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足踝关节挫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在健身、体育运动、比赛等过程中易发生。在产生足踝关节挫伤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工作。对此,应采取适合方法及时治疗疾病,以免产生对患者生活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要在平时生活中加以注意,尽量避免该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足踝关节挫伤的临床治疗及预防做一综述。

  • 标签: 足踝关节 扭挫伤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探究低频电治疗腰肌劳损与软组织挫伤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肌劳损与软组织挫伤患者中抽选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分组方式划分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安慰贴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接受低频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其疼痛程度评分对比,观察组的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对比有研究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腰肌劳损与软组织挫伤选用微电脑低频治疗仪的效果更佳,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临床效果有统计研究意义。

  • 标签: 低频电 腰肌劳损 软组织扭挫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合并肱骨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技术实施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66例合并肱骨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3例患者采用传统单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治疗组中33例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对比治疗总及格率、疼痛消失、患肢功能复常、住院总时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肘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及格率高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患肢功能复常、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肘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合并肱骨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技术实施内固定治疗,能够帮助迅速减轻疼痛,恢复患肢功能,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肱骨距粉碎 肱骨近端骨折 双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直径的带线锚钉治疗腓前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我科收治的腓前韧带断裂患者的资料,共纳入54例病例,其中男39例,女15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为29.89岁),使用直径2.9mm和直径2.3mm的锚钉进行韧带修补,术前和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跟骨评分系统和VA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37.76min,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术口相关并发症或感染相关并发症,2.3mm组患者与2.9mm组患者术前的AOFAS评分与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3mm组患者与2.9mm组患者术后的AOFAS评分与VAS评分对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径为2.3mm的锚钉与直径为2.9mm的锚钉在腓前韧带断裂的修补当中疗效相当。

  • 标签: 锚钉 距腓前韧带 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关节保留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骨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骨折采用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内翻位石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伴骨脱位治疗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三踝骨折伴骨脱位经保守治疗36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结果 对36例病人随访,24例治愈,8例好转,评定效果优良。讨论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伴脱位治疗效果优良,对促进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三踝骨折 手法复位 外固定 石膏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