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氢氯噻嗪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只自发性血压高大鼠(SHR),其中10只采用灌胃针给予氢氯噻嗪灌胃,10mg/kg,设为A组;另外10只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设为B组;持续4周。比较两组大鼠灌胃4周内的血压变化,24h尿量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及细胞色素P450(CYP)表氧化酶2C11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氢氯噻嗪可显著降低SHR大鼠的血压,A组4周内的血压变化显著大于B组(P〈0.05)。A组大鼠2周、4周的24h尿量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大鼠心脏、肾脏、肝脏中的AT1mRNA的下调水平,CYP表氧化酶2C11mRNA的上调水平的幅度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氢氯噻嗪可能通过下调AT1和上调CYP表氧化酶2C11水平可能与其引起SHR强利尿效果有关,以降低血压和保护器官。

  • 标签: 氢氯噻嗪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利尿
  • 简介:眩晕癫痫以发作眩晕为临床表现,多在颞上回痫放电。作者近几年来在神经内科门诊见到5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临床眩晕癫痫病人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12岁。起病多在学龄前期。发作表现:周围环境物体旋转者2例,自身摇摆不稳者2

  • 标签: 眩晕性癫痫 苯妥英钠 发作性眩晕 学龄前期 多发性硬化 神经系统检查
  • 简介:中期肌源(声动)反应及临床应用早在1963年Bickford等人就报道过在人体上几乎所有肌肉对声音的刺激都会产生反应。但真正具有特异性和临床意义的是镫骨肌、耳后肌、头顶肌的反射收缩。人类的耳部肌肉已退化,声音引起的耳廓运动已不可见,但随着叠加技术的发展,伴随耳后肌、头部肌声动反应的电位变化可获得清晰的记录。目前对声动反应的生理特性虽有些研究,但电位变化发生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动反应 临床应用 神经生物学 反应振幅 电生理学
  • 简介: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PAA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与靶细胞在体外结合迅速,15分钟,2及4小时无明显差异。食道癌患者PBL与靶细胞结合迟缓,各时间点的结合率(B%)明显低于正常人。食道癌患者PBL的杀伤率(K%)明显低于正常人。经PAA预处理后能增强食道癌患者PBL明显低下的B%和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的K%,但对正常人PBL

  • 标签: 活性作用 多抗甲素 NK细胞活性 食道癌患者 靶细胞 人外周血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脑缺血再灌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甙防治组,检测各组行为学、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ATPase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淫羊藿甙(10、30、100mg/kg)灌胃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成绩.

  • 标签: 淫羊藿甙 脑缺血 再灌损伤 小鼠 SOD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QingxiusuanGaowujiasuQG)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推注乌头碱(Aconiti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及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口服6.0mg/kg、3.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nmg/kg、0.45mg/kg、0.3mg/kg能有效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值,口服6.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mg/kg、0.3mg/kg,能显著改善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标签: 实验研究 氢溴酸高乌甲素 抗心律失常
  • 简介:本课题依据机体对药物具有时辰敏感性的原理,旨在探索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最佳有效服药时间。研究于11~12月份进行。对象为九例(其中三例各参加二次试验)夜时休息白天活动的患者。男性:年46龄~57岁。经一般查体、心电图及血脂等检测,符合国际心脏病

  • 标签: 冠心病人 近似昼夜节律 服药时间 心脏病学 子午流注 开穴时间
  • 简介:近年来,有关肿瘤的免疫治疗,即恢复宿主肿瘤与防御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此中尤以建立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备受关注.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从小檗科草本植物淫羊藿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据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和诱导分化剂.现就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 标签: 作用研究进展 免疫调节抗肿瘤 抗肿瘤作用
  • 简介:AD—89((1,4—二N—羟乙基乙二胺)—1,4—二去羟基—η一吡咯霉酮)是一个新的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初步药效学研究发现其对艾氏腹水瘤及L1210白血病等有显著的疗效,本实验用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药物与提纯DNA的直接作用,用碱性洗脱法研究了药物对细胞内DNA的作用,结果发现AD—89能明显减慢超螺旋的PUC9DNA的电泳迁移率,小牛胸腺DNA与AD—89作用后可使AD—89的紫外吸收

