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12月15日晚,一台洋溢着浓浓清新风格的"校园歌曲三十年经典演唱会"在上海大舞台拉开序幕。唱红大江南北的齐豫、潘越云、叶佳修、王梦麟、老狼、叶蓓等10多位两岸校园民歌手用歌声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整场演唱会,台下的观众都打着拍子轻声哼唱,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大学校园时代。

  • 标签: 校园歌曲 大屏幕 舞台 观众 民歌 上海
  • 简介:1998年7月1日的下午,天气大热。旅居纽约的中国作曲家谭盾突然出现在上海。他是趁在日本排演歌剧《马可·波罗》的两天间隙,插空飞抵上海与父母团聚的。刚获格拉维美耶作曲大奖的谭盾很高兴。接下来应上海音乐学院之邀,他跟上海的部分作曲家、作曲系学生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愉快的交谈。编辑部摘要整理了谭盾的发言,现发表如下,以飨读者。(记录未经本人审阅,小标题为编辑部所加)话题从谭盾的获奖作品《马可·波罗》谈起。

  • 标签: 歌剧 中世纪音乐 马可·波罗 作曲家 交响曲1997 纽约
  • 简介:1938年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华民国政府迁至"陪都"重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为了加强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音乐宣传阵地,推进"新音乐运动",经延安、重庆两地共产党有关部门联系决定,在重庆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音乐组织"新音乐社",编辑出版《新音乐》月刊.

  • 标签: 江定仙 《乐风》月刊 音乐类期刊 新音乐运动 新音乐社 音乐史
  • 简介: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其特殊性,音乐教师的言行有时容易成为人们议论品评的中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同事尊重、领导重视、学生爱戴的教师,是绝大多数音乐教师向往的目标.但有些时候却偏偏事与愿违:自己明明在认认真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可总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将某些不良的教、教态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 标签: 中学 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风气 教师
  • 简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键盘学会选编的涵盖多种风格与体裁的通俗乐曲丛书。每首乐曲均附数码钢琴、电子琴两种乐器不同音色、速度、节奏等的存储。每本乐谱尚附MP3一张。

  • 标签: 电子琴 乐曲 通俗 电钢琴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世界
  • 简介:纹》是日本马林巴作曲家安倍圭子的早期作品,通过对安倍圭子的音乐风格与作品背景进行研究,结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进一步演奏好作品中的和弦式滚奏。

  • 标签: 安倍圭子 马林巴 和弦式滚奏 技术运用
  • 简介:本文以当今唢呐交响化语境为切入点,对《藏》的创造性探索予以解析。曲中对藏族的多彩风情(民俗的、佛事的)进行的多主题的口语化表现,将现代结构观念融于中国传统的渐变原则中。而唢呐特性在现代交响协奏中的多层次音色音响布局,以整体性布局与细腻笔触将藏族风情予以简笔勾勒,实现了以随性、自然、优雅的音乐语言作深刻哲理素描的创作理念。

  • 标签: 唢呐 交响化 藏戏 民俗风情 《藏风》
  • 简介:在室内扩音当中,使用的麦克数量及增益大小是扩音工作者必须谨慎处理的问题。为了充分应对复杂的演出环境,除了要有的专业知识作保障以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应对突发性问题的经验,模拟实验的方式能够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和实战经验,它将有助于我们妥善解决或避免工作中出现的极端问题。

  • 标签: 室内扩音 声学实验 传声增益 麦克风数量
  • 简介:悬置调性和主题旋律的现代民乐作品,其音乐语言能否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和审美特征?如果可以,这一表现借助何种手段来实施?又将在何种程度上引发文化共鸣?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美学问题,也是当前音乐创作和音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意图通过对现代民乐室内乐作品《弦》这一个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一命题。本文从《弦》音乐语言的形态和创作技法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音乐学(美学)分析,文章认为对中国传统审美韵味的表现不只是表层的音乐形态,更在于作品内在的审美蕴涵。

  • 标签: 《弦风》 常平 审美特征 音乐学分析 现代民乐 悲美意蕴
  • 简介:“唯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续探王震亚一黄翔鹏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唯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乐问——中国传统音乐百题之八》一文,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所谓“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原义,是用九、...

