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江苏画家徐培晨近年迅速崛起于中国画坛,受到画界内外的关注。以功力深厚,技法全面,能诗善书。画风劲健、特擅画猿猴而为画界同行所称道,我过去只闻其名,年前有幸在北京相遇,偶过南京时切磋数日见其较多作品,对他的艺术追求和成长道路方知一二,其中颇有启人思考处。

  • 标签: 徐培晨 中国画 猿猴题材 画风 技法 绘画生涯
  • 简介: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唐时河内郡河内县人,今河南沁阳,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有《笔法记》传世。荆浩生平记载甚简约,生卒年不详,本文考证,荆浩生于约唐文宗太和四年(830),殁于约唐昭宗天佑三年(906)。

  • 标签: 荆浩 《笔法记》 唐末 生卒年 唐文宗 河内
  • 简介:《笔法记》评张璪:"故张璪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张璪,生卒不详,字文通,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故荆浩称"张员外"。《历代名画记·唐朝下》载张璪作画时"朱泚乱京",指建中四年(783)泾原军哗变。

  • 标签: 荆浩 《笔法记》 气韵 笔墨 作画
  • 简介:《北海相景碑》立于东汉汉安二年(143),是现存最早的形制最完整的汉碑,有额有座有穿。碑额为圭形,类似《孙仲隐墓志》。圭形象征着甲骨文中的“祖”字之意。“穿”乃刻碑上半部分安装辘轱下棺用的圆孔,汉碑中有穿者尚有《袁安碑》等。从形制上就能够看出碑刻之间的一些渊源。汉碑分布极其广泛,风格多元,临摹之初必须有一个“相关性”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碑刻存在某种内在或外在的关联。或者,这种关联事实上并不存在,但基于某种理由仍然可视为是“存在”的。

  • 标签: 临摹 北海 解析 意似 “存在” 汉碑
  • 简介:徐峰在《图像与空间:渚玉璧“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新考》一文中认为,渚玉璧“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反映了祭坛、地下水和阳鸟负日这样一个一体化的、相连的宇宙结构。它们处在了神圣中心的位置,代表的是字宙层中的神圣空间。开发创造这种神秘、神圣图像符号的无疑是渚社会贵族阶层类似于萨满巫师的人。在整个渚文化的权力结构中,这一图像扮演的是意识形态角色。“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是宏大的渚文化神权与王权统一体——神圣空间的一个微观化与符号化的体现。

  • 标签: 图像符号 边框 阶梯 玉璧 神圣空间 良渚文化
  • 简介:印度女画家阿姆里塔·谢吉尔与中国女画家潘玉.有着相似的海外学习经历、相似的时代背景与相似的本土情结,都接受了西方绘画的训练并受到后印象派的影响;但由于个人艺术修养的不同、师法对象的不同、融入本土艺术元素的不同等原因,又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她们在中国和印度的历史转型时期,为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印度 阿姆里塔·谢吉尔 潘玉良 后印象派 阿旃陀壁画 细密画
  • 简介: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距今8000年前后,无论北方、南方,我们祖先的生活渐渐活跃、繁荣起来,也就是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他们使用着更加便利的磨制石器,尤其是当产生泥与火交融的产物-陶器,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标签: 良渚文化 图案 三角 生活质量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 简介:临摹在书法学习中无疑是每个作者都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自书法成为艺术,书家成为偶象,作品变成范本,这临摹便因学习者个性的不同、习惯的差异、条件的限制而使得对其性质、作用方式各执一辞,莫衷一是.现在想来汉代赵壹在《非草书》中众文士为学习草书争相模仿张芝草书应该是最轰轰烈烈的临摹运动了,可惜其时临摹之方式、心得及作品史上无传,不然总结出来恐怕是书史中最早有关临摹的书论和实证了.对于临摹的描述和定性,我以为古人书论中最言简意赅者当是孙虔礼那句"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了.窃以为这一句正道出了在临和摹时要注意的两点,即不管临与摹,对于范本首先要"尽精微"地去体察揣摩,只有察之精,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拟之似,知道总纲之后,再区分临与摹各自的得失.

  • 标签: 临摹 创作 褚遂良 学习方式 非草书 作用方式
  • 简介:透过对"高妙传神——关绘画艺术展"的观览和分析,本文对展览操作中藏品利用的方法进行了提炼和总结。首先从现象入手,细述这次展览的馆藏利用状况;第二部分则为展览中的馆藏品分类,并讨论其合理的利用方式以及对应的效果,或可供其他美术馆临时展览借鉴。

  • 标签: 关良绘画艺术展 馆藏利用 方法 展览效果
  • 简介:9月8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专用候机楼西湖厅,会见了参与专用候初楼艺术品创作陈设工作的书画艺术家。葛慧高度评价了此次创作陈设工作,对艺术家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向每位艺术家颁发《荣誉证书》。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宇原通报了艺术品创作陈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 标签: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宣传部长 艺术品 候机楼 陈设 创作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关的人生形式及其艺术实践的还原和解析,试图探究其独特的美术价值观的成因和促成其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的社会历史依据,以期接近“知人论世”的历史研究基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学、展览、交游、革命,是关留日归国后十年游荡生活的主要活动内容,“留东”背景则是关这一时期的人生形式和艺术选择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而他与“创造社”同人之间的互动,便为其中特别耐人寻味的证例.

  • 标签: 关良 美术活动 创造社 留东同人 革命
  • 简介:北京画院美术馆近期举办的"高妙传神——关绘画艺术展"成为艺术圈及其周边人群的热议话题。2014年6月4日,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咖啡馆里,一头飘逸"灰发"的吴洪亮馆长接受了本刊采访。望着窗外的微雨,吴馆长分享了对自己近十年来馆长工作的深入思考,以及具体展览策划、设计和执行的丰富经验,使我们可以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

  • 标签: 北京画院 关良 吴洪 傅抱石 中国美术 李可染
  • 简介: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策划与筹备.关山月美术馆建馆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白云飞瀑——纪念黄璧诞辰110周年艺术展”开幕仪式于2007年6月26日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田鹤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亦铭,全国美协副秘书长戴志祺.关山月先生的女儿关怡.

  • 标签: 诞辰110周年 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纪要 全国政协委员
  • 简介:几十年来,我所交往的前辈名公,有不少我已写了文章,但也还有不少一直没有写过文章,现在趁此结集之际,补上一笔,借酬宿愿。一我认识的前辈中年龄最大的是苏局仙老先生。我与他通信交往时,是在七十年代末,那时他已将近百岁。事情有点偶然,记得是吴恩裕先生的夫人骆静兰女士,有一天告诉我:中华书局的一位朋友想求我为他的朋友作画,问我可不可以?我当时就答应了,画了

  • 标签:
  • 简介:《雪后观景图》来自日本,绢本,尺幅为94cm×44cm,其前景丘壑跌宕,寒林错杂,房舍掩映其间,两位高士临窗对坐,一人正对前方,一人侧转回头,形态各异,却同时眺望右侧窗外雪景,与栈桥上拾柴而归的书童遥相呼应。房舍后景,峰峦高耸叠嶂,飞瀑悬空峭壁,画面静寂而幽深,在这荒寒禅境间,三个人物无疑注入了生机(图1)。《雪后观景图》外装双重木盒,可知曾被识者深藏数代,其内盒盖墨书:竖物雪后远

  • 标签: 兼谈夏圭 图探究 夏圭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