  • 标签: 蒽环类 AD 抗肿瘤药 作用机理研究 紫外光谱法 DNA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上皮细胞与呼吸道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呼吸道上皮细胞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1)贴壁生长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株HBE-16与绿脓杆菌标准株ATCC27853共孵育,庆大霉素杀死胞外菌,动态观察上皮细胞内活细菌数;(2)HBE-16细胞与绿脓杆菌共同悬浮于细胞培养基,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活菌数。结果:绿脓杆菌不能在HBE-16细胞内生长,并被细胞逐渐清楚。悬浮状态下的HBE-16细胞对绿脓杆菌有一定杀菌作用。结论:呼吸道上皮细胞对胞内外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可能是呼吸道抵抗细菌感染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机制。

  • 标签: 呼吸道上皮细胞 绿脓杆菌 抗菌作用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神经计算过程.外界复杂的感觉信息决定了中枢神经元反应的多样.哺乳动物对听觉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限的听神经传入通路,其中中脑下丘(inferiorcolliculus,IC)在声信号的加工处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对声信号的整合和编码.

  • 标签: 下丘神经元 理中 听觉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信息 神经元反应
  • 简介:患儿男,七岁.因头昏,鼻塞来我院儿科就诊,无胸闷,心悸.查体T37℃,心率110次/分,律不齐,闻及早搏.无病理杂音.两肺无异常.3导联同步心电图连续记录示心动过速.所显示的连续两次窦性搏动间期为0.48-0.60s,约合频率为100-125次/分.各导联还可见宽大畸形的QRSb波,连发2个,3个及多个.其R-R间距为0.46-0.60s.部分窦性P波后可见介于窦性与室之间的QRS波,为室融合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不齐,室并行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住院给予利多卡因,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效果不明显.故嘱其做射频消融治疗.但考虑患儿年龄小且无任何不适,让其择期手术,并定期复诊.

  • 标签: 小儿 室性并行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 异位心律
  •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运动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变化特征,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部分运动癫痫持续状态进行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观察.结果:本组10例脑电图均见到发作期或/和发作间期阵发性的电活动.结论:部分运动癫痫持续状态分析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

  • 标签: 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特点 脑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生物电刺激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大鼠P物质(SubstanceP,SP)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非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实验组给予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每天一次,连续10d,第1天0.8mg·只-1,第2-9天0.4mg·只-1,第10天0.8mg·只-1;第11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1;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并在1h、3h和7h后采用扭体评分进行运动评价。模型对照组只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非模型对照组不注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SP的定位及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究SP与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在脊髓后角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扭体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增加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SP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Ⅱ板层,所有时间点实验组SP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在3h表达差异最大(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显示SP和BDNF在脊髓后角共表达。结论:神经生物电刺激能抑制SP的表达,影响原发性痛经,其机制可能与SP、BDNF共同作用有关。更多还原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神经生物电刺激 P物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而技术人员作为高校师资的组成之一,其职能均与这两项工作有关,既要参与实验教学,又要参与科学研究,特别是医科大学的技术人员.

  • 标签: 实验室 技术人员 实验工作 作用
  • 简介:5—氟脲嘧啶(5—Fu)作为S期抗代谢化疗药其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对大肠癌化疗作用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但其副作用也不允忽视,本文报道45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化疗,其中26例5—Fu、顺铂和丝裂霉素,对照组19例以环磷酰胺代替5—Fu。结果显示5—Fu组6例出现腹痛,4例出现腹泻和便血加重,其中2例手术时

  • 标签: 插管化疗 氟脲嘧啶 大肠癌化疗 肠系膜下动脉 肠癌患者 化疗药
  • 简介:1、本实验做了DccNa和TCCA对小鼠、大鼠、幼鱼、兔等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DccNa和TCCA一次口服给药对小鼠、大鼠、兔等动物的影响较小。小鼠口服的LD50为1309mg/kg,属于基本无毒物。DccNa500mg/kg一次给药对兔的呼吸、血压、心率无明显的影响。故该产品对高等动物是比较安完的用于饮水和餐具的消毒,对人体是不会出现

  • 标签: 三氯异氰酸 二氯异氰尿酸钠毒性 作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房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40例阵发性(含特发现)房颤患者为观察1组,40例频发房早伴或不伴短阵房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2组,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量三组的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上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Pmax、Pd明显大于对照组(P〈O.05),Pd三40ms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

  • 标签: P波离散度 房性心律失常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