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形态、PCT在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临床诊断为败血症的患儿在治疗前后采血送检PCT及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所有患儿治疗前采血送检血培养检查,比较分析对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46临床诊断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儿,血培养阳性率仅有15.2%(7/46),PCT阳性率达93.5%(43/46),白细胞形态学检查阳性率为82.6%(38/46),白细胞形态与PCT检查相结合对早产儿败血症的诊断率达98%(45/46)。结论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形态、PCT的测定两项指标在诊断早产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预测价值,借助该早产儿外周血液白细胞形态检查、血清PCT的测定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白细胞形态 降钙素原 早产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左心形态及功能的超声评估价值。方法选取6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分为舒张组(n=35)和收缩组(n=33),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心彩超检查,比较入选者的左心形态及功能指标。结果舒张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组患者E/A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收缩组(P<0.05),收缩组心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左心形态及功能采用超声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左心形态 功能 心力衰竭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退变性腰椎活滑脱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活脱患者为对象,共计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0例无退行性腰椎滑活脱症状的受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腰椎体、下终板长度等信息,分析两组受检者各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退变性腰椎活滑脱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两组受检者椎体高度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且男性患者椎体高度明显低于女性。结论通过观察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能够有效检测退变性腰椎活滑脱的病变趋势,便于临床上确定治疗选择,提升综合诊疗效果。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活滑脱 核磁共振检测 多裂肌 形态变化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本次选取30例(30只)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探讨术后房角形态改变情况。结果本组选取30例患者,房角增宽23例,占76.7%;未增宽7例,占23.3%。房角术前粘连23例,占76.7%,其中术后粘连范围不变者11例,范围减少者12例。中央前房深度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对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治疗时,需依据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病变对手术方案进行选择,通过监测房角形态变化,为治疗方案的选用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术后房角形态 改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的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等方面,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观察和护理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其中16例死亡,9例植物人,16例为严重伤残,21例为轻度伤残,44例为恢复良好。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而言,是保证其生命的关键,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意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妇产科属纠纷高发科室。据某地卫生主管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产科纠纷几乎占到全部医疗纠纷的40%~50%。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对医疗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十分关注,医疗纠纷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医疗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社会和民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更高。面对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在妇产科实习中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医疗风险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妇产科临床实习学生医疗风险教育的设想和建议。

  • 标签: 医疗风险意识 妇产科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纳洛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人,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提高,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纳洛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意识障碍 钠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用于新职工的管理对提高院感意识的影响。方法利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新入职工的管理根据新入职职工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措施和计划并实施,通过检查,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对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以加强对新职工的管理,使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质量息息相关,从而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原理可以有效提高新职工的院感意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提高。

  • 标签: PDCA 新职工 院感意识 医疗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2012年我院11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49.09%的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其中51.85%是因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74.54%的实习同学对护理职业防护不了解,70.90%的实习同学对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几率相比于工作人员要高,其中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是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实习护士 针刺伤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45例经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异常血象标本,采取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核左移、WBC减少、RBC异常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异常PLT、异型L、幼稚细胞检测明显差异(P<0.05)。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白血病、贫血及感染发热方面与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镜检相比(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动分析仪为临床血液系统疾病诊断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无法完全代替血细胞形态学诊断,通常两种方法联合综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 血细胞形态学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78例贫血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的61例,占78.2%。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贫血 骨髓 细胞形态学 诊断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邓红雨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JViro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间质蛋白ORF33在细胞核内就可以结合到病毒颗粒上的生物学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尿中红细胞大小、血红蛋白分布和形态特征,辅助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方法采用Leica-DM2000相差显微镜,对我院已临床诊断的40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尿标本进行镜下红细胞形态观察,计数100个红细胞,计算畸形红细胞百分率,并将血尿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肾性组与非肾性组血尿红细胞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肾性血尿红细胞以非均一性为主,占90.48%;非肾性血尿红细胞以均一性为主,占78.21%;混合性血尿,肾性组占9.52%,非肾性组占21.79%。红细胞变异率>80%时,肾性血尿所占百分率为78.57%;当变异率<20%时,非肾性血尿所占百分率为100%。结论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实验标本来源方便、操作简单、快捷经济、无创伤性,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红细胞形态 相差显微镜 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意识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外科危重患者特殊性的分析,找出急救意识的重要性。并结合临床经验,参考相关文献,寻找出提高急救意识的方法。结果提高急救意识,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论护理人员加强急救意识的培训,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护理 外科危重患者 急救意识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40例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临床诊断方式、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患者中,导致并发意识障碍患者原因有脑出血、脑栓塞、网住膜下腔出血及高血压脑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死亡患者中7例为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5例患者为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结论对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可有效抑制患者死亡率,加快脑功能恢复速度,同时意识障碍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意识障碍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96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和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8.75%)和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5.83%)和总有效率(72.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苏醒44例,对照组苏醒35例,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纳洛酮 依达拉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价值。方法选取480名患者,复查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果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进行分类时存在很大的误诊和漏诊率,需要采用显微镜检查血片进行复查。经检测确诊为68例缺铁性贫血,11例为巨幼红细胞贫血,1例属于溶血性贫血,2例为急性失血性贫血。有2例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结论对于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

  • 标签: 外周血异常 红细胞形态学 血液病 漏诊和误诊