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环孢菌素A(cycloslporineA,CsA),目前仍是临床最常用的高效免疫抑制剂,在肾脏、肝脏等器官移植及骨髓移植术后抗排异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然而,其个体差异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大,不良反应多,因此,临床医师在调整该药剂量时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就常见的影响该药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临床监测 因素临床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和中毒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42例给予地高辛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2组38例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地高辛为主的常规治疗。检测CHF患者地高辛的血药浓度,以及有无出现地高辛中毒症状,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对地高辛治疗CHF的疗效以及地高辛浓度和中毒反应的影响。结果:临床疗效和NT-proBNP水平观察1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血药浓度观察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反应例数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增加地高辛治疗CHF的疗效,并增加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甚至达到中毒浓度,但未见相应中毒症状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地高辛 中毒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莫西沙星浓度的方法,并对样品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三乙胺(磷酸调pH至4.8)-乙腈(80∶20,V∶V),流速为1.0mL.min-1,以环丙沙星为内标、紫外检测波长为296nm进行测定。结果:莫西沙星浓度在0.025~5.0μm.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其低、中、高3种浓度(0.05、0.5、2.5μg.mL-1)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67.11%、79.71%、78.04%,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9.26%、96.88%、101.82%,日内精密度(RSD)值分别为4.06%、3.15%、1.33%,日间RSD值分别为7.24%、1.79%、3.3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检测浓度低,试验成本低,可以用于盐酸莫西沙星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临床特殊人群的血药浓度测定。

  • 标签: 莫西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下,药品分析行业对简单化、精准化的检验技术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检验行业的建设速度日益加快,众多现代化精密仪器设备获得广泛运用与高度认可。

  • 标签: 电位滴定设定pH值法 标定 酸碱滴定液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小儿癫痫病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患儿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08名患儿癫痫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指导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进行了统计。患儿癫痫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多因子 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患儿血清中丙戊酸钠的平均浓度为69.98±28.73 ug/ml-1,3~6岁患儿的血浆药量较3~6岁患儿低(P

  • 标签: 癫痫患儿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小儿癫痫病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患儿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08名患儿癫痫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指导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进行了统计。患儿癫痫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多因子 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患儿血清中丙戊酸钠的平均浓度为69.98±28.73 ug/ml-1,3~6岁患儿的血浆药量较3~6岁患儿低(P

  • 标签: 癫痫患儿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异体骨髓移植术后环孢素A(CsA)全血谷浓度测定结果,探讨CsA的理想治疗范围及CsA谷浓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CsA谷浓度与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6例骨髓移植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骨髓移植术后0~1月、2~6月、6~12月CsA谷浓度理想治疗窗为150~250ng/ml、150~200ng/ml、l00~150ng/ml;CsA谷浓度250ng/ml时肝、肾毒性作用明显上升(P<0.05)。不同患者使用相同剂量的CsA后,其血药浓度差异较大。结论骨髓移植术后早期,CsA谷浓度维持在l00~250ng/ml之间。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降低CsA的肝肾毒性作用的发生。

  • 标签: 荧光偏振免疫法 测定 骨髓移植 环孢素A 血药浓度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目的:建立灵敏、快速、准确的人尿液中西他沙星浓度的HPLC-MS/MS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西他沙星颗粒剂后的尿药排泄。方法:尿液经甲醇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MS/MS法分析。10例受试者,每例空腹和餐后(随机交叉)单次口服西他沙星颗粒剂50mg,经5天的清洗期后将两式受试者对调,两周期分别收集给药前(0h)及给药后0-3、3-6、6-12、12-24、24-36、36-48、48-60h各时间段的所有尿液并分析,计算西他沙星在尿液中的累计排泄量和累积排泄率。结果:西他沙星尿液的线性范围为0.250-200μg·mL^-1,定量限为0.250μg·mL^-1。健康受试者口服西他沙星颗粒剂后3h即能检测到原型药物,36小时内经尿液排泄基本完全,累积排泄量约为35mg,累积排泄率约为7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人口服西他沙星颗粒剂后药物尿液浓度的测定及其尿药排泄研究。

  • 标签: 西他沙星 HPLC-MS/MS 尿药浓度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头孢吡肟的药物浓度。方法:待测样品经蛋白沉淀处理后,内标法进行高效液相紫外检测,选用三氯乙酸作为蛋白沉淀剂,头孢他啶作为内标:色谱柱采用IntertsilODS-3(5um,4.6mm×250mm)型色谱柱;流动相为:10%乙腈(v/v),20mmol·L^-1醋酸铵,用冰醋酸调pH至4.00;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头孢吡肟与血液及脑脊液中的杂质分离良好,头孢吡肟的保留时间在6min左右。血液中和脑脊液中头孢吡肟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00μg·mL^-1。和0.1~100μg·mL^-1,回收率分别为76.17%~97.55%和82.28%~92.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5μg·mL^-1和0.1μg·mL^-1。结论:该法可以用于测定血液及脑脊液中的浓度,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 标签: 血液 脑脊液 头孢吡肟 药物浓度 HPLC 测定
  • 简介:建立快速简便的在线固相萃取液相(on-lineSPEHPLC-DAD)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环磷酰胺的浓度。该方法为:将AcclaimPolarAdvantageIIC18保护柱(PAII柱,10mm×4.6mm,5μm)作为在线SPE柱,去蛋白的血浆样品进样后,100%H2O洗脱1min;经PAIIC18柱(150mm×4.6mm,5μm)分析,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v/v),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195nm。经过验证发现该方法的选择性好,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监测环磷酰胺浓度

