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p27Kip1是一种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物,它抑制G1期的进程并对其进行调节。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p27kip1的纳米粒子,粒度集中分布243~343nm,平均粒度为288.9nm,粒径呈窄分布,粒度分布指数为0.192。p27Kip1纳米粒子的载基因率为3%。包封效率为86%。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开始的5d累积释放曲线接近直线,约1周后释放量开始变慢,释放曲线缓慢上升,可平稳维持释放2周以上。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转染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组、空白纳米粒子组、对照组,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p27kip1纳米粒子对细胞周期调控的结果显示转染前细胞G1/G0期比例为92.4%,转染后48h,对照组及空白纳米粒子组G1/G0期比例为64.5%、68.3%,S期为12.4%、10.3%,表明G0/G1→S的过程非常迅速,细胞增殖活跃。而基因组G1/G0期比例为88.3%,S期为7.2%,说明细胞发生G1期阻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治疗组、空白纳米粒子组、单纯静脉移植组,应用显微...

  • 标签: 动物模型应用 基因纳米 粒子动物模型
  • 简介:介绍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综述了其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及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的临床应用,并对产品的优缺点做了评述。

  • 标签: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性能 介入栓塞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行脊柱侧凸矫形术,通过徒手置钉技术、器械矫形原理对侧凸进行矫形。结果共置入衍射17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经术后CT检查,除13枚胸椎螺钉通过横突肋骨复合体进入椎体,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进入椎体外,其余151枚胸椎椎弓根螺钉完全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术前平均冠状位胸主弯Cobb角为(72.80±7.98)°,术后平均Cobb角为(20.85±7.25)°,畸形矫正率为71.4%,均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置钉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技术 胸椎椎弓根螺钉 特发性脊柱侧凸
  • 简介:目的以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肠系膜淋巴结在薄层螺旋CT图像上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55岁。SiemensDefinitionASl28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成像参数:120kV,280mA,128iX0.6mm,0.5s/r,螺距0.6,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8mm。由3名放射学工作者应用同一图像贮存和传输系统(PACS)32作站阅读所有CT图像.记录所有短轴大于3mm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位置(肠系膜根部、周边肠系膜或右下腹肠系膜区)。结果有54例检测到短轴直径大于3mm肠系膜淋巴结,其中12例(22.2%)检测到10个以上淋巴结.31例(57.4%)检测到5个以上淋巴结.其余11例(20.4%)检测到5个以下淋巴结。同时所有体检者都检测到多个短轴直径小于3mm的肠系膜淋巴结.短轴直径多为2mm左右。在所有检测到的淋巴结中,最大淋巴结直径范围为5.4-9.2mm,平均直径范围为3.5。6.5mm。54例中。肠系膜根部发现较多淋巴结者25例(46-3%),右下腹肠系膜区22例(40.7%),肠系膜周边部7例(13.0%)。结论128层螺旋CT能检出更多、更小的肠系膜淋巴结。这些淋巴结直径可小于3mm。健康人群中发现这些淋巴结,无临床意义.不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治疗。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作用。方法将102例病人分为VAC组77例,常规换药组25例;清创术后创面覆盖VAC系统,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二期植皮,比较两组的植皮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植皮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VAC组与常组换药组植皮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植皮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较传统方法具有优越性。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四肢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填充材料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骨填充材料(金骨威、金世植骨灵)应用方法:病灶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病灶切除后骨干-假体结合部或骨干-同种异体1/4关节结合部植入骨填充材料.肿瘤及瘤样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除1例创口二期愈合外,余病例未见明显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3~6个月即有填充材料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应用含BMP的骨填充材料代替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且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

  • 标签: 骨肿瘤 瘤样病变 骨移植 骨形态发生蛋白
  • 简介: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胰岛供体短缺、微环境破坏、免疫排斥、营养供应等是胰岛移植中的难题和挑战。组织工程方法是支架材料或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而分子影像技术为移植后胰岛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文章对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改善胰岛移植的生存微环境干细胞治疗,以及分子影像方法进行胰岛移植后活体、实时、动态观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胰岛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移植 组织工程 分子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骨折病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2.5岁。碘化铯非晶硅阵列数字平板探测器采集图像,行胸腰段椎体正侧位摄影,所有病人的侧位影像均行DR组织均衡技术后处理。由3位高级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腰段椎体病变32例,正常48例。胸腰段椎体侧位的常规DR与运用组织均衡技术处理的影像质量区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组织均衡技术对显示胸腰段椎体的侧位影像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胸腰段椎体侧位像
  • 简介:目的探寻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常规的鼻骨侧位摄影,然后固定千伏值,原有的mAs值上分别降低0.4、0.8、1.2mAs进行摄片,再将降低剂量的图像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图像对于满足诊断的需要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降低0.4、0.8mAs,虽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但是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与邻近软组织结构,同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1.2mAs,不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而且无法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使图像达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不仅能将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及邻近软组织同一副图像上清晰显示,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辐射剂量 鼻骨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K2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CK2αmRNA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 标签: CK2α 子宫内膜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为了去除荧光免疫层析检测中荧光信号的噪声,保留信号的细节信息,提出一种改进阈值的小波空域相关去噪算法。该算法将基于小波变换的空域相关去噪法和软阈值去噪法相结合,根据小波系数相关性的不同和平滑消去阈值法的思想,改进了软阈值去噪法的阈值变量和阈值函数。结果表明,该方法突出了信号边缘,能够有效地去除荧光信号的噪声,去噪后的信号光滑连续,且保留了信号峰的相关细节信息。

