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12月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自然分娩106例,剖宫产14例;对照组自然分娩84例,剖宫产36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方法对在我科工作的12名护士及其书写的护理文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开展以“降低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导致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高,进行要因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后,我科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的水平,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护理文件书写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质量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64名护理人员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科室自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实施护理管理。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管理模式,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传统管理模式(对照组,n=32)与激励方法管理模式(观察组,n=32)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情况展开探讨。结果从护理质量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χ2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医院管理者对护士人员实施激励管理模式。

  • 标签: 激励法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来到我院救治的患儿共70例,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科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院内感染率5.56%低于常规组23.53%(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儿科院内感染中的有效应用,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改善患儿的病情,提升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院内感染 优质护理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对降低供应室湿包率的影响。方法供应室2018年1月起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分析发生湿包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方案并实施,比较护理专案活动实施前后湿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湿包发生率分别为1.34%与0.23%,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活动可以降低供应室湿包发生率。

  • 标签: 护理专案 供应室 湿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降低老年肺炎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老年肺炎患者168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出院后1、3、6个月肺炎复发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肺炎复发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肺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老年细菌性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 肺炎 复发 干预
  • 简介:摘要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孕妇学校的管理,健康教育科认真开展孕产期宣教和培训,为孕产期妇女及全区儿童保健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围产期儿童死亡,确保了我区政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015年,全院围产儿死亡率降至最低,达到3.02‰,剖宫产率降到51.49%,切实有效的保证了新都区妇女儿童生命安全。

  • 标签: 孕妇学校 剖宫产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降低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单胎头位)按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予常规分娩期心理护理、使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导乐分娩,鼓励采取自由体位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会阴情况。结果会阴侧切率观察组23.0%、对照组40.0%,会阴完整率观察组16%、对照组2%,会因Ⅰ度裂伤观察组61%、对照组56%,会阴Ⅱ度裂伤观察组无、对照组2%,两组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低危初产妇的会因损伤率。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 会阴损伤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7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7例实施综合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误吸发生率与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缩短吞咽功能恢复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 误吸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锻炼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4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阴道分娩组57例患者,剖宫产组57例患者,对患者行盆底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结果阴道分娩组I类肌正常率为80.7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70.18%(P<0.05)。阴道分娩组II类肌正常率为70.18%(40/57),剖宫产组为68.42%(39/5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产后3月及12月的VSP、VRP及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6周开展盆底锻炼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张力与阴道前壁脱垂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盆底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孕妇60例,按照单双数的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孕妇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受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为50%,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刨宫产率为78.26%;实验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种比较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刨宫产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方法,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全员参与该项活动,使静脉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降低到2‰。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降低差错,确保安全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增强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药师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 标签: PDCA循环法 静脉配液中心 降低 差错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价值。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0例口腔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风险管理,可大大减少口腔疾病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其护理安全,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口腔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实施方法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降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神经外科昏迷患者132例,随机将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分为两组,传统护理组实施常规化管理;集束护理组实施集束化管理。就两组家属满意度、护理管理评分和胃管非计划拔管率进行比较。结果集束护理组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集束护理组家属满意度、护理管理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降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 胃管非计划拔管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工具在降低产后尿潴留率的应用,降低产后尿潴留率,杜绝严重后果的发生。方法通过PDCA的管理方法,将2014年3—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后二区所有产妇设为对照组,分析其尿潴留率现状,进行计划-实施-检验-处理管理,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5年3—8月所有产妇设为观察组,通过χ2检验,来检验统计结果是否存在意义。结果统计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3—8月月平均尿潴留率较上年降低0.69%。总结PDCA工具不仅在降低产后尿潴留率有显著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运用PDCA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学会对产妇尽早护理干预,能灵活运用新旧方法应对尿潴留,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提高科室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均有帮助。

  • 标签: PDCA 产后尿潴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如何降低风险的措施。方法对93例烧伤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6例患者效果良好,满意度为92.5%,7例患者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结论烧伤科烧伤患者的护理中固然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但只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针对患者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护理,护理风险可以降至最低。

  • 标签: 烧伤科 护理风险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降低脊柱手术后疼痛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脊柱手术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提前干预、个性化止痛),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理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脊柱手术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缓解疼痛,更加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脊柱手术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快速奶瓶在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分娩实施奶瓶喂养的产妇2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出院后,对照组实施传统奶瓶喂养,观察组采用快速奶瓶进行喂养。比较两组产妇出院前,出院后EPDS评分变化,并统计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跟踪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EPDS评分(7.06±1.62),观察组EPDS评分(6.11±0.85),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73%,VS观察组4.55%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奶瓶在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较好,通过缓解夜间喂奶的劳累,使产妇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大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奶瓶 降低 产后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降低腋臭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腋臭术(横纹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后并发症患者52例,根据入院时间对其编号,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接受术前谈话护理,观察组在接受术前谈话护理基础上,并接受术后宣传、教育及相应的护理,及时并处理腋臭术后并发症,且注重管理术后伤口,比较两组患者的专科干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的专科护理干预之后,皮肤坏死率、表皮溃烂率、血肿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亦是如此;治疗后,观察组两项指标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腋臭患者临床治疗时,运用专科护理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推广及应用其尤为必要。

  • 标签: 腋臭术 并发症 专科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助产士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措施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我院建立孕检卡的孕妇48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对比,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产妇采用助产士进行一对一陪产,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剖腹产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在不同助产方式下观察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产科中采用助产士的方式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助产士 产后出血率 措施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