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弥漫支气管(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弥漫存在于两肺支气管和呼吸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病变呈弥漫性地分布并累及支气管和呼吸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支气管.

  • 标签: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容易由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毛细支气管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

  • 标签: 病因 临床表现 护理 雾化吸入并发症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感染后闭塞支气管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支气管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观察组的喘憋、咳嗽、湿罗音、哮鸣音消失的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感染后闭塞支气管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治疗急性肺炎支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肺炎支气管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痰热清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对症+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佳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治疗急性肺炎支气管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值得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痰热清 急性肺炎支气管炎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闭塞支气管综合征(BOS)最佳呼气相薄层CT气体潴留评估方法。方法采用三层五分法及视觉评估法两种阅片方法回顾分析2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BOS患者呼气相薄层CT表现,对比呼气相薄层CT气体潴留影像学评分对于气体潴留的诊断价值和视觉评估法、三层五分法及肺功能检查(PFTs)3种方法对于BOS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PTTs分级:17例BOS0,7例BOS-p,2例BOS1,1例BOS2,2例BOS3,PFTs预测BOS发生的敏感度为41.38%(12/29)。三层五分法ROC曲线下面积(0.566)大于视觉评估法(0.485)。三层五分法评估的敏感度为25.00%(3/12),特异度为82.35%(14/17),阳性预测值(PPV)为50.00%(3/6),阴性预测值(NPV)为60.87%(14/23),预测BOS的敏感度为55.17%(16/29);视觉评估法敏感度为41.67%(5/12),特异度为58.82%(10/17),PPV为41.67%(5/12),NPV为58.82%(10/17),预测BOS的敏感度为79.31%(22/29)。结论对于诊断气体潴留,三层五分法的价值大于视觉评估法;对早期预测BOS,视觉评估法的预测价值最高,三层五分法次之,PFTs最小。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系统中医护理在小儿支气管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9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48例,全部患儿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控制感染、抗病毒、镇静、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全程系统中医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全程系统中医护理后,患儿症状和体征减轻,呼吸频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系统中医护理配合小儿支气管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提高疗效,显著提高小儿支气管的临床改善率,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系统中医护理 小儿细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矽肺急性纤维素性机化肺炎病例在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的病情演变。患者男,31岁,磨石工人,以"反复咳嗽、咳痰3年,气喘半年,加剧发热7 d"为主诉于2013年6月27日首次就诊。胸部CT提示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钙化,双肺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病灶,以双下肺明显。CT引导肺穿刺病理符合尘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肺炎。诊断为矽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肺炎,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短期效果好,但易复发。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先后出现6次复发,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呈多发性、多形性、复发性及游走改变。激素加量治疗仍然有效,但总体治疗效果逐渐变差。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巨块型矽结节形成并逐渐加重,肺功能逐渐恶化。患者活动后气喘逐渐加剧,目前已无法耐受体力活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