  • 标签: 九声音阶 五声音阶 五声调式 七声音阶 音阶调式 大小调音阶
  • 简介:以1949年为时间界限,之前,中国二胡界就有“南陆北蒋”之说;之后,于1954年,“蒋派”一说由南派二胡奠基人陆修棠教授正式提出。“‘蒋派’二胡艺术特征研究”通过四篇系列性论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梳理蒋之的二胡艺术特征。该系列论文从2004年动笔,最初是笔者受约为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院庆日而作,也是为“蒋派”二胡50周年问世日而作;后来,笔者又被邀请担任蒋之研究所名誉所长。更觉有义务或责任作一系统研究。现借蒋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将此文公开发表,以表达笔者对蒋先生敬佩之情和对挚友蒋小风(蒋先生之长子)、蒋巽(蒋先生之次子)两先生的深厚友情。

  • 标签: 蒋风之 “蒋派” 二胡艺术特征 时代性 系统性 创作性
  • 简介:<正>从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郭英德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台上已走过26个春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中国古代戏曲一直是郭先生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数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中文系的学生乃至理科院系的学生,都曾聆听过郭先生的戏曲课程;从《元明清戏曲研究》到《中国古典名剧赏析》,

  • 标签: 戏曲作品 郭英德 中国古代戏曲 硕士研究生 明清传奇 元杂剧研究
  • 简介:20世纪,琴乐文化经历了其漫长生命中最为剧烈的一次转型。在多重非本位因素倾压下,当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同传统琴人之间已然产生变异。本文基于琴乐音响实体,在近现代广陵琴派的风格标志及师承关系下,由琴乐语言表达中的音时展衍、声韵关系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张子谦、刘少椿、龚一、成公亮等前后两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进行横、纵两向的比较研究,试图反思20世纪古今、中西、雅俗等多方元素碰撞和交融下,包括古琴在内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直面现代时所共同发生的“汇流”。

  • 标签: 转型 汇流 广陵琴派 琴乐语言表达 张子谦 刘少椿
  • 简介:<正>三毕生致力于"打通"文史哲和中西文化的钱先生对不同学科往往采取一种"同贯共规"的态度,力求"泯町畦而通骑驿",以"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在他的著述中,仅有少量篇章以探讨戏曲艺术规

  • 标签: 戏曲论 钱锺书 管锥编 戏曲创作 钱先生 《管锥编》
  • 简介: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的回声》则另辟蹊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繁复的节奏组织,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主要是在16支大竹笛所构成的同一音色基调上,通过“常规”、“颤音”、“气声”以及“花舌”等四种主要演奏法所分别形成的音色“旋律线”,并以复调特别是微复调的方式所编织的不同音色“织体”,在空间中的“传递”、“渗透”、“扩散”、“分层”,来形成“声音/画面”的运动感。本文主要通过对《的回声》各段落织体的纵向构造形态与横向运动方式的考察,揭示作品各种织体形态——作为这部作品的首要结构力要素——整体上有机布局的内在逻辑,从而全面地展示作品微观与宏观层面上的结构途径。

  • 标签: 刘健 《风的回声》 织体形态 织体运动 微复调 结构途径
  • 简介:第六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期间,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专场音乐会取得完满成功。演唱作品有著名作曲家陆培创作的新歌剧中序幕部分具有戏剧性的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等,本土著名作曲家创作的充满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合唱作品是音乐会的主要部分。整场作品风格迥异,形式多样。通过评介戏剧性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广西民歌改编曲《喜鹊登枝》以及《蝴蝶飞》三部作品,对合唱团歌者和指挥华山的表演进行述评。

  • 标签: 中国-东盟音乐周 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 指挥华山 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