊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罗振玉、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学者都先后撰文讨论,但对铭文的理解和铜器的断代结论却相差甚远。罗振玉以铭文中出现的"成周"及"康宫"字样,推断令方彝为成康以后物。

  • 标签: 令方彝 周公 康宫 作册 明保 卿士
  • 简介:荥阳郑氏家族散徐伯勇一、荥阳郑氏的族原在开封郑姓是我国的大姓。按郑樵《通志·氏族略》的分类,郑氏是以国为氏的姓氏。欧阳修作《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中对郑氏的族原有一个概括的说明:“郑氏出自姬性。周厉王少子友封于郑,是为桓公,其他华州郑县是也。生武...

  • 标签: 郑氏 荥阳 家族成员 宰相世系 开封城 大司农
  • 简介:资源是一个国家、一定地区、一个系统所拥有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矿藏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通过人的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等。资源是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办任何事业,第一要解决资源问题;第二,要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就有一个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

  • 标签: 博物馆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文物资源 人才资源
  • 简介:根据古代贵族取名字的原则、礼俗与其他青铜器铭文及相关文献综合考虑,柞伯鼎铭中的遣氏应为虢仲的部下。幽叔就是胙国的始封君,亦即周公第七子胙伯,幽为其谥,叔是其字,当以行字称。

  • 标签: 柞伯鼎 铭文 幽叔 皇祖
  • 简介:在博大精深的印章艺术领域,任何印家也逃不脱历史的无情审度。上溯至明代中期的流派印章发展史,其中不乏勇猛精进的出新者,但也更多安之若素的守垒者。这些繁星般的守旧者都在不远的未来中沉沦消匿,那为数寥寥而标志着时代的创新家,却在青史上添写了光辉的一页又一页,开创和续写着一部流光溢彩的流派篆刻艺术的发展史、创新史。阅读这部印史我们会发现:凡是哪位印人的艺术作品越是具有区别于往昔的独特个性,也就越显示出它鲜明的时代感,从而,也就益加奠定了它不灭的历史感。

  • 标签: 齐白石 印章艺术 篆刻艺术 印谱
  • 简介:本文以敦煌中唐时期的涅槃像与涅槃经变为主,探讨其中涉及的思想内涵,并重点讨论莫高窟第44窟与第158窟。第44为中心柱窟,对延续北朝中心柱窟的涅槃思想有其意义;第158为涅槃窟,在涅槃的主题思想下,统合显密,并以十方三世净土来诠释主尊涅槊佛之清净法身体性。中唐石窟造像的涅槃主题仍以法身为核心,法身实相本就清净,但早期义学以中观为主导,故强调其不生不灭,唐代唯识思想兴盛,相对于染依而强调其清净本性。法身之清净体性与实相不悖,而更能彰显涅槃常乐我净之最高境界!

  • 标签: 中唐 敦煌 涅槃 44窟 158窟
  • 简介: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思想文化,而这些心理、性格、思想文化则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创造活动,在人类长途跋涉的旅程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反之,那些创造活动的成果,特别是那些人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又以姿态各异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 标签: 中庸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 儒家思想 执两用中 文化风貌 民族心理
  • 简介:创新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动力。新世纪赋予博物院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把握机遇,寻求自身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的课题。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固守传统博物馆模式以极大冲击。创造新的管理理念和博物馆文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 标签: 博物馆 管理体制 创新精神 人才 政府职能
  • 简介:拙文《两宋金银钱通考》曾发表于《钱币博览》2007年第4期,本文为其续篇。一、两宋金银钱的铸造工艺金、银的熔点远高于青铜,以铸造铜钱的工艺来铸造金银钱,主要的问题是材料的耐热性和干燥度。耐热性不够,则表面易破坏,导致铸成品粗糙或不易脱模。相对铸铜钱适当的干燥度,在更高的温度下,残余水分大量气化.或进入型腔急剧升高气压使得金银液不得注满而形成铸缺,或直接导致材料崩塌使得型腔被破坏。

