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将凉血解毒汤和西医联合应用对于血清炎性因子凝血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抽取的100例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的患儿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的患儿实施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进行西医结合凉血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的水平,对照组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差于研究组,治疗后研究组的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血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小儿过敏性紫癜 西医治疗 凉血解毒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孕不育症患者血中的核因子κB(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生殖道(宫颈分泌物、精浆)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孕不育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不孕不育夫妻30对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在过去两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夫妻30对,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 NF-κB、TNF-α含量,采用脲酶比色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UU。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孕不育症患者UU感染者血中NF-κB[(16.72±1.23)mg/L]、TNF-α[(12.00±0.98)ng/mL]水平高于UU阴性者[(11.84±0.48)mg/L、(8.03±0.56)ng/mL)] (t=-44.347、-36.461,均P<0.01);观察组NF-κB[(15.82±2.21)mg/L]、TNF-α[(11.27±1.8)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71)mg/L、(1.75±0.21)ng/mL] (t=40.511、37.474,均P<0.01);且NF-κB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2 = 0.9547,P<0.05)。结论UU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因子NF-κB、TNF-α表达异常,细胞因子平衡失调,降低生殖能力,从而引起不孕不育症。

  • 标签: 不育症 感染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类 妊娠 生殖健康 解脲支原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凝血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报道COVID-19凝血特征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20年1月1日至5月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对不同疾病分型COVID-19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回顾性研究,共计6 994例COVID-19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重症患者相比,轻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高[加权均值差(WMD)=20.11,95%CI 11.53~28.69,P<0.001],APTT(WMD=1.30,95%CI 0.31~2.30,P=0.01)更长,D-二聚体(WMD=-0.41,95%CI-0.58~-0.24,P<0.001)、FIB(WMD=-0.58,95%CI-0.76~-0.39,P<0.001)较低,凝血酶原时间(PT)(WMD=-0.51,95%CI-0.92~-0.10,P<0.001)更短;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WMD=-14.75,95%CI-29.73~-0.23,P=0.044),D-二聚体较高(WMD=1.06,95%CI 0.65~1.47,P<0.001)。(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WMD=-36.40,95%CI-63.23~-9.58,P=0.008),D-二聚体较高(WMD=6.86,95%CI4.15~9.57,P<0.001),PT(WMD=1.37,95%CI0.73~2.02,P<0.001)更长。结论凝血功能紊乱在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COVID-19患者中较常见。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和PT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住院期间病情恶化的早期预警指标。

  • 标签: COVID-19 2019-nCoV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在凝血性疾病临床治疗中,抗凝是主要措施,而中药存在较多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抗血小板凝集和抗凝途径,来起到有效抗凝血的效果,所以是有着有着重要的推广意义,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不过中药品种较多,抗凝成分各不相同,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研究,才能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药 抗凝血 血小板凝集 血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目的在于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分析2015年~2020年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000例患者资料,探究出现凝血情况的具体原因,制定出解决方案,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出现。结果:在所有受试者中,出现凝血者共计5例,占据总数的0.17%。在此其中2例由于血液流动量不足,没有在第一时间创建血管通路导致;1例由于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设备输血所引致;3例因为肝素使用量不足,抗凝不科学引发透析器凝血。结论: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熟悉血液透析设备的原理以及技术操作规程。强化自身责任感,做好透析过程中的观察工作,通过此法能够降低凝血现象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凝血 原因 处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蛇咬伤致迟发型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治疗手段与结果展开分析总结。方法:截取某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肿瘤医院血液科接受诊治的病人数据,按照病史与实验室检测等,对初步诊断为“蛇咬伤致迟发型凝血功能异常”的40名病人运用输入新鲜血浆、K120~160mg/维生素等常规诊治,监控病人出血状况与凝血性能的改变状态,在情况好转之后将维生素K1的用量减少到10~20mg/d,并持续治疗2至6个月。结果:40名病人都存在各种程度的出血与凝血功能异常状况,在进行血浆、维生素K1补充医治后都得到改善。结论:蛇咬伤通过出血情况得到表现,而只对血浆进行补充能够飞速的改善出血症状、优化凝血性能,然而不具备较长的维持时间,而维生素K1作为特效的解毒药,在凝血功能改善后依旧需要使用维生素K1进行治疗。

