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在不同条件培养基中变形链球菌IngbrittC国际标准株及luxS基因缺陷株24h生物形成的厚度及平均荧光强度,探讨luxS基因在变形链球菌生形成中的硫代谢作用。方法建立以圆形玻片为载体的生物模型,通过营养补充实验培养两菌株生物,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测定两菌株生物厚度和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当分别加入一定浓度半胱氨酸、蛋氨酸时,缺陷株生物厚度有明显增长,但未恢复至标准株水平;加入半胱氨酸,标准株生物厚度有所增加;当加入S-腺苷甲硫氨酸时,缺陷株与标准株生物的厚度均降低。结论在变形链球菌生物形成中,luxS基因不但具有密度感应功能,在硫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luxS基因缺陷株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硫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冲洗液残余药量抗菌活性,为选择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形成的根管冲洗药物提供实参考依据。方法:制备牙本质片样本60个随机分成6组,分别浸泡于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5%、5.25%次氯酸钠溶液、17%乙二胺四乙酸(EDTA)、10%柠檬酸溶液和2%氯己定溶液中,随后将样本置于400μl粪肠球菌细菌悬液厌氧培养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形成情况,Bioimage-L软件统计活菌体积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计算每组冲洗液抑制细菌生物形成比率。结果:2%氯己定溶液组活菌数最少能抑制99.9%细菌生物形成,次氯酸钠溶液组活菌数多抑制细菌生物形成能力最差分别抑制13.3%、18.8%细菌生物形成,17%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与10%柠檬酸溶液抑制细菌生物形成能力次于2%氯已定溶液组分别能抑制43.8%与45.3%细菌生物形成。结论:五种根管冲洗液中2%氯己定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形成能力最强。

  • 标签: 粪肠球菌 生物膜 牙本质
  • 简介:目的:体外研究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被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平板法制备12和24h白念株菌生物被,每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法尼醇(100~900μmol/L)培养24h,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被的抑制作用效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物被形态。结果:不同浓度的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被均有抑制作用(P<0.05),法尼醇浓度增加,抑制强度呈上升趋势。培养12h,抑制白念株菌生物被50%活性的最低药物浓度(sessile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50%,SMIC50)为600μmol/L;培养24h,SMIC50为200μmol/L。结论: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被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被抑制强度与法尼醇浓度和生物被时相相关,高浓度法尼醇的抑制效果高于低浓度法尼醇。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法尼醇 XTT减低法
  • 简介:目的: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对皮肤的致敏性能。方法:豚鼠皮内注射试验试液,经诱发和加强及过敏激发后,观察局部组织的过敏现象。结果:20只豚鼠均未见有明显红斑或水肿发生,评定配色颜料一硅橡胶复合体的小鼠皮肤过敏率为0%。结论:油画类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短期或长期应用于口腔环境将不致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颜料 硅橡胶 致敏 赝复体 颔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保丽净义齿清洁片杀菌活性.方法:选用国际标准株细菌,利用体外微生物培养,进行定量悬浮液试验.结果:义齿清洁片在40℃溶液、5分钟对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核梭杆菌、非典型韦荣菌、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普雷沃氏菌属的中间普氏菌、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有99.9%的杀菌效果.结论:保丽净义齿清洁片体外对一些口腔常驻致病菌有明显抗菌作用.

  • 标签: 义齿清洁片 定量悬浮液试验 致病菌 口腔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全脱位延迟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方法:25只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进行同颌左右对照实验。拔除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将自制的PRF置于一侧拔牙窝内,干燥保存的牙齿原位再植,作为PRF组,对侧拔牙窝内不添加PRF,脱位牙原位再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d处死大鼠,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再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再植牙无脱落。再植术后1d,牙周炎症细胞浸润,PRF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d,PRF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仍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7d,两组中牙周膜愈合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PRF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14d,PRF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8d,两组中各类牙周愈合表现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全脱位牙延迟再植术中,应用PRF不影响再植牙就位、愈合,早期能够控制再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但远期效果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 牙再植 牙周愈合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通过白色念珠菌改良热酸性酚法RNA提取方法与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的比较,确定一种有效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总RNA的方法。方法将培养3h和6h白色念珠菌生物分为2组,每组分别采用热酸性酚法、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提取酵母相白色念珠菌的总RNA,用分光光度计及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RNA的浓度、纯度以及完整性。结果1~8号样本RNA总量依次为:9.96、12.72、2.88、4.56、2.76、4.92、7.32、10.68μg。结论热酸性酚法是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总RN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生物膜 白色念珠菌 RNA提取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和磁控溅射法两种方法制备的彩色不锈钢正畸托槽的口腔黏膜刺激性,为新材料在口腔临床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60~70d鼠龄的雄性金黄色地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将两种彩色正畸托槽分别缝合固定于两组动物的右侧颊囊,将阴性对照材料缝合固定于每组动物的左侧颊囊,14d后无痛处死动物,取与材料接触部位的颊部全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两种材料的口腔黏膜组织刺激反应。结果20只动物均未出现全身及口腔黏膜局部的不良刺激反应。结论两种彩色正畸托槽均无口腔黏膜刺激性。

