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市近年来新生卡介苗(BCG)接种质量和卡介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新生卡介苗接种后84-120天,用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试,72h后记录皮试结果并查看卡痕大小。结果统计分析8928例,阳转8812例,阳转率98.70%,卡痕率98.73%。结论通过监测本市新生卡介苗接种工作质量和免疫效果已达较高水平。

  • 标签: 新生儿 卡介苗(BCG) 阳转率 结核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衣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所有新生衣原体肺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0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儿采用双色球抽签法,蓝色球为对照组,红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沙丁氨醇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所有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7(90.00%)例,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9(63.33%)例,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衣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这对于患儿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序贯治疗 沙丁胺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方法和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生的130例新生,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新生护理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管理。对两组新生疾病发病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新生病发病率为6.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可减少新生病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优质护理 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黄疸使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对我院的84例新生黄疸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数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儿胎便初排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要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有效率是95.5%,对照组是77.5%,结果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新生黄疸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优秀,能够改善患儿的症状,减少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并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儿均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在护理操作评分、制度评分、护理书写记录评分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使患儿家属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避免医患纠纷,使医院监护水平得到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抚触护理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4月84例新生新生并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抚触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新生的抚触护理。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满意评价;新生体重增长量、身长增长量、摄奶量;新生黄疸等疾病发生率。结果抚触护理组家长对护理满意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抚触护理组新生体重增长量、身长增长量、摄奶量高于对照组,P<0.05;抚触护理组新生黄疸等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抚触护理的应用与护理效果确切,可对新生产生温和刺激,促进机体和神经系统发育,加速体格生长,提高进食量,预防疾病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抚触护理 应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6例新生肺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频通气,观察组用高频振荡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低。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肺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黄疸的影响,皆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选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治疗的180例新生黄疸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新生为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新生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90例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80.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12±2.11)vs(8.74±2.63)d,(110.63±11.12)vs(169.47±18.96)μmol/L,(P<0.01)。结论对新生黄疸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可起到防治新生病理性黄疸作用。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 新生儿 黄疸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新生肺炎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对策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67例,均为重症新生肺炎患儿,积极开展临床急救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67例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36例,满意29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7.01%。结论针对重症新生肺炎患儿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对策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展现出良好应用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新生儿肺炎 临床急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孕期护理保健对孕产妇及围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孕产妇共700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50例)和观察组(3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孕期护理保健,将两组顺产率、难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孕期用药率、围生早产率、新生窒息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顺产率、难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孕期用药率、围生早产率、新生窒息率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孕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孕期护理保健能够显著提升新生顺产率满足孕产妇在孕期的护理需求,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孕产妇 围生儿 孕期护理保健 优生优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呼吸衰竭新生为研究对象,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1.76%,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2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的效果相对较好,但合并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应根据新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常频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并迅速兴起的一门临床医学,是依靠慎重、准确、明智地研究证据,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措施。由于新生外科很多疾病发病率低,单一医疗机构在资料总结分析中存在一定误差,而且传统经验医学在新生外科教学中的不足,亟待解决。因此,通过实例阐述新生外科教学中实现循证医学的过程,指导临床实践,有利于新生外科医疗水准的快速提高。

  • 标签: 循证医学 新生儿外科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在新生脐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4月于我院分娩的70例新生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等量均分为35例一般预防组与35例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组,对上述两组新生研究样本干预后在脐部感染发生比例方面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组干预后的新生脐部感染发生比例显著低于一般预防护理组研究样本,(P<0.05)。结论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具备较好的新生脐部感染预防功效。

  • 标签: 脐部感染 新生儿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的100例新生,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对照组新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新生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新生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 新生儿护理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上半年间我院收治的以及在我院出生的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42例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之前收治的新生缺血性脑病的患儿43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收集整理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儿发展量表评分统计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整个护理过程评价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整个护理过程评价满意度为76.74%,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神经行为正常率统计结果为78.57%。对照组神经行为正常率统计结果为32.56%,两组统计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进后的新生股静脉穿刺采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8月新生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斜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技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完成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可以明显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股静脉 穿刺 采血方法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1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出生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出生1小时内以及第5~6小时啼哭的次数以及时间;同时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新生1小时内、5~6小时内的啼哭次数、持续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6%;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3.87%;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增加新生的安全感,有效的降低新生的啼哭次数以及时间,产妇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大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母婴 早期皮肤接触 新生儿 行为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护理中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患儿56例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式护理;鸟巢式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就两组患儿胎便转黄的时间、首次胎便排出时间、日均排便次数、日均奶量增加量、日均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和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鸟巢式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鸟巢式组患儿胎便转黄的时间、首次胎便排出时间、日均排便次数、日均奶量增加量、日均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护理中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新生胃肠功能,促进其临床睡眠质量的增加和进食量的增加,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鸟巢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为新生救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VLBW患儿124例。结果获得随访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男性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头围、体重增长迟缓呈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不同时间段头围、体重与增长迟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个月龄,神经发育正常36例,异常39例。正常者第18个月神经发育正常者18个月头围增长迟缓率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标签: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黄疸消退的影响。方法169例新生随机分为抚触的实验组85例和非抚触的对照组84例。分别测量新生出生7日的经皮胆红素值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抚触实验组新生经皮黄疸指数在1天后明显低于非抚触的对照组(P<O.05)。结论新生抚触降低新生黄疸指数和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抚触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