  • 标签: 蛇咬伤 迟发型凝血功能异常 维生素K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高凝血状态与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高凝血状态分为高凝血状态组(35例)与无高凝血状态组(44例)。另选取同期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抗心磷脂抗体、抗凝血酶Ⅲ水平以及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并对抗心磷脂抗体、抗凝血酶Ⅲ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组的抗心磷脂抗体、抗凝血酶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93,F=21.629,P<0.05)。高凝血状态组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无高凝血状态组、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无高凝血状态组组[(238.34±7.65) mg/L比(271.69±13.51) mg/L]、对照组[(238.34±7.65) mg/L比(315.38±31.0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41、44.676,F=14.483、26.738,P<0.05)无高凝血状态组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182、17.159,P<0.05)。3组的D-二聚体、FDP、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19、11.394、27.382,P<0.05)。高凝血状态组的D-二聚体、FDP水平高于无高凝血状态组[(3.05±0.17) μg/ml比(0.53±0.11) μg/ml、(12.42±2.11) mg/L比(8.01±1.13) mg/L]、对照组[(3.05±0.17) μg/ml比(0.24±0.07) μg/ml、(12.42±2.11) mg/L比(3.47±0.35) mg/L],PT短于无高凝血状态组[(5.04±0.37) s比(10.99±1.15) s]、对照组[(5.04±0.37) s比(12.82±2.06)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高凝血状态组比无高凝血状态组=62.128、8.237、21.506,t高凝血状态组比对照组=69.415、13.185、30.823,P<0.05)。无高凝血状态组的D-二聚体、FDP水平高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1、7.036、13.50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抗心磷脂抗体与D-二聚体、FDP呈正相关(r=0.715、0.772,P<0.05),与PT呈负相关(r=-0.826,P<0.05);抗凝血酶Ⅲ与D-二聚体、FDP呈负相关(r=-0.784、-0.753,P<0.05),与PT呈正相关(r=0.807,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异常与重型颅脑创伤后高凝血状态具有关系。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凝血酶Ⅲ 重型颅脑创伤 高凝血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开展有效的应急管理的重要步骤,风险管理是应急管理的起点。引入风险管理的应急管理模式和方法,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任务管理的优化。开展风险评估,首先要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综合国内各类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研究团队已经认可社会风险由多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方面构成。本文同样采用这一理论基础进行社区风险模型的构建。

  • 标签: 社区 致灾因子 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9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无特定病原体,健康雄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只。SHAM组:生理氯化钠溶液(5 ml/kg)左侧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为LPS组:LPS 10 mg/kg左侧股静脉注射;CBL组:LPS 10 mg/kg+卡巴胆碱10 μg/kg。于各组模型制备前(0 h)及制备后2、4、6 h时间点取8只大鼠,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结果注射LPS后TNF-α水平上调,CBL组TNF-α水平低于LPS组(P<0.05)。LPS组在注射LPS后各时间点APTT较SHAM组、CBL组延长(P<0.05),CBL组在6 h时PT较LPS组缩短(P<0.05)。4 h时LPS组较SHAM组、CBL组TT延长(P<0.05),Fbg降低(P<0.05);注射LPS后2、4 h,LPS组较SHAM组、CBL组D-二聚体增加(P<0.05)。结论卡巴胆碱可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

  • 标签: 脓毒症 卡巴胆碱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抗凝血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急诊检验病人182例纳入此次科学研究中,依据其检验方式 将其排序,执行基本血液分离的91例病人为基本组,执行肝素抗凝血的91例病人为观察组,剖析2组病人最终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基本组比照钙离子、葡萄糖分二项差别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氯离子含量、钠离子、尿素及血清淀粉酶比照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及乳酸菌脱氢脂酶,比照无差别(P〉0.05)。结论: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可将血液快速分离,并可以降低溶血症的产生,可在急诊生化检查中主动应用。

