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240例,对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调查发现,患儿家属在护理服务需求满意度为96.25。结论 应该对护理服务与环境设施进行改进,最大程度满足患儿家属的需求,从而促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儿科 住院患儿家属 心理需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家属在患者患病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56例艾滋病患者的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艾滋病患者家属心理体验主要有1.否认、愤怒、恐惧;2.不知所措和获得信息的强烈愿望;3.剧烈心理冲击后的适应。结论需对艾滋病患者家属提供医疗性、信息性、情感性支持和经济援助。

  • 标签: 艾滋病 家属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诊病人及家属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根据不同的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病人及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急诊病人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 病人 家属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待产孕妇待产期间家属陪伴的重要性,并对待产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 30名待产期间有家属陪伴的足月孕妇纳入观察组,将 30名待产期间无家属陪伴的足月孕妇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 HAMA评分、 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孕妇在待产期间由家属陪伴,可开始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有效缓解,促进自然分娩。

  • 标签: 待产孕妇 家属陪伴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影响效果不理想,但是如果有家属的配合,利用病人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及日常情感表达方式,会增加病人心理护理的效果,促进护理计划的实施,更能减少医患矛盾,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病人家属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0名PICU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对GHQ-12评分总分≥4分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PICU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7.3%。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30例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焦虑自评(SAS)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05)。结论PICU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针对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PICU 家属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猝死者家属应激相关障碍。方法对4年间149例猝死者,观察其家庭成员的躯体表现、认知、情感、行为反应;以家庭为单位,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表现宣泄型、转移型、自责型、抑郁型、理智型。结果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应激反应。结论医方应当具备一定技能及技巧引导家属减轻应激反应造成的负面影响。

  • 标签: 猝死 家属 应激 心理干预
  • 简介:有研究显示,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其家属受到对病情及预后的恐惧、对医疗费用的担心等因素的影响,其负性心理情绪如悲痛、焦虑、无助感等体验感较患者本人常更为强烈[1]。这种负性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家属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其决策能力,进而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2]。因此积极关注危重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并予以积极干预,有助于维持家属的身心健康,改善其危机应对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故本次研究危重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和应对危机情况。

  • 标签: 性心理状态 患者家属 病情危重 调查 决策能力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家属在手术等候期的心理需求,提出有侧重点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2名手术患者家属在等候期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家属对术前告知手术安全性及可能的意外、术前告知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需求)、及时告知手术进程(术中需求)的需求最强烈(均为100%),对等候区环境的需求较低。结论手术患者等候期的心理需求并不是静态的,而应该从动态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术前的必要信息告知、等候区的环境都会影响等候期间的患者家属心理,从术前、术中以及情境因素三个角度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提高医患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家属 手术等候期 需求
  • 简介:摘要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悲观、抑郁的情绪,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病人家属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接收的1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此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对策。结果180例患者家属中115例存在心理问题,比例为63.89%,其中焦虑、恐惧情绪人数最多,比例分别为91.3%、82.61%;经心理护理后,家属的不良情绪均得到了明显缓解,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心理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患者家属 心理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烧伤给其家属带来的影响,并总结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这些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11月到2017年11月这五年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烧伤患者,按照其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与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40例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为两组进行家属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在护理前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但是在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家属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烧伤对家属有严重影响,临床应推行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其负性情绪。

  • 标签: 小儿烧伤 家属 负性情绪 影响 其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然后制定护理策略。方法:在2021年05月至2022年05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儿科住院的患病儿童家属100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家属进行调查,为参照组,对两组家属采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对试验组患儿家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心理需求调查,结合上述结果提出护理策略。结果:两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为试验组各指标均比参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组中,各位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中医护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心理指导措施、用药合理性等需求较高,在疾病相关知识需求方面,对患儿病情发展、疾病保健知识、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知识需求较高。结论: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度较低,需要根据其心理需求实施相应护理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状态。

  • 标签: 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后的心理反应及烧伤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烧伤的30例患儿父母进行测验及心理变化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心理反应有自责埋怨心理;焦虑和懊恼心理;孤独寂寞心理;悲观和绝望心理;期待心理。分析根据患儿父母的心理反应及需求,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咨讯,并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满足父母的需求,可缓解患儿父母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配合患儿治疗的目的。

  • 标签: 烧伤患儿 父母心理 干预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喉癌患者家属156例,对家属进行心理量表测定并分组,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中学历家属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最高,居民保险发生焦虑比例最高;患者配偶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2周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进行护理干预是必要的。

  • 标签: 喉癌患者家属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