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黄疸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6月之间接收的68名新生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家属的意愿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为基础组,一组采用早期护理模式为实施组,对比两组患者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及两组患儿护理期间胆红素指标。结果:基础组患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长于实施组患儿,且基础组患儿护理中胆红素指标高于实施组患儿,两组患儿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性,可进行对比(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黄疸患者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胆红素指标具有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应用效果
  • 简介:新生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在伴有肺部疾病的新生中却易并发气胸。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新生死亡。我科自2003年10月~2003年11月收治1例新生胎粪吸人性肺炎合并气胸及1例新生肺炎并发气胸,经过胸腔闭式引流及使用呼吸机等积极的治疗护理,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气胸 护理
  • 简介:新生在住院期间往往要反复接受各种疼痛刺激,包括动静脉穿刺、腰椎穿刺、插尿管、插胃管以及气管插管等。良好的疼痛管理对新生的康复及成长发育非常重要,但临床上对新生疼痛的处理往往不足。缺乏适当的疼痛评估可能是新生疼痛治疗不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评估是疼痛处理关键的第一步。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不仅可以识别疼痛的存在,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笔者就新生疼痛评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评估
  • 简介:胎儿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到28d内称为新生期。新生需经过一系列重要调整和复杂的变化后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的发展。由于新生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故发病率、死亡率是儿童期最高的。因此加强对新生期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我科对出院后的新生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新生儿期 社区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 脐带结扎 组织发育 发病率
  • 简介:摘要:新生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1]。新生重度窒息是新生出生后24h内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新生死亡率为无窒息的45倍[2]。及时准确处理新生窒息是降低新生死亡,减少远期合并症的关键。现将其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生耳道护理对新生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听力筛查的90名新生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新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耳道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初筛和复筛的通过率(88.89%和71.11%)均高于对照组(100.00%和88.89%)。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耳道护理 听力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抚触护理对新生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88例,均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生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新生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新生的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的护理服务中,对新生进行新生抚触护理,有助于新生的生长发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泡浴联合新生抚触治疗新生黄疸的效果。方法:对46名患有新生黄疸的患儿进行研究,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采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n=23)和采用中药泡浴联合新生抚触治疗的研究组(n=23)。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除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指标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泡浴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 新生儿黄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婴儿的爱抚对婴幼儿的生长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间出生的190例婴儿作为样本,以电脑随机数表方式进行分类,各95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了抚摸治疗。将两个组间的智能和身体发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新生智力发展的各项得分均较正常儿童高,且与正常儿童相比有显著性(P

  • 标签: 新生儿 生长发育 抚触护理 智力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新生并不能表达清楚自身感受,通过听力筛查能够及早的排查出患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并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现研究对新生进行耳道护理是否能够影响听力筛查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此次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我院进行听力筛查的8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样本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和耳道护理组,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对比两组的初、复筛查结果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耳道护理组新生的初、复筛查结果和家属满意度情况都要明显更高,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新生采用耳道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听力筛查通过率,并可及时治疗听力障碍患儿,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新生儿 耳道护理 听力筛查结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皮肤感染预防中应用新生沐浴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82例新生(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奇偶数法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41例常规干预,研究组41例进行新生沐浴。对比皮肤感染发生率。对比新生家长对临床干预的满意度。结果:皮肤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更低的组别是研究组(P<0.05)。研究组家长对临床干预有更高的满意度(P<0.05)。结论:新生沐浴可以预防新生皮肤感染。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感染 沐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皮肤感染预防中应用新生沐浴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82例新生(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奇偶数法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41例常规干预,研究组41例进行新生沐浴。对比皮肤感染发生率。对比新生家长对临床干预的满意度。结果:皮肤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更低的组别是研究组(P<0.05)。研究组家长对临床干预有更高的满意度(P<0.05)。结论:新生沐浴可以预防新生皮肤感染。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感染 沐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为新生提供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对改善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12月间收治30例低体温新生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新生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联合针对新生低体温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各组有新生15例。从两组新生干预后体温变化、低体温情况分析护理模式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在入病房后的30min、1h以及90min时间体温测量均高于对照组新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体温新生展开早期保健技术干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帮助新生恢复正常体温,缩短住院时间,保障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低体温 早期保健技术 体温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新生重症监护室对新生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06月-2019年06月期间收治的86例重症监护室产生疼痛症状的新生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其中实行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参照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重症监护时间、疼痛控制时间以及疼痛程度控制效果。结果 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重症监护时间以及疼痛控制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疼痛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生抚触对于新生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该期间住院并就诊的喂养不耐受新生,研究时间2021年4月-2022年4月,80例新生通过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进行新生抚触,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体质量以及进食奶量大大提升,并且明显缩短了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时间,以上数据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新生喂养不耐受护理过程中采用新生抚触能够将其进食量以及腹胀等情况改善。

  • 标签: 新生儿抚触 喂养不耐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抚触护理对新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00例新生,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新生抚触护理。比较两组体格发育相关指标、智力发育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体格发育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智力发育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抚触对新生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新生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抚触护理 新生儿生长发育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