  • 标签: 肝素抗凝血 急诊生化检查 运用使用价值 剖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肺癌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与TNM分期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190),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00),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在颅脑创伤时的变化特征以及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的147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其中男112例,女35例,年龄36(26~48)岁。测定TBI发生后第0、1、3、7天的血浆TAT含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对,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患者数据连续比对;用ROC分析TAT预测TBI患者30 d内不良事件的诊断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做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风险比(HR)分析。结果轻、中、重型患者各组内的第0、1、3、7天间比较显示,TAT水平均表现为第0天>第1天>第3天>第7天(χ2值分别为95.612、133.555和132.453,P值均<0.001)。不良事件组的第0、1、3、7天的TAT水平高于病情稳定组(U值分别为959.0、321.0、36.0、1.0,P值均<0.001)。在病情稳定组中,重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U值分别为0和1.0,P值均<0.001),第3、7 d的TAT水平与轻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42.5、272.5,P值分别为0.486和0.065);中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U值分别为0和280.0,P值均<0.001),第3、7天的TAT水平与轻型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28.0、647.0,P值分别为0.826和0.996)。ROC显示,第0、1、3、7 d的TAT诊断临界值分别为68.75、29.05、17.25和13.85 ng/ml时,预测不良事件的敏感度分别为86.8%、94.3%、100.0%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71.3%、78.7%、91.5 %和96.8%;生存分析显示,高于上述临界值的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累积概率显著增高;Cox分析显示,第0、1、3、7天检测TAT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HR分别为1.818、2.257、3.526和4.813(P值均<0.001)。结论血浆TAT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AT持续增高能反映不良事件风险,可作为综合预判TBI患者病情发展趋势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创伤性脑损害 凝血病
  • 简介:摘要体像不满可能会导致进食障碍,这种关系受自我客体化、以瘦为美观念的内化、外表比较和情绪调节障碍这几个风险因子的调节。本文还从正面的视角,总结了可能阻断或减缓体像不满的个体发展成进食障碍的保护因子。身体欣赏是一个直接保护因子。高自尊、高媒体素养、女权主义信念、以健康为动机的锻炼和自我容受则主要通过调节风险因子而起到保护作用。对这些风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展开研究为该疾病的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支撑,有益于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 标签: 体像 进食障碍 风险因子 保护因子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C57BL/6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并构建慢病毒质粒稳转的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mMSC,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待细胞传代培养20代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②另取传至4~6代的mMSC,分为MSC对照组〔MSC-blank组,野生型mMSC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高表达CXCR7组(MSC-OE-CXCR7组,慢病毒质粒稳转高表达CXCR7 mMSC加入100 μg/L的LPS)、高表达CXCR7对照组(MSC-OENC-CXCR7组,慢病毒空载体质粒稳转mMSC加入100 μg/L的LPS)、CXCR4抑制剂组(MSC-IE-CXCR4组,mMSC经0.1 mg/L CXCR4抑制剂TC14012预处理24 h后加入100 μg/L的LPS)和CXCR4抑制剂对照组(MSC-IENC-CXCR4组,mMSC加入与TC14012等量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 μg/L的LPS)。经LPS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mRNA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GF水平。结果①经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慢病毒质粒介导的高表达CXCR7的mMSC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7慢病毒载体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ΔΔCt:5.81±0.97比1.02±0.12,P<0.05);而空载体对照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0.95±0.22比1.02±0.12,P>0.05)。②与MSC-blank组相比,MSC-OE-CXCR7组高表达CXCR7或者MSC-IE-CXCR4组抑制CXCR4均可引起mMSC中ID-1 mRNA高表达(2-ΔΔCt:5.56±0.66、2.47±0.58比1.00±0.10,均P<0.05),同时可增加HGF外分泌水平(ng/L:632.02±149.98、217.21±40.53比108.53±24.62,均P<0.05);但MSC-OENC-CXCR7组和MSC-IENC-CXCR4组mMSC中ID-1 mRNA表达水平和HGF外分泌水平与MSC-blan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1 mRNA(2-ΔΔCt):1.01±0.27、1.21±0.32比1.00±0.10,HGF(ng/L):133.56±25.19、107.11±25.30比108.53±24.62,均P>0.05。结论诱导MSC中CXCR7高表达或者抑制CXCR4表达均可增加MSC中ID-1表达,并促进HGF分泌,从而促进肺微血管内皮修复。

  • 标签: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分化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CKD)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公众健康问题,肾性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肾性贫血的一般治疗手段多为外源性补铁和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近年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稳定剂能够纠正肾性贫血,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HIF是一种检测和适应细胞氧水平的调节器,转录激活调节氧稳态与代谢的基因。本质是一种低氧诱导、DNA结合蛋白二聚体。另外有实验发现HIF稳定剂对急性肾损伤有治疗效果。HIF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项热点,本文主要介绍HIF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HIF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肾机能不全,慢性 缺氧诱导因子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