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克肟(颗粒)对急性细菌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头孢克洛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分析头孢克肟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细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克肟颗粒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头孢克肟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唾液酸酶法检测对细菌阴道炎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的920例疑似细菌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白带涂片法、唾液酸酶法和Amsel标准法等检测方法,并以Amsel为金标准诊断细菌阴道病,分析唾液酸酶法和白带涂片法对细菌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检出率。结果唾液酸酶法与Amsel金标准的检出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白带涂片法检出率明显低于Amsel金标准和唾液酸酶法的检出率(P<0.05)。结论相较于白带涂片检测法,唾液酸酶法具有更高的细菌阴道炎疾病检出率,可将它作为诊断、筛查细菌阴道炎的有效检测方法。

  • 标签: 唾液酸酶法 白带涂片镜检法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慢性细菌前列腺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细菌前列腺炎病患,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23例和37例测试组。测试组病患采用口服前列舒通,每天三次,每次1.2g,以及左氧氟沙星,每天两次,每次0.1g;而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每天两次,每次0.1g。两组病患实验疗程均为两周。在实验过程中,对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和测试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2%和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组的有效率为62.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26%(P<0.05)。测试组的细菌清除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55%(P<0.05)。结论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并且该方式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前列舒通胶囊 左氧氟沙星 联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阴道炎疗效及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细菌阴道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比较差有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FSH、LH及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阴道炎具有良好效果,但对性激素水平无影响。

  • 标签: 替硝唑 克林霉素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NBP)湿热瘀阻证的具体疗效以及临床实施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到2017年7月796例慢NBP湿热瘀阻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医治疗组(加替沙星)以及中西医治疗组(加替沙星+前列脉炎处方)两组,每组39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的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评分、EPS-WBC(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组间NIH-CPSI、EPS-WBC指标结果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相同实验指标结果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均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就NBP整体治疗效果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具实施优势。

  • 标签: NBP 加替沙星 前列脉炎处方 湿热瘀阻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甲硝唑与克林霉素联用对细菌阴道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上半年收治的112例细菌阴道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与克林霉素联合用药治疗,参照组采用甲硝唑单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起效速度、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症状(瘙痒灼烧、白带量多、异味)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内复发率对比参照组更低,经统计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甲硝唑与克林霉素联用治疗细菌阴道炎,可获得理想效果,且有起效快、安全高、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甲硝唑 克林霉素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细菌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细菌呼吸道感染患者14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黄连口服液+头孢呋辛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细菌清除率为95.7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细菌清除率为84.29%,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细菌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促进细菌快速清除,缩短治疗疗程,且安全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头孢呋辛酯 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细菌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酸左氧氟沙星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在细菌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科接诊的细菌肠炎病患80例,利用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实行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腹痛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的77.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为(10.21±3.18)h、腹痛消失时间为(3.51±0.78)h,比对照组的(13.56±3.42)h、(4.69±0.65)h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与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疗法对细菌肠炎病患进行施治,可取得比单药治疗更显著的疗效。

  • 标签: 乳酸左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 细菌性肠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腹膜炎(SB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无SBP组和SBP组,比较分析两组的PCT和CRP含量。结果SBP组血清和腹水中PCT浓度分别为(4.38±2.26)ng/mL、(4.41±1.90)ng/mL,无SBP组血清和腹水中PCT浓度分别为(0.36±0.15)ng/mL、(0.32±0.1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血清中CRP浓度(45.77±21.48)mg/L,无SBP组血清中CRP浓度(7.18±3.1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可作为SBP发病的重要诊断指标,此外,血清中的PCT和CRP浓度可用于治疗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患儿根据感染情况分为病毒感染组(50例)和细菌感染组(50例)。所有的患儿接受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比阳性率。结果通过对比检验结果可以明确,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提高,病毒组的C反应蛋白值较细菌感染组明显低一些。两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感染中,采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病情诊断效率要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而且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小儿细菌性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细菌肺炎患者应用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细菌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CRP与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CRP与WBC水平以及观察组CRP与WBC阳性率、CRP与N及(或)WBC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P与血常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RP阳性率高于WBC、N及(或)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细菌肺炎患者,CRP诊断阳性率高于血常规阳性率,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进而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细菌性肺炎 成人 CRP 血常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苄西林联合舒巴坦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并进行开放临场试验,进行细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236例细菌感染患者,其中190例按照病种随机配对分成两组,每组95例,对照组患者行以氨苄西林治疗,观察组行以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其余46例患者进行临床开放试验,同样行以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对比分析氨苄西林/舒巴坦的临床效果和安全。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开放临床试验中,临床有效率为91.30%,细菌清除率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结论氨苄西林/舒巴坦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解决β-内酰胺酶耐药的细菌感染问题,值得被推广使用。

