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吗啡配合普瑞巴林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94例,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A组的49例患者均采用吗啡配合普瑞巴林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的45例患者仅仅使用吗啡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4d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所用吗啡的量、镇痛效果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①A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所用吗啡的量明显低于B组患者,其差距较为显著,即P<0.05;②A组患者镇痛的总有效率为95.92%与B组患者的82.22%相比较高,其差距较为显著,即P<0.05;③A组并发症发病率与B组相比差距较小,即P>0.05。结论吗啡配合普瑞巴林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有效减少吗啡的使用量,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减少治疗风险,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吗啡 普瑞巴林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感染致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142例社区获得性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7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米卡星、哌拉西林静脉滴注,研究组给予莫西沙星口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致病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感染致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社区获得性感染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阿奇霉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就诊于我院的 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常规治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统计分析两组的肺功能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优势( P<0.05);同时在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优势(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的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阿奇霉素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感染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关键词 :阿奇霉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法可以追溯到1895年和1898年X线与元素镭的发现,对于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医学界一直在突破原有的医学桎梏,取得新的进展。在近10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这一切都归功于肿瘤放射物理学的进展。本文将探讨放射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重要性、放射治疗物理学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梳理这百年来肿瘤治疗医学上的重大进步。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物理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西药配伍使用的合理性及其药理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中西药配伍合理性与药理展开了探讨,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 标签: 中西药 配伍 合理性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血常规检验,观察组予以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两组预后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93.88%(4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的患者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检测准确率高,对感染性疾病的后续治疗可以提高指导性的意见,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连用5d,停药25d为一个疗程,重复治疗三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对其肺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比对照组优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可以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评分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其使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应用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以2017年1月-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和血常规检验。将两组检验方式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疾病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的疾病检出率(75.00%)高于单独检验结果(64.00%、62.00%)(p值<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法和血常规检验法较单独应用更加准确。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对于用药的合理性影响。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患者 56例,依据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一组患者 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菌药剂的管理,观察用药合理性。结果:研究组用合理用药率与对照组相比,数值之间有巨大差距,组间比较以后显示有明显的差异, P< 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强化抗菌药物管理,能提高用药合理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口服茵栀黄颗粒与中药湿敷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11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出生治疗的7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儿分组,并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与中药湿敷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优于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的对照组的89.19%,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距离满意度基本接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在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与中药湿敷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有效率,通过对患儿进行对症护理科获得极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中药湿敷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放疗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不仅需要先进的放疗设备,尤其是在新开展放疗的科室, 更需要经验丰富的物理师。只有知识齐全、操作得当的物理师,才能保证放疗设备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放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使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从新开展放疗科室的机房设计,设备安装 、机房验收、 治疗方案制定、放疗监督、放疗设备检修、医疗技术创新、放疗计划的实施等方向研究和分析放疗物理师在新开展放疗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放疗物理师 重要性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处于特殊的环境,存在职业危害的因素较多,对病人负责的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自我防护意识是不行的,细致、周到、科学的防护是保证手术圆满完成的首要条件,也是确保病人满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防护措施,既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又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神经型耳鸣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97人及对照组66人,治疗组除常规营养神经、调节循环、高压氧治疗外加,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隔日一次治疗,治疗2周,对照组常规营养神经、调节循环、高压氧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参照耳鸣程度及时间进行分级,拟定疗效评价指标。好转耳鸣程度明显下降并有暂停,治愈耳鸣症状消失,无效耳鸣症状无改变。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神经型耳鸣治疗有效。

  • 标签: 神经性耳鸣 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对我院在九寨沟地震受伤的48例伤员实施的震后物理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的具体情况,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质量及治疗的配合度与恢复效率等方面的效果。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物理康复治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进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的5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分析各组不同Dukes分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结果腹腔镜组DukesA、B、C、D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减少,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不同分期 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