  • 标签: 银钱 两宋 铸造工艺 耐热性 铜钱 干燥
  • 简介:《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以海、济、淮、河为四界,以泰山为中心的这块大地,的确给我们蕴藏着引以自豪的泰山文化。以泰安大汶口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以龙山镇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是代表泰山阴阳东方先民的文化遗址。从泰安大汶口文化来看,当时泰山地区应是我国货币文化的策源地。夏代的货币文化是有所发展的,出现了自然物货币,那便是以贝为币。

  • 标签: 自然物货币 大汶口文化 文化遗址 东夷文化 曲阜鲁故城 尖首刀
  • 简介: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将本地区宋代墓葬划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文化因素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使我们了解到峡江地区在宋代是一个较为封闭和落后的地区,有些文化现象在这种稳定的落后状态中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

  • 标签: 峡江地区 宋代墓葬 初步研究
  • 简介:在此文中,作者对古代和中世纪的收藏活动动机和目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进而提出不论是主观美学观点论者、本能论者、语言学理论者,还是社会需要论者,在论述“博物馆起源”问题时都有其失之偏颇之处。作者认为:人类的收藏行为不是脱离社会的本能,也不完全是主观美感的产物,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支配收藏行为的各种动机和价值观念是日趋复杂和多样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受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文化的发展为收藏活动创造了前提,收藏活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二者互为因果。古代和中世纪各种收藏活动和文物、标本保存机构,为近代博物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收藏行为 活动动机 本能论 保存机构 语言学理论 社会行为
  • 简介:中国早期金银工艺初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迅速发展是在隋唐以后,此前可称为早期阶段。但是早期阶段考古发现的许多金、银器及其演变和成就,为隋唐以后金银工艺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中国古文字中的“金”字,原始意义是指铜,大约东周以后古文献中...

  • 标签: 考古研究所 文物考古工作 发掘报告 省博物馆 战国时期 满城汉墓
  • 简介:本文作者采用社会-历史学和比较宗教学的方法,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觉,论述了克孜尔石窟开凿于西汉的可能性.并用考古类型学上相似体的同步性原则的方法,对克孜尔石窟第一阶段壁画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小板申东汉墓的壁画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克孜尔中心柱石窟创建于东汉时期,应当是秦汉皇家贵族陵墓建筑风格西传与佛教东渐时碰撞的结晶,标志着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滥觞.

  • 标签: 克孜尔石窟寺 秦汉皇家贵族陵墓 中心柱窟 塔庙窟
  • 简介:秦半两钱蒋若是Basedonhistoricaldocumentsandarchaeologicalfindings.theauthorarguesthatduringtheperiodofWarringStates.noBanliangCoins...

  • 标签: 半两钱 《史记·秦本纪》 公元前 墓葬 “两” 铸造工艺
  • 简介:关于蜀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蜀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进一步证明蜀文化并不是由岷江上游地区而来。兹作如下论述。

  • 标签: 蜀文化 新石器文化 考古 成都平原 渊源 岷江上游
  • 简介:铜镜是中国古代人照面饰容的器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各时段铜镜的时代特征相当明显,其镜背所装饰的各种花纹和铭文实际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尚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众多类型的中国古代铜镜中,出现于隋、盛行于唐、延续至宋辽,直至明代的生肖铜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此类铜镜出现的背景,以及持续时间久远的原因与人们赋予此类铜镜的特殊功能有很大关系。目前有关生肖铜镜的讨论不多,除孔祥星等作了初步论述外,几乎没有专门的讨论。本文将在收集整理历年各地考古出土的十二生肖铜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展开相关讨论。

  • 标签: 古代铜镜 十二生肖 日常生活 思想文化 社会风尚 持续时间
  • 简介:西周燕国,今京、津及河北北部,召公之封地。自西周早期分封始.地处北方民族的环围之中,曾是周王朝的东北屏障。但是,文献里有关燕的记载甚少,尤其西周时期的燕国,自第一代燕侯起,有八世燕侯无任何文献记载,直至第九世燕惠侯继位时,已是公元前864年。也就是说,西周早、中期历时约200年的历史,在文献中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了解这一段历史,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的释读尤为重要。

  • 标签: 西周燕国 文化事业 中国 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