  • 标签: 正畸托槽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饰瓷和核心瓷(牙合)面厚度对双层结构氧化锆全瓷冠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3-7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进行.利用螺旋CT断层图像,构建上颌第一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核心瓷和饰瓷)、黏结剂、牙体组织、牙根、牙周膜、牙槽骨6部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垂直集中载荷600N的加载方式,观察不同饰瓷(牙合)面厚度(V)与核心瓷(牙合)面厚度(C)两因素变化对全瓷冠的最大主应力(S1)分布情况.结果随着饰瓷厚度增加,饰瓷本身的应力先减小后上升,即饰瓷厚度为0.7mm时,S1为73.20MPa;厚度升至0.9mm时,S1下降至54.56MPa;厚度升至1.7mm时,S1则上升至60.16MPa.而随着核心瓷厚度增加,核心瓷的应力在减小,即核心瓷厚度为0.3mm时,S1为ll6.40MPa;厚度升至1.3mm时,S1下降至4.17MPa,其应力峰值下降幅度为96.75%.结论对全瓷冠的应力分析,得出双层全瓷冠的V和C范围:0.9mm≤V≤1.5mm,C≥0.5mm.这就要求在全瓷冠临床预备过程中,必须留出至少1.4mm的空间,即为两者最低限之和.

  • 标签: 全瓷冠 有限元分析 应力 饰瓷 核心瓷
  • 简介:目的:利用计算机生成下颌中切牙的三维实体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瓷贴面复合体粘接的受力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Micro-CT获得的牙体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利用topo算法和Ansa软件生成下颌中切牙三维实体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法分析瓷贴面复合体不同厚度的粘接,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使用ABAQUS/Standard求解器对该计算模型求解,并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获得较为精准的下颌中切牙三维实体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应力云图可见:垂直载荷下,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舌面远中1/3处和粘接切端中1/3处;斜向载荷下,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唇面切端远中1/3处和舌面颈部远中1/3处;VonMises应力值斜向加载均大于垂直向加载;不同载荷条件下粘结厚度均为100um时VonMises应力值最小.结论:下颌中切牙瓷贴面修复应重点注意粘接切端边缘的处理,并引导下颌牙齿延牙体长轴受力;树脂粘接在厚度为100um附近时更有利于瓷贴面的粘接效果.

  • 标签: 下颌中切牙 瓷贴面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珊瑚人工骨(naturalcoral,NC)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吸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的可行性,并比较两种可降解性屏障PLGA-NC复合和PLGA的生物相容性及用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狗的BMSCs,检测其成骨活性;将NC和可降解性屏障材料分别吸附原代培养的BMSCs,观察复合物的形态,进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结果:BMSCs在NC的孔隙中生长良好,并有细胞基质的分泌;两种屏障与细胞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PLGA-NC复合较PLGA有更多的微孔和更好的成形性.结论:NC可作为牙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细胞载体;PLGA-NC复合比单纯的PLGA更适合作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的屏障材料.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可降解性膜 珊瑚人工骨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义齿基托材料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镀用义齿树脂基托表面后的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托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30个.按不同粗糙度(280目、600目、1200目)分成3组,每组10个.相同粗糙度的10个试件再分成2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不同粗糙度试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存在变形链球菌黏附,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200目P<0.05;600及280目P<0.01);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均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多(P<0.05),实验组增多趋势相对较小.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能够改善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具有部分抑菌功能.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纳米非晶金刚石膜 纳米材料 丙烯酸树脂类 细菌黏附 义齿基托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内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析粪肠球菌的检出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需要进行根尖外科手术的单根管患牙42颗,记录症状和体征,采集根尖生物样本,各样本均采用生化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方法检测粪肠球菌。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对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差异及其与患者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化鉴定和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内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发现在疼痛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无疼痛组(P〈0.05)。结论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内粪肠球菌检出率较高,且粪肠球菌的检出与疼痛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难治性根尖周炎 根尖生物膜 粪肠球菌
  • 简介: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被耐药性与BGL2和XOG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构建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株模型.构建耐药株和对照株生物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白念珠菌耐药株和对照株生物被细胞中葡聚糖相关基因BGL2和XOG1,并比较耐药株和对照株中BGL2和XOG1表达的差异.结果: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证实耐药株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128μg/ml.与对照株相比,耐药株XOG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GL2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葡聚糖相关基因XOG1与白念珠菌生物被耐药性相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耐药株 BGL2 XOG1
  • 简介:目的:研究强氧化水溶液治疗牙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50名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试验组给予强氧化水溶液含漱,对照组给以生理盐水含漱,观察两组受试者使用含漱液5d前后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变化。评价两种含漱液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基线无差异。两组应用不同的含漱液漱口5d后,牙龈指数均有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而菌斑指数在强氧化水组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强氧化水溶液对治疗牙龈炎、控制牙菌斑有明显效果且无毒无味无刺激,可以用于临床治疗牙龈炎和控制牙菌斑。

