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腕部节段检测 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 腕管综合征
  • 简介:有机磷中毒后遗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病程长,对劳动力有严重影响,在生活上带来很多不便。国内曾有报导,均为甲胺磷或乐胺磷,但未见有肌电图检查的病例报道。我院曾收冶2例甲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并做了与健康人对照的肌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患者女,38岁。93年11月10日因与她人生气服甲胺磷约40ml,被人发现急送医院抢救,双足麻木、无力,不能伸腕、伸足而再次入院。查体:神清。双大、小鱼际肌,第一骨间肌,胫骨前肌群明显萎缩。不能伸腕,提足。

  • 标签: 迟发性神经病 急性甲胺磷 中毒后 中间综合征 多发性神经病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特点。方法:对31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124条、感觉神经93条及12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一过性离散(TD)测定。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58%;MCV减慢70%;SCV减慢50%;F波异常率73%;TD异常55%。EMG出现自发电位占32%。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端,近端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特点。EMG、神经电图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GBS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 标签: 脱髓鞘性神经病 EMG 神经电图
  • 简介:本实验将小鼠置-10℃低温冰箱中,每天20分钟,连续4天,作为寒冷应激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观察辛温解表代表方麻黄汤的药理作用。实验发现:(1)预先给予人用量15倍麻黄汤的动物,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目下降较单纯应激组为轻。(2)应激后动物胸腺萎缩,预先给予15倍麻黄汤动物,胸腺萎缩不明显,差异显著。(3)应激后动物

  • 标签: 麻黄汤 免疫功能 胸腺萎缩 应激模型 模型观察 寒冷应激
  • 简介:对已确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105例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观察。结果显示SEP正常25例(23.8%),异常80例(76.2%)。其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相关性,即年龄大、病程长及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SEP异常率高。结果还显示,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SEP多为异常,而临床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SEP也可出现异改变,提示该检查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通过记录人大脑的脑电信息,应用有关脑电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是应用系统理论、信息理论的新方法,对脑电信息进行多参数、多层次的分析、处理,诊断大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评价大脑的功能状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临床应用 航天技术 生理信息 工作站 神经 脑电信息
  • 简介:运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观察了运动前后青年人胫神经MCV、体温、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运动后平均口温升高0.45℃,平均胫神经MCV增快5.11m/s,这与环境温度、体表温度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发现,胫神经MCV变化与体内温度变化相关(r=0.4218,P<0.05),与心率变化无相关(r=0.0404,P>0.05)。运动引起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可能与运动本身及体温升高引起机体一些生理变化有关,它具有一定理论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传导 相关生物学的效应
  • 简介:通过记录人大脑的脑电信息,应用有关脑电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是应用系统理论、信息理论的新方法,对脑电信息进行多参数、多层次的分析、处理,诊断大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评价大脑的功能状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生理信息 临床应用 航天技术 工作站 神经 脑电信息
  • 简介:应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技术检测2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异常率分别为95%和70%,证实了本病在存在脑神经功能异常的同时,脑血流动力学亦发生明显异常。作者认为,虽然此两项技术对于临床诊断无特异性,但二者联合应用可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经颅多普勒 脑电图
  • 简介:中期肌源性(声动)反应及临床应用早在1963年Bickford等人就报道过在人体上几乎所有肌肉对声音的刺激都会产生反应。但真正具有特异性和临床意义的是镫骨肌、耳后肌、头顶肌的反射性收缩。人类的耳部肌肉已退化,声音引起的耳廓运动已不可见,但随着叠加技术的发展,伴随耳后肌、头部肌声动反应的电位变化可获得清晰的记录。目前对声动反应的生理特性虽有些研究,但电位变化发生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动反应 临床应用 神经生物学 反应振幅 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的中、重型面瘫病例,异常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异常,异常特点是以面竣对侧为主的低、中波幅θ活动。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重型急性中伴有脑电活动异常。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脑电图 急性期 EEG
  •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轴突 髓鞘
  • 简介:我们于1981—1983年对老弱病者进行郭林新气功疗法及医疗体育期间作了肺功能检查。病种较多,有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乳腺癌手术后、食道癌手术后、慢性肝炎、低血压、神经衰弱、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肺功能检查是在锻炼前

  • 标签: 体育肺功能 医疗体育 气功疗法
  • 简介:目的:构建HMGN2重组表达载体,探讨HMGN2分子抗菌作用.方法: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pET-32a-c(+)-HMGN2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His-HMGN2融合蛋白,Tricine-SDS-PAGE电泳鉴定其分子量,行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其抗菌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a-c(+)-HMG17重组表达质粒,其表达的融合蛋白对致病性大肠杆菌54080,54299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有抗菌活性.结论:HMGN2是一种抗菌分子,可能参与了体内的天然免疫防御作用.

  • 标签: HMGN2 重组表达质粒 抗菌功能 抗菌作用 功能研究 SDS-PAGE电泳
  • 简介:目的:从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途径,探讨补经合剂对初老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初老大鼠为自然肾虚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该方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结果:补经合剂低剂量组(7.8g·kg-1)、高剂量组(31g·kg-1)均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的影响(P<0.05);同时低剂量组还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脑内DA的含量(P<0.05).结论:补经合剂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DA含量,提示该方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进行调节,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补经合剂 初老大鼠 下丘脑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咬肌EMG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MND患者均进行常规EMG检测,包括上肢、下肢、胸锁乳突肌及咬肌,测定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多相波、时限及波幅,募集相。比较患者咬肌EMG与胸锁乳突肌EMG相关性及差异。结果:咬肌EMG病变程度与胸锁乳突肌EMG比较,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和波幅异常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多相波、募集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时限增宽幅度分别为66.44%、58.8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ND患者咬肌EMG检查所见异常表现与胸锁乳突肌EMG检测的异常表现具有可比性,在MND患者伴有颈椎病,尤其是患有高颈段颈椎病时,进行咬肌EMG的检查更具有鉴别诊断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咬肌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报告73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癫痫大发作患者的EEG和CT结果。EEG异常率为82.1%。CT异常率为32.88%。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存有发病诱因的继发性癫痫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EEG为癫痫诊断的重要的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的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 标签: 癫痫大发作 脑电图 CT
  • 简介:川化018属氨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可致大白鼠甲状腺肿。为了搞清楚它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情况及其作用环节,我们用100支大白鼠,将农药混于饲料中(500PPM)给予,于给药后10、20、40、80、110天共5次观察甲状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每次均有正常动物作对照。5项指标是:甲状腺吸碘百分率、每毫克甲状腺吸碘百分率、3H—亮氨酸甲状腺掺入、血清T4、血清TSH值。其结果如下:

  • 标签: 农药川化 功能损害 大白鼠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