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赵C姓名案中,赵C据以对抗国家公权力干涉的姓名,不是作为普通民事权利的姓名,只能是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姓名,它属于自己决定的范畴。自己决定是指公民对于与个人人格意义上的生存密切相关的私人事项,在不受公权力介入、干涉的情形下可由个人自律决定的自由。公权力在对姓名在内的自己决定进行限制时,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尤其需要注意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 标签: 赵C姓名权案 姓名权 自己决定权 法律保留原则 比例原则 公共利益
  • 简介:本文在分析以往关于信托受益性质诸多学说的基础上,指出传统债权/物分析框架在解释信托受益性质方面的不足,尝试运用"剩余索取理论"来帮助解释信托受益以及其他的非债权性权利。本文在揭示了信托受益无法用债权/物分析框架解释的独特性之同时,还对其内部形态的复杂性及其应用形态的灵活性进行了分析。当然,剩余索取理论也仅仅提供了一种对典型的(paradigmatic)信托受益的分析工具,其解释力应限制在商事信托特别是标准化的信托领域。

  • 标签: 信托受益权 债权说 物权说 剩余索取权
  • 简介:完善我国抵押制度和抵押立法的探索寇广萍当前,我国对抵押制度的法律规定还比较简单,而现实生活中出现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诸如目前的一物多抵。以无处分权的财产设押,以范围不明的财产设押,抵押内容陈旧,抵押程序混乱,抵押物处分不合理等现象。因此有...

  • 标签: 抵押权人 抵押物 浮动抵押 抵押权制度 转移占有 土地使用权出让
  • 简介:合同代位是合同债权保全制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的设立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本文就代位的性质、构成、行使及效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债权人 合同代位权 合同债权保全 法律效力
  • 简介:在考察了国内首起主张“编曲”的著作纠纷案案情及判决后,笔者从法理的视角封此案进行了评析,认为编曲过程有无独创性是法律之外的专业技术评估问题,本案“编曲”之主张合理、正当。依据案件特定境况采取司法积极主义、进行权利推定,才能维护权益,实现公平、正义。

  • 标签: 编曲权 权利推定 司法积极主义
  • 简介:国家享有以及行使国家所有权,均表现其作为公权栽体的性质而非作为私载体(法人)的性质。不论是农村“集体”还是城镇“集体”,在物权法上都没有其主体地位。法人应为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非法人团体不具有独立财产,不得享有财产所有权和他物。物权法上的物主体应为自然人与法人,国家作为具有公权性质的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在物权法上具有不同于自然人与法人的特殊主体地位,而集体与非法人组织,均非物主体。

  • 标签: 物权 主体 所有权
  • 简介:一、媒体消息隐匿:破与立的纷争媒体消息来源隐匿,也被称为记者秘密来源消息的特权(Journalist—NewsSourcePrivilege),是指对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享有未经消息提供者的许可不向外界披露消息来源的特权,包括新闻媒体可以拒绝法院要求出庭作证、公开消息来源以及对资料不受搜查与扣押的请求

  • 标签: 消息来源 新闻媒体 隐匿权 从业人员 出庭作证 提供者
  • 简介:商事留置旨在平衡两个商人因多次商事交往形成的集合性债权债务关系,核心特征在于“债权”和“留置物”的交互适用性。商事留置的主体除“企业”外,还应包括符合一定标准的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经营性事业单位等主体。其债权既可以是依法律行为取得,也可以是依法律规定而生;既可以是原始取得,也可以是继受取得。商事留置与民事留置不同,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标签: 商事留置权 企业 集合性债权债务关系 留置物
  • 简介:<正>“三分立”是资产阶级创立的关于国家权力的组织原则的理论。它在反对封建专制、确立资阶阶级国家制度的斗争中,以及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二百多年来,“三分立”被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所采用,它所表现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而各派政治学家与法学家对这个学说的理解又各不相同,毁誉不一。究竟“三分立”学说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其真实含义与主要精神是什么?该如何评价其得失?本文拟作一些初步研究,借以探索其中是否有某些有利因素可供借鉴利用。

  • 标签: 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权力 国家制度 借鉴利用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欲求法律解释之意义,必先讨论法律解释之目的问题;自来学者于之说明虽多,但总而言之,要不越乎左列二者之限界耳。甲主观说谓法律解释之目的,在探究立法者私人之意思而确定之,此旧派学者之所主张也。

  • 标签: 法律解释权 主观说 立法者 学者 意思
  • 简介:论律师的免证王新环一、律师免证的概念、内容(一)律师免证的概念及其条件律师免证是指律师依法履行职务过程中所获悉的尚未公开的本案及其有关事实,拒绝透露而由法律予以保护的职业性权利。某种事实一旦泄露会给当事人造成现实的或者可期待利益的损失,那么,...

