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RP-HPLC法对头孢克肟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的具体情况,为今后实验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条件C18柱,规格250mm×4.6mm,10um;流动相为PH值为7.0,浓度为0.1mol/L的醋酸铵缓冲液-乙腈(96︰4),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在以上条件下对头孢克肟相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头孢克肟浓度在1754.9-88.3ug/L范围内时存在良好线性关系,r=0.9999,10小时内稳定性号良好,重现性良好。结论采取RP-HPLC法检测头孢克肟相关物质含量时具有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能够将其作为对头孢克肟的含量以及相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 标签: RP-HPLC 头孢克肟 相关物质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头孢替唑钠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方法。方法使用,AgilentTC-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柠檬酸溶液-乙腈8515,流速1.0ml/mim,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头孢替唑钠在100.0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最低检出限为0.04μg/ml,最低定量限位12μg/ml。结论该方法为测定头孢替唑钠有关物质和含量检查的灵敏、方便、可靠、精确的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头孢替唑钠 有关物质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伊伐布雷定片中有关物质。方法对HPLC检测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有关物质的色谱条件、最低检测限、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进行研究。结果有关物质测定中,精密度检查RSD为0.98%,重复性实验RSD为1.45%,有关物质的平均值为0.62%,有关物质在8小时内稳定。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盐酸伊伐布雷定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腆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后,为了维持正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必须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RT)。甲状腺激素能剌激骨骼的更新,加速骨质的形成和破坏,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引起骨矿物质的丢失。适当调整甲状腺癌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剂量,对于减少复发的可能和骨量的流失均十分重要。

  • 标签: 甲状腺癌 骨矿物质含量 甲状腺激素
  • 简介: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当今世界人类在促进工业、农业和经贸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和食品造成了污染。近年来,一些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比利时的二嗯英风波,法国的李斯特杆菌污染事件,亚洲国家出口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虾类产品中被检测出带有氯霉素残余等等。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食品界、卫生界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该文对食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种类进行分析,并提出监控管理防制对策,为大力发展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食品”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食品生产企业 监控管理 人类生命 食品安全 污染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中不同屏蔽物质的铅当量,为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屏蔽设计与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依据BIR/IPEM联合报告和NCRP147号报告中给出的宽束X射线在不同屏蔽物质中衰减的数学拟合式和数据,对给定铅厚度的透射比,计算出其它屏蔽物质的厚度。结果通过计算得到不同kVX射线初级辐射和次级辐射防护中不同屏蔽物质的铅当量厚度。结论对于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屏蔽设计与评价,应根据透射比或防护屏蔽所需的铅当量使用其管电压(kV)相对应的某一屏蔽物质的铅当量厚度。

  • 标签: 医用诊断X射线 初级辐射 次级辐射 屏蔽物质 透射比 铅当量
  • 简介:摘要本文对头孢唑林钠原料药相关的物质进行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建立相应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来对其进行检测,同时结合梯度洗脱的方法来对头孢唑林钠原料药进行检查,必须让色谱图基线能够平稳,杂质峰的分离度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能够实现峰形优,检查结果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对头孢唑林钠原料药相关物质检查,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结果,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应该被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快速的对头孢唑林钠原料药进行检测,在注射用的头孢唑林钠的检测中经常被应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头孢唑林钠原料药 有关物质检查
  • 简介: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safetycabinet,BSC)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茵、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aerosol)和溅出物而设计的负压排气柜。当操作液体或半流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

  • 标签: 生物安全柜 实验材料 实验室环境 操作者 操作过程 固体表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分析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一些生物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保护好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把职业暴露降到最低。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危险因素,探讨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人员3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安全防护措施培训,分析实验室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名检验人员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3.3%。结论相关部门应培养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进行安全防护措施培训,帮助其掌握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实验室感染。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安全防护 措施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的微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实验室中存在的潜在的安全因素,探讨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结果临床实验室所面临的微生物危害主要为主观因素、生物因素及实验室条件限制等方面所导致。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主要从制度、物理化学因素等方面进行。结论在充分了解实验室微生物危害后,采用一定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可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检验人员的健康提供保障,减少职业卫生相关事件发生。

  • 标签: 实验室 微生物危害 生物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由于国内外多次发生致病性微生物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多起事例,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本文就基层疾控系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作出以下分析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国际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都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如果管理不到位不仅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还会影响社会、环境的安全。所以,需要加强管理,降低生物因子的危害。本文重点综述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海岛婴儿喂养方式和铁(Fe)、锌(Zn)、铜(Cu)、钙(Ca)、镁(Mg)、铅(Pb)6种矿物质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按喂养方式不同分纯母乳喂养组263组、混合喂养组354例和人工喂养组199例,比较不同时间点三组外周静脉血中Fe、Zn、Cu、Ca、Mg、Pb浓度的差异。结果在出生后三个月、6个月、9个月3个不同的时间,3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组的缺Fe、缺Zn、缺Ca的人数低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高Pb的人数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9个月时显示缺Fe、缺Zn、缺Cu、缺Ca、缺Mg的情况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月龄的增长,高Pb的比较3组均有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乳喂养是婴幼儿早期最好的喂养方式。海岛婴幼儿喂养现状不容乐观,需继续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定期对婴儿进行一些重要矿物质的检测,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合理的辅食添加。

  • 标签: 喂养方式 矿物质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物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营养不良的预防效果及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确诊患者30例作为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时段入院,符合匹配条件的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化疗期间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为仅应用正常饮食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分别于化疗一个周期后(28天)、化疗两个周期后(56天)、完成整个化疗周期后复查评估营养状况和化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一般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化疗第一个周期后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化疗第二个周期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化疗前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指数均低于化疗前,其中研究组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辅助应用肠内营养有利于机体营养功能维持,利于患者完成化疗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