  • 标签: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 信号去噪 小波空域相关法 软阈值法 平滑阈值消去法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冷循环微波消融术(MWA)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16例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37个肿瘤),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1.5岁。进行MWA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超声声像图变化。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37个肿瘤内血流信号均消失;治疗时间6~17min,平均治疗时间10.4min(标准差4.6min)。16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肿瘤体积0.34~4.18cm~3,平均肿瘤体积1.76cm~3(标准差1.55cm~3);治疗后1个月,超声随诊显示肿瘤体积轻度增大,回声减低,瘤体边界模糊;治疗后3、6、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肿瘤体积较治疗前逐渐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5.1±6.1)%、(45.4±7.4)%、(73.6±6.3)%。结论超声引导MWA治疗安全、微创,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微波消融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普朗尼克F68(PluronicF6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组成微球控释系统,并对其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微球,研究PCL/F68载药微球及PCL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微球表面形态,考察PCL/F68载药微球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抗肿瘤活性并与紫杉醇注射液进行比较。结果紫杉醇的包封率约为9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球形圆整,PCL微球表面光滑,而PCL/F68微球表面粗糙,呈现多孔状(Fig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紫杉醇微球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 标签: 体内抗肿瘤 制备小鼠 小鼠体内
  • 简介:目的比较视可尼喉镜与普通直接喉镜小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需全身麻醉婴幼儿60例(其中新生儿1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0天~3岁,平均年龄1.1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新生儿8例,其余为1个月~3岁患儿。术前处理和麻醉诱导方法相同,Ⅰ组采用视可尼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经口、左侧磨牙入路),Ⅱ组则采用普通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各组患儿插管时间,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3、5、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HR与收缩压乘积(RPP)、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于气管插管前和气管插管后5min采动脉血检测血糖。结果Ⅰ组患儿视可尼喉镜行气管插管时间虽略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指标:组内各时点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和插管时变化过程相似,诱导后至插管前HR、SBP、DBP及RPP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1min的比插管前的明显增高(P〈0.01)并且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组间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诱导后及插管后3、5、10min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minⅡ组患儿的HR、SBP、DBP及RPP比Ⅰ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组内、组间,两组患儿插管过程中各时点之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全部病例SpO2无变化。Ⅰ组内有10例困难气道患儿全部一次性插管过程顺利,Ⅱ组内有8例困难气道患儿,其中5例一次性插管过程成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可尼喉镜(儿童型)用于小儿气管插管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尤其对声门暴露不理想者更具优势;采用视可尼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可引起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相似的应激反应,但相比较轻。

  • 标签: 视可尼喉镜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婴幼儿 困难气道
  • 简介:对人全血IL-1βELISA法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用该法对样品直接接触法和浸提液法这两种不同接触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内毒素O113,直接接触法测得的内毒素当量高于样品浸提液中的测得量;对于非内毒素热原脂磷壁酸(LTA),直接接触法测得值与浸提液测得值量相当。结果表明,人全血IL-1βELISA试验可用于体外检测医疗器械中的内毒素和非内毒素热原,且直接接触法优于浸提液法。

  • 标签: 热原检测 体外 IL-1Β 医疗器械 直接接触法
  • 简介: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羧甲基壳聚糖(CMC)水溶液的增稠效果。保持溶液的总质量分数不变,依次改变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比例,分析溶液的动力粘度、特性粘数与溶液质量分数的关系,确定羧甲基壳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保持溶液的总质量分数不变,当溶液中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0.5%-0.9%范围内时,溶液的动力粘度迅速增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增稠效果明显。

  • 标签: 羧甲基壳聚糖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增稠作用 动力粘度 特性粘数
  • 简介:目的研宄锆铌合金股骨头中青年全髋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锆铌合金股骨头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22例(22髋采用Hams髋关节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根据X线片对股骨假体周围Grnen分E及髋臼假体周围各Delee分E的骨质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随访25~63个月,平均(38.3±5.3)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11~67分,平均(41.5±9.5)分。末次随访:83~99分;平均(93.8±5.7)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136,P<0.01)。术前WOMAC评分:58~91分,平均(75.3士6.8)分。末次随访:1~12分;平均(9.5士5.7)分。WOMA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63,P<0.0l)。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大腿疼痛、假体脱位、假体破碎、异响、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论将锆铌合金股骨头应用在中青年全髋置换术,短期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减少假体松动及周围骨吸收,但对于脱位风险较高及术中复位困难的患者应谨慎应用。

  • 标签: 髋假体 关节成形术 股骨头坏死 生物相容性材料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情况。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行单侧TKA治疗的93例患者,男31例,女62例,年龄59~78岁,平均70.3岁,病程7~16年,平均9.4年,骨关节炎69例,类风湿关节炎24例。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采用相同术式操作。结果全部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术中出血量(71±17)mL,术后引流量(504±106)mL,隐性失血量(698±91)mL,总失血量(1307±112)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54.8%。78例术后输红细胞混悬液改善贫血(509±134)mL,输血率为83.9%。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TKA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评估出血量时充分考虑到隐性失血的存在,以便积极、主动采取对策恢复患者有效血容量,保证围手术期安全,利用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隐性失血 老年
  • 简介:探讨霍夫变换(Houghtransform)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versedotblotting,PCR-RDB)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的自动化判读中的应用。以凯普HMM-2I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检测基因突变为例,建立一种通过霍夫变换进行图像识别的方法,以快速判读PCR-RDB的检测结果,并提出一套基于移动终端的检测结果后处理方案。利用开发的软件,对113份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以及86份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的PCR-RDB检测结果进行了自动读取,并同人工判读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符合率均达100%。将霍夫变换应用于PCR-RDB检测图像的自动化判读符合实际需求,无需人工干预,可以降低肉眼判读的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 霍夫变换 二值化图像 中值滤波 基因突变筛查 无线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