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近代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十九世纪的电气产业革命,以及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产业革命,现代社会已进入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体系。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实质是工业化。工业化的进程始于二十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可见,工业化是个世界性的进程,而这个进程还没有到达终点。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社会生活达到个新

  • 标签: 人文关怀 现代产品 工业化 十八世纪 现代社会 二十世纪
  • 简介:产品设计中的技术美的发展,产品设计的美主要是技术美,技术美涵盖实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在产品设计的发展历史上,人们不断平衡实用需求和审美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层出不穷,艺术学派的不断更替,产品设计师们不断的探索,产品的技术美被日益重视与完善。产品设计师也被要求更具技术美,设计更具前瞻性的产品

  • 标签: 产品设计 技术美 实用需求 审美需求 科技发展 新型材料
  • 简介:产品的包装是产品的外衣,也是消费者接触产品时的第印象。产品包装的设计如何对消费者的影响十分大,进行设计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定位,而最基础的就是要对产品的类型和产品的行业进行个全面的了解,因为不同产品的包装设计可能有天壤之别。

  • 标签: 产品 包装 问题 要点
  • 简介:竹丝工艺因技艺难度大、时间成本高、耗材量大,加上市场经济的刺激,传承和发展成为竹丝工艺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竹丝工艺产品的分类研究,探索出竹丝工艺产品再设计的四个方向:技艺变革、化繁为简、融入生活、材料相接,并结合目前市面上的再设计产品进行案例分析。

  • 标签: 竹丝工艺 产品 再设计 设计方向
  • 简介:“碎片化”是带有浓厚后现代色彩的词汇,当它用之于对文学与电影的叙事特征描述时,与传统叙事的线性逻辑、总体结构的完整、单、协调、闭合相对。论文在对国内“第六电影”的典型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第六电影组合段叙事、非情节叙事和开放式结局三个较为突出的叙事表征来论证其叙事上的碎片化特征。

  • 标签: 寓言 碎片化 第六代电影 叙事特征
  • 简介: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普及和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问题直都是争论的焦点,在焦点被逐渐放大时,新的问题也在慢慢浮现。第五导演执导的历史剧中人物的美化、革命历史剧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 标签: 真实与虚构 历史美化 前景与发展
  • 简介:郭宝昌,打远看,俨然老农无异。60开外,却如中年壮汉。声若洪钟,偶尔口粗,俱显爽朗之气;喜怒哀乐,神采飞扬,皆现眉宇之间。自称其养父为太阳,其连星星都不是,可见对其养父崇拜至极。口口声声称其养父为中国男人之楷模。其自述如下:“如果我养父是星星,我就是追星族。我非常崇拜他。他的性格对我生的影响巨大。我能够在这么多的磨难与坎坷面前百折不挠地用近4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戏,没有他的这种精神力量来支持着我,绝对做不到。我想起他来,就充满了种创作的激情。让全国人都知道这个人,我父亲这辈子才没白活,我才没白活。”郭宝昌:1940年生人,5岁能唱戏,8岁能写文章。16岁开始写《大宅门》。19岁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65年被送去劳改。罪名是为反动资本家树碑立传;劳动4年,下干校劳动,又4年。后分至广西电影制片厂。1979年平反做导演,1984年进深圳影业公司。作品包括电影《神女峰的迷雾》、电视剧《日落紫禁城》等。第4导演领军人物。张艺谋称:“没有郭宝昌就没有第五导演。”(雅青荐自2001年3月13日《北京娱乐信报》)张艺谋:没郭宝昌就没有“第五导演”

  • 标签: 五代导演 张艺谋没 没郭宝昌
  • 简介:2006年爆发于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制片人张伟平与小成本艺术片《三峡好人》编导贾樟柯之间的论战渐渐平息,近几年国产电影市场渐入佳境,2008年国产电影票房达84.33亿元,增幅达25.38%,创历史新高。在大片高歌凯进的时候,旧事重提并非不合时宜,本文认为,与那次争论相关主题的研讨并未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 标签: 新生代导演 电影市场 电影票房 不合时宜 贾樟柯 艺术片
  • 简介:1980年以来的中国大陆电影纵横交错地布满了各种权力、利益之线,借助新历史主义理论,在各种话语的往来振摆中,我们或许可以透过经过选择性保存和涂抹的影片文本踪迹触摸到另类历史。

