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peripheraliridoplasty,LPIP)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acuteangle-closureglaucoma,A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的高眼压持续状态中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67例69眼发作期药物治疗3~6h后眼压仍〉30mmHg时,行LPIP治疗。监测术前和术后30,60min和2h眼压、视力变化。应用UBM测量术前、术后2h房角宽度和虹膜厚度,并应用房角镜观察前房角粘连情况。结果:LPIP后2h,房角开放距离(AOD)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小梁虹膜夹角(TIA)增宽、部分患者周边虹膜前粘连(PAS)减少、周边虹膜变薄。所有患者眼压在激光虹膜成形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53.81±10.22mmHg,术后30min平均眼压33.81±9.22mmHg,术后60min为21.93±7.19mmHg,2h后眼压下降至15.16±3.07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51.79,P〈0.01)。同时所有患者视力都有所提高。结论:LPIP可以明显加深患者的周边前房,增宽房角入口,降低患者眼压,是治疗A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高眼压持续状态的重要辅助措施,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成形术 高眼压持续 状态
  • 简介:目的:评价并比较180°和360°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lasertrabeculoplasty,SLT)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的临床效果。方法:POAG患者60例60眼,分别采用532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以光斑400μm,脉冲时间3ns,能量0.3~1.2mJ行180°和360°SLT。观察患者术后6mo的眼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眼压在激光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180°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5.6±2.0mmHg(1kPa=7.5mmHg),术后1h;1d;1wk;1,3,6mo眼压分别为27.1±2.1,16.5±1.9,19.6±1.9,18.5±1.8,19.9±1.9,20.3±1.8mmHg。360°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5.4±2.1mmHg,术后对应时间点眼压分别为26.6±1.9,15.9±2.0,19.0±2.0,17.8±1.9,18.7±2.0,19.2±1.9mmHg。两组术后1d;1wk;1,3,6mo的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各时间点眼压的平均下降幅度比较,360°组较180°组术后眼压的平均下降幅度更大,其中术后3mo和6m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60°SLT治疗POAG的疗效可能优于180°SLT。

  • 标签: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青光眼 眼压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闭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闭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被分为两组,Ⅰ组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Ⅱ组不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moⅠ组眼压为15.72±3.02mmHg,1/组为16.30±3.81mmHg,两组眼压均比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别(P〈0.05)。Ⅰ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64±0.45mm加深至术后3mo的3.21±0.41mm,Ⅱ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92±0.52mm加深至术后3mo的3.18±0.39mm.两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加深,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房角明显增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不仅能提高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青光眼视力,而且可彻底解除闭型青光眼的瞳孔阻滞。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开型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及拥有健康眼球表面的正常人群的泪膜功能和印象细胞学检查的数值。方法:此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平均年龄:62.7±6.1岁),高眼压患者12例12眼(平均年龄:62.8±6.4岁)及健康人12例12眼(平均年龄:62.9±6.03岁)。这些患者均是最近被诊断出患有原发性开型青光眼及高眼压,且之前未接受过抗青光眼方面的治疗。均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每组印迹细胞学检查的样本根据Nelson分级法分为0-3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Dunn多重比较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患者及正常人群平均基础泪液分泌值分别为10.4±1.3,10.9±1.2和11.1±1.1mm/5min,其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三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11.2±1.1,11.3±1.1和11.8±1.2s,其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P=0.35)。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中6眼(54.5%)为0级,5眼(45.5%)为1级。高眼压患者中6眼(50%)为0级,6眼(50%)为1级,健康人中6眼(50%)为0级,6只眼(50%)为1级(P=0.97)。结论:氧化应激可能会导致青光眼,眼表疾病,泪腺功能障碍及机体杯状细胞所分泌的黏液减少。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症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印象细胞学检查数值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结膜印迹细胞学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闭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82例103眼,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开放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眼压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眼压分别为(15.43±1.55)mmHg和(15.50±1.60)mmHg,高于术后3个月眼压(P〈0.05),但明显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ACD和AOD500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房角关闭情况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术后12个月房角开放眼数达28眼,占27.18%;术后未出现人工晶体夹持、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有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仅局部用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早期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54眼),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对28例(32眼)早期闭型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其结果与同类病人(20例22眼)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前,术后一个月内每周一次,半年内每月一次,半年后三个月一次做眼压、裂隙灯检查直至1年。比较两者在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及前房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组术后平均眼内压为15.2±3.1mmHg,而同类病人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平均眼内压为14.9±2.6mmHg。分别经周边虹膜切除术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两类病人眼内压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18眼(81.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4者占63.6%,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其中8眼视力不增反降,最佳矫正视力0.4者占1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而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两者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早期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房角显著加宽,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矫正视力也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早期 超声乳化 周边虹膜切除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拉坦前列素 噻吗心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