  • 标签: 氨苄西林/舒巴坦 细菌性感染 开放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呈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疑似感染的儿童和19例体检儿童,将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具体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50例),以及对照组(19例)。对三组开展血常规的检查,比较三组儿童的白细胞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不具有明显差异;细菌组和病毒组比较,白细胞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做好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之间的鉴别,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心理干预对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病患的预后的主要影响。方法从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病患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合实验组,每组有病患30例。对两组病患都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干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病患则进行行为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而实验组病患的生活质量也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行为心理干预对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病患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影响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行为心理干预 老年呼吸系统 细菌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云南省地处温带,夏季雨量充沛,野生菌资源丰富分部广泛,当地村民有采集野生菌食用的习惯,野生菌属于山珍味道鲜美,但村民对野生菌分类不清经常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中毒并造成人员死亡;该起中毒事件为陆增荣家小孩自行采集加工,8人食用导致8人中毒5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罹患死亡率62.50%(5/8);野生菌共计9朵(毛柄白毒伞5朵,窝柄黄乳菇3朵,毒红菇1朵),重量约150~200克,毒性极强;通过该起事件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避免食用有毒野生菌中毒造成人员和经济损失。

  • 标签: 野生菌 毛柄白毒伞 毒红菇 窝柄黄乳菇 流行病学调查 野生菌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细菌肺炎及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肺炎患儿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44例,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观察其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描绘ROC曲线,观察上述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支原体肺炎及细菌肺炎中的价值。结果WBC、CRP、PCT表达水平在三组中为细菌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在诊断细菌肺炎及支原体肺炎中,CRP的敏感度、特异性高于PCT及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测。结论WBC、CRP、PCT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儿童细菌肺炎及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细菌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细菌病原学、病原菌抗原以及血清抗体检查作为金标准,分别对比单纯血常规检验、单纯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以及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单纯血常规检验、单纯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论针对儿科细菌感染,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显著提升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感染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CNP)大鼠模型不同时段前列腺TNF-α、IL-1β、IL-2和IL-10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45d组、60d组和90d组。建立模型,ELISA法测细胞因子含量,光镜观察。结果(1)模型组表现为CNP病理学变化。(2)45d、60d和90d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d、60d和90d大鼠TNF-α、IL-1β、IL-2和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90d大鼠与45d、60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d大鼠高于45d、60d组(P<0.05)。结论CNP大鼠前列腺TNF-α、IL-1β、IL-2和IL-10含量增多,且随着造模时间延长炎症愈严重。

  • 标签: 前列腺炎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的诊断结果。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8月—2017年8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72例细菌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血常规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对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越高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越高。结论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作用诊断细菌感染的常规手段。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对鉴别狼疮肺和狼疮并发细菌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系统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炎症表现的患者进行双抗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和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同时作支纤镜深部痰培养。结果痰培养阳性组(31例)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高于痰培养阴性组(14例)(P<0.01),而PCT梯度与D-D水平有正相关。结论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可作为细菌感染危重程度的监控。检测结果对鉴别狼疮肺和狼疮并发细菌肺炎具有快速方便的优势,从而合理指导抗生素治疗。

  • 标签: 降钙素原(PCT) D-二聚体(D-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肺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