  • 标签: 新历史主义 历史 影片形态 意识形态
  • 简介:展览:台湾美术家"刺客列传"六年级日期:2014/12/20-2015/03/08地点:国立台湾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试图为台湾美术史有规划性梳理的雄心壮志,可以为期近两年的刺客列传展览看出,以艺术家出生的年代十年为个范围,从2013年将1931-1940期间出生的艺术家,又称作二年级生,挑选出具代表性的作品共同展出,直到最近展出的六年级生,即将告个段落,这样以世代来作为展览主轴,又以司马迁史记内的章节作为名称,意图在台湾文化与艺术史上的记录留下笔。

  • 标签: 刺客列传 规划性 展家 主体性 对产生 策展人
  • 简介:“心态意识”作为诗人写作观念的呈现,不但会反映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反映诗人在某特定时期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本文以90年中国新诗的心态意识为例,通过选择四种典型的心态意识,研讨文化转型期诗歌的心理层面及由此呈现的言论与创作。

  • 标签: 90年代以来 中国新诗 心态意识
  • 简介:20世纪40年是西藏题材绘画的生发期。本文从西藏题材绘画兴起的原因、主要画家、其藏区之旅及创作、作品内容与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兼顾藏族画家和内地画家的创作,对西藏题材绘画发展早期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 西藏题材 藏族画家 内地画家
  • 简介:九十年以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的进步深化,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的影视产业化和商业化逐渐成为种自觉行为,并随即逐渐加入了全球体化的交流行列。第五导演逐渐放弃了民族精英的居高临下俯瞰式的沉重历史忧思,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做出各自的选择,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和努力。

  • 标签: 第五代导演 商业转型 商业化 英雄
  • 简介:通过比较粤港多元文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环境、宗教对传统节日产品的传承和发展,研究当地人对传统节日、外来节日及生活产品的心理变化。基于传统工艺及新科技手段探索传统节日产品的设计创新方法,提炼出针对多元文化语境地区中国传统节日文创产品的设计模式,探索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手段。跨地域、跨文化的研究能让传统节日文化产品的创新更加深入和层次丰富,能更有效地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 标签: 粤港 传统节日 产品 文化
  • 简介:本文以"形式追随功能"这句话为切入点,介绍了这句话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含义,之后结合历史上的几个设计案例详细论证了产品设计中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并将其总结为:形式追随功能,功能决定形式,而形式和功能都应以人的使用方式为出发点。最后通过对实际设计案例的分析,提出以使用方式为出发点的产品设计方法,即应从事物的本质动作出发去考虑产品的设计,并将产品设计放在其具体的使用环境中去考虑。

  • 标签: 形式 功能 使用方式 表达
  • 简介:通过对无印良品品牌名称"无"和"良"的解读,结合日本设计和禅宗思想的相关理论,以日本传统文化的禅宗为出发点,从"空寂""物哀""原初"三个方面分析了无印良品产品设计中无装饰、简约、自然的设计主题及产品内部所蕴含的"无为"的禅学思想。探究了无印良品这研究对象如何在产品的造型、颜色、材料上将产品设计与其传统文化进行融洽的结合。

  • 标签: 无印良品 产品设计 无为 禅宗思想
  • 简介:设计是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其造型语言的训练当中,加强对设计师设计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用立体造型去表达人们在心理、生活上的需求,使之成为传递信息的设计语言,成为沟通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是我国设计领域的迫切需要。综合我国加工制造业的现状来看,急需那些能站在市场前沿,

  • 标签: 能力的培养 造型语言 产品设计 现代 加工制造业 语言表达
  • 简介: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消费水平已由追求商品的数量与质量的消费阶段,步入了追求能够体现自己个性与价值的商品的感性消费阶段。在感性消费时代,产品的质量、性能等因素的发展已逐渐成熟,这些因素已很难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亮点。

  • 标签: 感性消费时代 产品设计 消费阶段 消费水平 市场竞争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