  • 标签: 在线SPE HPLC-DAD 环磷酰胺 大鼠血浆
  • 简介:研究目的:通过LC-MS/MS方法测定给药225、300、400、500mg后24小时内受试者血浆样品中的CPRC-130及其代谢物M01、M03、M05、M06的浓度,对各剂量组受试者血浆中待测物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 标签: 血浆浓度 给药剂量 代谢物 LC-MS MS方法 血浆样品
  • 简介: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厄贝沙坦的浓度,并研究厄贝沙坦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以乙腈-水(40:60,v/v)为流动相,经SinochromODS-BPC18柱分离,以负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监测(SI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427.35(厄贝沙坦)和m/z150.10(对乙酰氨基酚)。结果测定血浆中厄贝沙坦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5000ng·mL^-1(r〉0.997),定量下限20ng·mL^-1。日内RSD%为3.8%~6.1%,日间RSD%为3.3%~14.4%,厄贝沙坦提取回收率为71.3%~87.9%;内标对乙酰氨基酚提取回收率为93.7%。每个样品分析时间为4.0min。应用此法研究了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50mg厄贝沙坦片后的药动学特点。结论该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厄贝沙坦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 标签: HPLC-MS 厄贝沙坦 药动学
  • 简介:目的:监测肺结核伴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杆菌药物异烟肼的血药浓度,以便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收治的肺结核伴乙肝患者45例作为治疗组,选取45例无肝病的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峰浓度、达峰时间及有效浓度保持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2,4,8和12h时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分别为(6.07±2.05)mg/L、(2.89±1.26)mg/L、(0.66±0.35)mg/L和(0.28±50.1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3.71±1.26)mg/L、(2.07±1.08)mg/L、(0.43±0.32)mg/L和(0.20±0.24)mg/L(P〈0.05);治疗组38例患者用药的达峰时间为1h,其平均峰浓度及有效浓度保持时间分别为(8.12±0.36)μg/mL和(9.42±1.30)h,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为(4.14±0.46)gg/mL和(6.96±1.89)h(P〈0.05)。结论:肺结核伴乙肝患者抗结核杆菌药物异烟肼的治疗,应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以便于及时调整异烟肼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其临床疗效。,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 抗结核杆菌药物 异烟肼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阐述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MSW)及该理论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通过近年报道的体内外实验结果证明MPC和MSW是评价抗菌药物防细菌耐药能力的新指标。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缩小突变选择窗,力争遏制和延缓细菌耐药突变。除选择更理想的药物、调整药物剂量外,联合用药在理论上讲也是一条安全、有效的用药途径。AUC24/MPC,Cmax/MPC作为防止耐药突变的预测指标优于AUC24/MIC。根据防耐药突变理论选择应用抗感染药物为延缓耐药提出了新的策略。

  • 标签: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PK/PD 耐药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谷浓度有效范围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54例接受万古霉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对664例次血清谷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血药浓度谷值(14.18±9.28)mg·L-1,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的为204例次(30.72%),超过有效浓度上限、处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有效目标浓度的有124例次(18.68%).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监测例次及调整用药比例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结论:依据万古霉素的有效目标浓度值调整给药剂量,更适合个体化用药需求,对于复杂感染的患者必要时可突破当前有效浓度范围的上限.

  • 标签: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谷浓度 目标浓度
  • 简介:阿立哌唑是一种二氢喹啉酮类抗精神病药,其化学结构式和药理作用机制均不同于其他抗精神病药,是继第1代抗精神病药物(FGA)、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SGA)之后,对精神障碍治疗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药物,义称之为第3代抗精神病药物(TGA)、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及耐受性好等临床特性。本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3-5h,T1/2为48~68h,连续服用14d后可达稳态浓度,且很少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 标签: 阿立哌唑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精神病药物 人血浆 药理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尼莫地平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上清液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等处理后进样;色谱柱为Nova-PakC18(3.9mm×150mn,4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8:5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色谱峰分离良好,无干扰.线性范围为2.5~250μg·L1;检测限为2.5μg·L.平均回收率100.2%;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利用本法测定了服用尼莫地平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药浓度.结论本法可用于患者尼莫地平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 标签: HPLC法 测定 重型颅脑损伤 尼莫地平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尼可地尔药物浓度。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Hypurity C18柱(2.1 mm×150 mm, 5 µ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50:50,流速为0.3 mL·min-1,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MRM),测定血浆样品中尼可地尔药物浓度。结果 尼可地尔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5~520 ng·mL-1(r=0.9985),低、中、高浓度样品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00%,且各种条件下尼可地尔血浆样品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法适用于尼可地尔血药浓度测定。

  • 标签: 尼可地尔 血药浓度 HPLC-MS/M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监测(TDM)结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常规服用丙戊酸钠患者120例和卡马西平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药浓度监测,评估不同药物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及在不同血药浓度时的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68.3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达标率70.00%。丙戊酸钠达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4%显著高于不足患者45.45%,不良反应率3.66%显著低于过量患者93.75%(P<0.05);卡马西平达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不足患者42.31%,不良反应率2.38%显著低于过量患者100.0%(P<0.05)。结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用药中需重视血液浓度的监测,维持适宜的血药浓度,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血药浓度
  • 简介:我院作为精神专科医院,血锂浓度为常规检测项目,现将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服用碳酸锂的住院患者血锂浓度的常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口服碳酸锂的住院患者190例,男性106例,女性84例,年龄(37±12)岁,病程6~53个月。

  • 标签: 血锂浓度 碳酸锂 精神病患者 浓度监测 2009年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