  • 标签: 强氧化水溶液 牙龈炎 牙菌斑
  • 简介: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使用条件培养液(CM)和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加速骨再生。材料与方法:CM取自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CM被固定在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上.该需用0,5mol/L氢氧化钠(NaOH)处理以提高亲水性。实验分为4个组:PLGA处理①磷酸盐缓冲液(PBS;PBS—M).②PBS和0.5mol/LNaOH(亲水性处理;PBS-HM),③CM(CM—M).④CM和0.5mol/LNaOH(CM—H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实验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固定在PLGA上的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分析C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性被移植到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进行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M可固定于PLGA上。PLGA的亲水处理可增强CM的固定。LC/MS/MS分析表明.在PLGA表面的固定化蛋白质属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核心蛋白多糖、纤连蛋白。CM里从PLGA释放出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被CM—HM处理过的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明显高于被其他组处理对应的骨缺损区域。结论:PLGA经0.5mol/LNaOH和CM处理后可促进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再生。

  • 标签: 条件培养液 引导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比较酸碱唾液浸泡环境下动态循环加载对氧化锆/饰面瓷叠瓷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饰面瓷叠瓷圆片试件45个,随机分为酸性、碱性及中性浸泡三组,循环加载10000次后进行双轴弯曲测试。用二参数Weibull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环境下的弯曲强度值最大,碱性环境下的弯曲强度值最小。pH=7组的平均抗弯强度比pH=4组高14%左右,而比pH=8组高45%左右。本实验测得到的Weibull模量值分别是pH=7组15.5,pH=4组15.3,pH=8组8.9。R2值分别是pH=7组0.98,pH=4组0.97,pH=8组0.94。结论:牙科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使用后出现性能下降的疲劳现象,与牙科陶瓷修复体处于不同酸碱度唾液环境有关。

  • 标签: 牙科陶瓷 层状结构 循环载荷 Weibull分析
  • 简介:拔牙术后,由于牙槽突上拔牙位点质和量的改变,骨组织大量吸收。此随机临床试验有3个目的:①比较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术和自然愈合的拔牙窝剩余骨量变化;②分析植骨后的拔牙窝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特点;③比较拔牙窝相邻牙在拔牙前后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的变化。本研究共观察了41位患者的48颗牙齿,每位患者的上颌或下颌的前磨牙或磨牙区至少有一个拔牙位点。所有拔牙位点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拔牙后未做处理),另一组为试验组(拔牙后进行位点保存)。在试验组中,拔牙窝内植入牛骨矿物质并覆盖了猪胶原。拔牙前和拔牙后4个月,测量拔牙窝相邻牙的探诊深度(PPD)、龈退缩(REC)、及临床附着水平(CAL),在石膏模型上评估牙槽嵴宽度在拔牙后4个月内的变化。拔牙后4个月,实验组中进行了植骨的拔牙窝和对照组中未予处理的拔牙窝内都有充分的骨质填充,两组在PPD、REC及CAL方面都相差甚微。然而,在拔牙后4个月,试验组在牙槽嵴宽度(1.04±1.08mmVS4.48±0.65mm,P〈0.001)和高度(0.46±0.46mmVS1.54±0.33mm,P〈0.001)上的降低量明显减少。组织学观察,植骨的拔牙窝内无炎症反应,呈现骨形成与骨成熟的各个阶段,两组中的骨质矿化与未矿化结构无明显差异。与未行处理的拔牙窝相比较,采用拔牙窝内植入牛骨矿物质并覆盖胶原的方式对拔牙位点进行保存,很有可能减少了垂直向与水平向上的骨量丧失。

  • 标签: 随机临床试验 组织学分析 骨矿物质 随机对照 胶原膜 牙位
  • 简介:目的:对比测定3种临床常用的暂时冠桥材料的凝胶时间和峰值温度。方法:选取Integrity、Luxatemp、Structur2SC暂时冠桥材料,颜色均为A2色,分别测定其凝固时间和峰值温度,应用SPSS1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分析。结果:凝胶时间试验中,三组均数存在组间显著性差异,按时间长短可排序为Luxatemp〉Integrity〉Structur2SC。峰值温度试验中,三组材料的固化升温曲线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峰值温度范围在34.2±2.2℃-41.1±3.1℃之间,出现时间在100s-150s之间。Integrity和Luxate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ructur2SC与另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排序为Structur2SC〉Integrity和Luxatemp。结论:Structur2SC可操作时间略短,峰值温度较高,临床应用时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暂时修复体 凝胶时间 峰值温度 树脂
  • 简介:牙种植技术已成为目前缺牙修复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手段.但临床常有一些牙槽嵴过低、过窄和局部有凹陷的病例,在种植过程中常发生侧方穿孔,导致种植失败.随着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上述问题能够得以解决.自1999年7月起,我科开始将Bio-Oss骨代用品及Bio-Gide生物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骨代用品 治疗 牙种植体 骨缺损 BIO-OSS 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