  • 标签: 免证权 律师 当事人 职业秘密 司法机关 律师制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建国后若干年里的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安”就是“警察”的代名词。警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和公安人员、警察工作和公安工作、公安权力和警察权力都是等同的概念.在学术方面,过去所有涉及人民警察的书籍,几乎都是以“公安”命名的,就连最基础的警察学科也叫做“公安学”.在研究的内容方面,也仅是与公安机关有关的内容。警察的研究也是如此,对其他国家机关享有的警察很少涉及。学术上的状况是我国警察立法和警察体制的反映。在立法方面,1957年颁布的《人民警察条例》和1984年公安部颁布的《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试行),都是将公安机关等同于警察机关、人民警察等同于公安人员。

  • 标签: 公安机关 人民警察 警察权力 国家安全 劳动教养 警察工作
  • 简介:论优先购买郭明瑞案情简介李兄和李弟系同胞兄弟。李兄的户籍在某市,李弟工作单位、常住户口均在外地。李兄与李弟共同继承了座落在某市的祖遗店房一所。1987年2人对房产进行分割,李兄分得店房东一间,李弟分得店房西一间,隔墙产权双方各半所有。1988年,李...

  • 标签: 优先购买权 先买权人 出卖人 同等条件 义务人 第三人
  • 简介:<正>刑罚是刑法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来受到刑法学家的重视。在我国刑法学界,刑罚的研究可以说是十分薄弱的。刑罚关系到刑法之根本,是一个需要加以论证的问题。同样,刑罚也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是一个需要加以限制并为其进行界定的问题。本文拟就刑罚的基本内容作一初步探讨,就正于我国刑法学界。刑罚是国家运用刑罚惩治犯罪的权力。因此,刑罚权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那么,刑罚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刑罚的起源,在刑法理论上主要存在神授论与契约论之争。

  • 标签: 刑罚权 社会公正 社会功利性 社会自律 社会他律性 行为功利主义
  • 简介:盘查是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发现、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警察享有盘查的理论基础源于社会控制论。根据这一理论,各国法律中均规定有警察的盘查。我国警察法也规定了这一内容。人民警察行使盘查,应当依法进行。盘查后的处置,要根据不同情况依法处理,保证盘查效果。

  • 标签: 警察 盘查权 行使 处置
  • 简介:在我国,尽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产生离不开承包合同,但是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其物权属性愈加凸显:虽然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仍然是合同的一种,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但合同的主要内容由双方自由约定的空间很小,主要部分都是由《农村土地承包法》予以规定的,尤其是在土地承包经营侵害的救济制度设计上,对物进行保护的侵权法几乎完全可以虚置合同法上违约责任的适用。同时,基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特性,再加之物的社会化趋势决定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必然是一种受到多种约束与制约的权利。

  • 标签: 农村土地 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
  • 简介:企业名称与商标发生冲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为名称进行定位,名称在性质上应从属于知识产权,其设定是为了消极保护商事利益。可以将民法所调整的生活事实进行层级化分类,把名称作为一种利益进行保护;也可以在权利体系内部,通过效力的强弱次序将其与一般民事权利予以区分。

  • 标签: 企业名称权 商标权 商事利益 知识产权 民事权利 法律性质
  • 简介:劳动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的生存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上升为本位价值。自我实现是多元社会中个人和国家行为联动力的结果,包括“自我决定”和“自我开展”两个要素。劳动是自我实现和宪法秩序的整合规范,是一种社会国基本权利,其本质归结干人的自我实现。从宪法规范演进看,自我实现始终作为劳动的显性价值而存在。劳动保障和人的自我实现,需借助于劳动功能构建,以劳动的客观价值秩序促进自我决定,以劳动的主观权利属性保障自我开展。

  • 标签: 劳动权 基本权利 自我实现 宪法秩序 多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