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1955年至1965年期间,中国与印度西亚之间的友好关系构建可说是中国在东南亚开展“公共外交”的成功事例,它推动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教国家同中国的密切关系.这段历史带给我们以下重要启示:只有通过“信息和观点的流通”,通过政府、精英和普通民众三个层面——既作为行为主体、也作为受众客体——的共同努力,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和软实力才能真正获得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公共外交 中国 伊斯兰教国家 友好关系 行为主体
  • 简介:德和解的成就及其对欧洲和平稳定产生的积极影响被广泛赞赏.德和解堪称公共外交的典范,其开创的青年交流与友好城市机制表明,通过公共外交促进两国公民社会间各层次多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有助于消融历史仇恨,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 标签: 公共外交 法德和解 价值 友好城市 公民社会 伙伴关系
  • 简介:《江边对话》(赵启正、帕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堪称成功对话的典范。对话双方不仅成功完成了一次和谐的人际交往,还向世界示范了一种立场迥异、甚至许多观念完全对立的两个国家或两种文明之间的和谐交流和精彩对话。两位智者的反思并未限于自身,还有对人类命运的更深广的反思。

  • 标签: 江边对话 赵启正 人类命运 人际交往 新世界出版社 人类社会
  • 简介:日本僧侣小岛誉,1942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1966年创办宝石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公司成为拥有161个分店的上市公司。1996年小岛誉从公司社长职位上隐退,1987年削发为僧。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顾问、日本佛教大学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代表、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他是一位日本僧人,为保护中国新疆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国际社会对改革开放后的新疆的了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现代的安倍仲麻吕”。本刊对小岛誉先生进行了专访。

  • 标签: 中友好人士 友好人士小岛 外交访
  • 简介:在1923年中国商标的交涉过程中,外国商人组织主张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本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和交涉过程.而中国商人组织也以外交后援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抗争,但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及所起的作用都无法与外国商会相比.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工商界应意识到:在处理各种对外经济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经济组织维护会员利益、沟通政府和会员的特殊功能,积极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中国内政 商人组织 商标法 交涉 民间经济组织 外交立场
  • 简介:国际交往是多层次、多面向的交往,我国文化、外交等领域国际交往成绩斐然,然作为体现一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法律'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却体现不多,表现平平。我国于1997年正式签署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但自签署以来我国的人权保障问题却屡受一些国家诟病。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全方位多层面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水平的长足进步,诸多内容已与《国际人权公约》接轨,法律层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因此国际交往中法律的交流我们缺的不是告知世界我们将会如何做,而是传递给国际社会我们已经做了什么。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国际交往 国际人权公约 人权发展 刑事被告人 被告人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