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7岁,因多汗、阵发性心悸伴血压升高1年于2004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监测血压波动于160~260mmHg,VMA显著高于正常,测定值为173.5ummol/24h尿(政党值范围15.7~88.5ummol/24h尿).

  • 标签: 腹膜后 副神经节瘤 入院 血压升高 占位性病变 多汗
  • 简介:目的评价温针灸对完全离断周围神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术后4、8、1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变化,测定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术后4周温针组SFI与模型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8周温针组SFI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温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温针组SFI及MNCV虽优于单纯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离断坐骨神经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

  • 标签: 温针灸 坐骨神经离断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康复中实施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一组命名为参照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功能训练 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以对比研究方式探讨脑梗死患者采取神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神经内科123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主要基于医嘱提供护理。实验组应用神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康复指标。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好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康复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接受神经康复护理对于手术后的康复质量与效率有着明显的推动效果,不仅可以实现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降低卧床休息时间,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健康生活意识、能力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神经康复护理 脑梗死 运动功能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功能锻炼的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方式,治疗组使用功能锻炼的治疗方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了功能锻炼护理之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结论: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地功能锻炼将缩短患者的回复时间,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纠正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对精神分裂症的改善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以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给予利培酮及自我松弛音乐疗法治疗,对比两组PANSS评分,SCOPA-AUT评分及卧立试验阳性率的临床差异。结果治疗干预后,两组的PANSS评分,SCOPA-AUT评分均下降,其中实验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的卧立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及自我松弛音乐疗法可纠正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故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 音乐疗法 利培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神经肌肉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气虚评分和盆底肌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气虚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气虚症状评分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桥脑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小型听神经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小型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以微创外科为特点的内镜手术。而锁孔技术是针对患者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实现个体化的设计和选择,

  • 标签: 听神经瘤 治疗方法 锁孔技术 神经内镜 桥脑小脑角区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对桡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桡神经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良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3.27%),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腕伸肌、指总伸肌MMT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的MCV、波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康复 桡神经损伤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上述两类疾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疑似周围神经卡压组的110名患者中,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有59人诊断周围神经卡压,占53.64%。有26名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有4名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疾病或者检查结果正常的有21人。同样的疑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10名患者中,肌电图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48人,占43.64%,而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有31人,合并型有5人,其他有26人。结论: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的可能性,从而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作为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鉴别检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周围神经卡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肌电图 鉴别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皮瓣塌陷综合症( SSFS)患者脑血流、脑电图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例 SSFS患者,分为普通手术组( NO组)和桃红四物汤治疗组( TD组),行颅骨修补术前 1天及术后 30天经颅多普勒 (TCD)测定双侧大脑前动脉 (ACA )、大脑中动脉 (MCA)和大脑后动脉( PCA)的脑血流( CBF)、脑电图( EEG)、神经认知功能 FIM评分,行手术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所有数据应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骨修补术前后,两组 SSFS患者颅内血流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中动脉 (MCA) 及大脑后动脉 ( PCA) 的脑血流( CBF)均有改善( P< 0.01),神经认知功能 FIM评分改善( P< 0.01),脑电图改变不明显( P> 0.05),桃红四物汤组( TD组)与普通手术组( NO组)间比较神经认知功能 FIM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颅骨修补术能改善 SSFS患者脑血流,改善神经认知功能,桃红四物汤能改善皮瓣塌陷综合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

  • 标签: [ ] 皮瓣塌陷综合症 颅骨修补 脑血流 神经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神经内科老年痴呆病人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接诊老年痴呆病人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MMSE评分,在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23.18±3.15)分,和对照组(17.94±2.85)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2.0%,和对照组14.0%相比更低(P<0.05)。结论:神经内科老年痴呆用针对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老年痴呆 不良事件 针对性护理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单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妥乐平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方案对冻结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在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纳入70例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后,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VAS评估)、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 )情况。结果 在术后6小时时,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觉水平相当(P>0.05),但在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研究组的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冻结肩 肩关节功能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在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行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照组行凯格尔运动。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在盆底功能障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 凯格尔运动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舌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患者采取迷走神经根上部位1-2根丝切断手术(R)进行治疗,9例患者采取显微外科减压手术(MVD)进行治疗,6例患者采取R+MVD术式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5.5年。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有效手术治疗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其中15例R术式患者,12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例患者3d后疼痛感消失,9例MVD术式患者,术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6例R+MVD患者术后疼痛感均立即消失;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根据Taha标准进行评估,优26例,良3例,差1例;平均随访时间5.5年,患者治愈率为93.3%(28/30)。结论舌咽神经痛患者应根据术中是否存在血管压迫及其压迫方式对R、MVD和R+MVD手术方式进行选取,随访结果显示3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舌咽喉 神经痛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作者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参加第20期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期间,查阅了贵院手术治疗腹膜后神经鞘瘤20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少见,国内外文献大组病例报告甚少。

  • 标签: 腹膜后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预后 手术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腹腔注射(ip)对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方法:采采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法造成神经损伤模型,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以神经生长因子(NGF)250-4000BU/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于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3、5、10、15d测定小鼠痛阈,观察NGF对痛阈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损伤后第10d,与损伤对照组比较,NGF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损伤小鼠的痛阈,其中NGF2000BU/kg使小鼠阈下降31.4%,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使损伤神经的恢复时间由15d缩短10d。结论:NGF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痛觉恢复 腹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腰骶丛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腰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腰骶丛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腰骶丛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腰骶丛神经对腰骶丛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腰骶丛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 腰骶丛神经影像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