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基本特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患者按照双盲法选取分为治疗组(实施院前急救处理)和对照组(不实施院前急救直接送往医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对照组中11例患者病情好转及稳定,6例患者病情恶化,5例患者入院前死亡,3例患者院内抢救无效而死亡;治疗组24例患者病情好转及稳定,只有1例患者院内抢救无效而死亡,治疗组患者死亡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效果比较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科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予以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干预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骤患者心肺复苏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防止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导致心跳呼吸骤早期心肺复苏的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09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根据《国际心血管急救和心肺复苏指南》所规定的ACLS与BLS心肺复苏方法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操作。结果院前心跳呼吸骤患者中,哮喘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其次为心血管疾病,青霉素过敏者与脑出血者心肺复苏无效,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后,有5名患者10min内到院,均成功实施了心肺复苏,56名患者10min后到院,仅仅有3名患者成功实施心肺复苏;院内心跳呼吸骤患者中,哮喘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中毒与心血管疾病次之。结论研究表明,年龄、病因以及院内、院前心跳骤等是影响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 标签: 呼吸骤停 急性冠脉综合症 心跳呼吸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的原因,为临床预防与急救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12月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跳骤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心跳骤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心功能状态、心电图情况、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氧和指数(PaO2/FiO2)、低心排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有关。结论通过对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潜在高危因素的认识,并进行早期干预,为预防和抢救心跳骤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的发生率,以期提高心脏直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脏直视手术 心跳骤停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患者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参考组(n=40),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水平、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周再梗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NYHA分级、LVEF、EK-MB、T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在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心肺复苏术后行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心脏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优化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后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ICU治疗,实验组行ICU优化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心脏骤后综合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优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优化治疗 急诊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脏骤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患者9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60min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心肺复苏中采取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应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中对心脏骤患者的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方法选取122例心肺复苏患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加压给氧、升压药物以及电除颤等措施的治疗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结果122例心肺复苏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心肺复苏不成功外,其与患者的复苏治疗全部成功,成功率为96.7%。结论通过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心脏骤患者的死亡率能够得到有效降低。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护理与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抢救心脏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中心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抢救的院外心脏骤患者,其中随机将抢救成功的患者分成对照组(9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经心肺复苏自助循环恢复后,送医院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同时进行院外亚低温治疗和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前的平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时的平均体温、到达目标温度所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追踪发现,复苏后当天、复苏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后第7天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复苏后当天(P<0.05)。结论在心脏骤患者进行抢救时,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能让复苏效率显著提高,对患者脑功能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院外 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合并院前心脏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心脏收缩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66.67%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并院前心脏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抢救的64例心脏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A组及B组,每组各32例。A组采取球囊辅助呼吸,B组采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建立通气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复苏成功率为65.63%,B组复苏成功率为59.38%,A组复苏成功率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建立通气所需时间B组更短(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13%)较B组(28.13%)更低(P<0.05)。结论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院前急救中均可发挥有效作用,单从复苏效果而言差别并不大,但球囊建立通气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捷,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急救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球囊 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壮医针刺辅助扶阳补气法对心搏骤早期CPCR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找出其最佳中西医治疗心搏骤的方法。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到2016年03月收治的60例心博骤患者,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按“2016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积极的心肺复苏,其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常规应用;试验组在上述救治基础上,在心脏搏后开始抢救时即早期联合应用壮医针刺疗法及参附、生脉注射液。治疗后比较影响CPCR成功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对心肺复苏成功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等项指标达稳定(或)平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以及心功能提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刺辅助扶阳补气法对心搏骤早期CPCR,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功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壮医针刺 扶阳 参麦注射液 心搏骤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减小青龙汤对寒饮内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因支气管哮喘发作入院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炎、抗凝、抗菌、化痰、止痉药物运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减小青龙汤,两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哮喘发作上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内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有效。

  • 标签: 寒饮内停型支气管哮喘 加减小青龙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在急性心脏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脏骤的患者,均实行院前急救,按药物剂量分为实验组(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和对照组(普通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结果在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上,院前急救的治疗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生存率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心脏骤的患者院前急救的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能够提高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情况,提高复苏成功率,但是并发症发生率也增高了,需合理应用。

  • 标签: 大剂量 肾上腺素 阿托品 急性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肝利水汤治疗阴虚水型晚期肝癌腹水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阴虚水型晚期肝癌腹水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保肝利水汤治疗(观察组,n=30)对生存质量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肝利水汤治疗阴虚水型晚期肝癌腹水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保肝利水汤 阴虚水停型 晚期肝癌腹水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