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DREB类转录因子是一类植物中特有的,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本研究以割手为材料,采用同源基因克隆的方法克隆获得2个DREB2类转录因子基因SsDREB2-1和SsDREB2-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64和KU963265)。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的长度分别为814bp和709bp,分别编码262和22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28.66kD和24.95kD,等电点(PI)分别为5.42和6.47。氨基酸亲水/疏水性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因子属于亲水性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两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8.7%。原核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区能正常表达出目的蛋白,说明得到的这2个基因为功能基因而非假基因。

  • 标签: 割手密 DREB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 简介: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DREB),在植物应对干旱、盐碱和低温胁迫的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已知的甘蔗栽培种DREB2转录因子序列,设计引物,按照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2个割手DREB2基因组DNA序列,分别命名为SsDREB2-a和SsDREB2-f(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72和KU96327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sDREB2-a基因序列全长为1578bp,SsDREB2-f基因序列全长为1729bp,2个基因均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SsDREB2-a和SsDREB2-f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824bp和971bp,均编码26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个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96.6%,编码的蛋白相似性为98.9%,存在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割手DREB2转录因子与高粱、牛鞭草、斑茅、玉米等植物的DREB2转录因子的同源关系最近。基因的获得为下一步了解DREB2基因表达与割手抵御非生物胁迫能力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割手密 DREB2 基因克隆 比较分析
  • 简介:本研究拟采用香蕉芽体薄片为转化受体材料,建立起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遗传转化体系。以巴西蕉组培苗的球茎横切薄片为起始材料,诱导获得多芽体,利用芽体薄片为受体,通过其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和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试验,以期找到适合的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巴西蕉球茎横切薄片在芽体诱导培养基(MS+6-BA10mg/L+PP3331mg/L+NAA0.21mg/L)上,经过4至5个月的培养,形成了花椰菜结构的芽体。巴西蕉芽体横切薄片对潮霉素敏感,最佳的潮霉素素筛选浓度是25mg/L,转化的最佳共培时间为4d。本研究从3次转化中的共300个薄片中获得抗性芽18个,经GUS检测和PCR鉴定,获得的抗性芽全部为阳性。本研究建立的以芽体薄片为转化受体的转化体系,为今后将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导入香蕉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香蕉 遗传转化 多芽体
  • 简介:为了优化玉米苞叶酚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研究其抗氧化性,本研究以酚提取率为指标,在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玉米苞叶酚提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设计实验,并以对·OH和DPPH·的半清除率(IC50)评价玉米苞叶酚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玉米苞叶酚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40(g/mL)、微波功率390W,微波时间60s。该工艺条件下,玉米苞叶酚提取率为2.647mg/g,与模型理论预测值(2.673mg/g)的相对误差仅为0.98%,表明该工艺稳定、可靠。玉米苞叶酚与BHT对·OH的IC50分别为4.28μg/mL和23.41μg/mL,对DPPH·的IC50分别为5.84μg/mL和27.57μg/mL,表明玉米苞叶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本研究为玉米苞叶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玉米苞叶 多酚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 抗氧化性
  • 简介:针对浆旱生植物霸王富含酚和多糖类物质的特点,在常规异硫氰酸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摸索出一种霸王叶和根总RNA提取的方法。本方法主要通过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4%β-巯基乙醇以去除酚物质的干扰;用2mol/L醋酸钠(pH4.0)、水饱和酚和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以去除多糖和蛋白物质。采用该方法提取的霸王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电泳条带清晰,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其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 标签: 霸王 多酚 多糖 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 RNA提取
  • 简介:三结构域铜氧化酶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金属氧化酶,对机体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系统地了解水稻三结构域铜氧化酶基因家族的基本情况,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成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研究发现,以拟南芥三结构域铜氧化酶基因At5g21105为靶序列,利用BlastP为工具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搜索到38个同源基因;这些基因的蛋白产物都依次含有Cu-oxidase3、Cu-oxidase和Cu-oxidase2三种结构域,各结构域中含有铜离子结合位点,二级结构具有α-螺旋和β-转角等基本特征,特推断它们都属于三结构域铜氧化酶家族成员;进一步地,根据同源性程度将水稻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Ⅰ包含31个基因,ClassⅡ包含7个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水稻 多铜氧化酶 基因家族 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